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9-02-10周叶琴
周叶琴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ICU是医院危重疾病的重要治疗科室,由于疾病危重且进展迅速,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仪器治疗、病情因素加上患者长期缺少运动等因素使得ICU科室成为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高发科室,不仅对患者原发疾病治疗产生影响,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能针对性的对引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进行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1]。本文分析了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护理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诊治的ICU科室治疗患者88例进行管理分析,患者均带有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年龄大、需长期卧床休养、机械通气治疗、骨折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能够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62.7±0.2)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为(63.4±0.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高危因素和预防方法等,护士要做好患者个人卫生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肢体按摩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性护理,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科室主治医生、护士长和护龄在5年以上的护士组成,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2]。其次是预测风险程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卧床时间、自理能力等预测患者病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程度,并进行评分,满分为6分,低于4分为低风险,5分为中风险,6分为高风险。管理实施:依照不同疾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指导患者自我锻炼、护士对患者做被动锻炼和气压治疗仪。对于中高危风险患者以被动锻炼为主,特别是长期卧床、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适当配合气压指导仪[3];低风险患者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增强肢体激励,减少肢体压迫,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等情况,综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
1.3 护理效果判定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对比并发症的发生率;制定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让患者对本次护理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分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数据差异,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共出现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81%,对照组患者共出现16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36%,并发症发生率相比,x2=11.3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数据如下:非常满意28例,满意13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为93.1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如下:非常满意14例,满意15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率为65.9%,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数据相比,x2=10.0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ICU科室治疗患者由于病情原因需长时间卧床休养,缺少运动锻炼,深静脉血栓的病发率较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栓形成,不仅会增加患者治疗痛苦,严重会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安全,对患者精神和经济均造成较大负担,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非常重要。
风险管理性护理采用特定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其风险程度,针对其风险等级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4]。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风险管理性护理发挥了积极的护理价值。气压治疗仪通过控气流压力来按摩患者肢体,增加血液流量,减少血栓形成;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或被动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瘀阻。风险管理性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进行护理,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血液流量,保证了护理效果。
综上,在ICU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好,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