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策略与效果分析
2019-02-10姚宝莲
王 佳,姚宝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监护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重症肺炎主要是指过敏因素或病原体的入侵而引发的肺部炎症,而且还累及患儿其他重要系统和器官;该病的病情较为危重,且变化速度极快;临床上多采用的是机械通气的方式治疗该病;但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以提升治疗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本文主要分析我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过程中的护理策略及效果,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均选取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儿科接收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中,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9个月~5岁之间,平均(2.13±0.52)岁;本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8个月~5岁之间,平均(2.11±0.95)岁;本组联合实施全方位的气道护理。2组性别比、年龄比、病程比无统计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施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
1.2.2 护理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全方位的气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通气管道的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通气管道的顺畅,并根据患儿的鼻孔大小选择最佳的鼻塞;在连接呼吸机前,护理人员应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并用手指感知患儿鼻塞处的气流量。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巡视,检查通气装置的紧密型和鼻塞牢固性,以确保通气治疗的效果。
(2)吸痰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儿气道的压力异常升高时,应及时给予其吸痰处理,以维持患儿呼吸功能;在进行吸痰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缓。
(3)并发症防护:护理人员应定期查看患儿呼吸、心率、面色、瞳孔等,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处理,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1.3 效果评定
(1)记录2组护理后患者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2)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3)对2组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定: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各血气指标基本恢复为显效;症状、体征好转,各血气指标改善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0.0软件,对检测结果中的计数数据用(±s)表示,计量数据中例数用(n)表示、率用(%)表示;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且(P<0.05),表示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各血气指标
护理组PaO2、PaCO2水平分别为(93.65±2.51)mmHg、(46.59±2.35)mmHg,对照组分别为(87.76±2.34)mmHg、(55.47±5.61)mmHg,护理组PaO2、PaCO2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对比2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3.65±1.25)天、平均住院时间(5.47±1.09)天,对照组分别为(5.64±1.95)天、(7.85±1.46)天,组间对比(P<0.05)。
2.3 对比2组治疗及护理的效果
护理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6例、13例、1例,对照组分别为为13例、10例、7例,护理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 论
重症肺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病情变化较快,极易威胁到患儿的生命。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主要手段,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胸腔的压力,进而有效控制患儿静脉的回流量、排血量,促进其肺部功能的康复;此外,此种治疗还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通气和氧合[2]。但在治疗过程中,也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时,还应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升治疗的疗效。全方位气道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通气管道的护理、吸痰护理和并发症防治等来减少机械通气中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患儿机体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实施全方位气道护理的护理组,其PaO2、PaCO2水平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谢晓慧等[3]研究中“察组治疗后氧分压明显较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明显较低(P<0.05)”这一结果接近;证实,在小儿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治疗中施予全方位气道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升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过程中实施全方位气道护理的效果显著,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