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急诊预见性护理
2019-02-10韩玉兰傅霞琴
韩玉兰,傅霞琴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 201299)
急性脑血管病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性脑循环障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由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危急且多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2]。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3]。本文旨在考察急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地址是:本院,时间区间是:2018年1月~2018年11月。
200例患者经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患有急性脑血管病。
将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 察 组1 00 例, 男 女 比 例 为6 3 : 3 7 , 年 龄36~83(54.28±10.13)岁。
对 照 组1 00 例, 男 女 比 例 为6 5 : 3 5 , 年 龄35~81(53.76±9.86)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及年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急诊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实施的急诊预见性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抢救准备,制定抢救程序:由于整个护理过程都是在抢救室进行,在治疗进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首先,做好抢救室的护理工作,进入抢救室后,做好抢救准备、制定抢救程序,从而使各项抢救措施有条不紊,确保手术能顺利开展尽快实施;其次,做好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工作:一般进入抢救室的脑血管病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的分泌物会增多,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问题,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再次,做好仰卧位的护理工作: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头侧偏,并稍微抬高15度左右,建立静脉通道。
第二,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血压及瞳孔的变化。
急性脑血管病人的意识状态随部位不同,脑损害程度也是不一样,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障碍是否有逐渐加重的动态变化,以及头痛、呕吐、颈强等反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应激性溃疡的护理: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在应激情况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粘膜糜烂、溃疡,病情越严重发病率越高且出血越大,所以,护理人员要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溃疡病史,有无胀气,去除应激因素,颅高压要控制并维持有效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减少应激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测算。核算软件的版本为:SPSS 22.0;检验方式是:x2检验;两组患者的以上各项指标结果表达形式:“%”P<0.05时,说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如下:非常满意45例,满意53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如下:非常满意41例,满意48例,不满意1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与对照组(89.00%)相比显著更高。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数据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发生肺部感染1例(占患者总数的1.00%),发生应激性溃疡2例(占患者总数的2.00%),对照组中,发生肺部感染5例(占患者总数的5.00%),发生应激性溃疡4例(占患者总数的4.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流不畅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其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5]。急诊预见性护理能够根据疾病的特点对其可能产生的一些潜在问题作出相应护理判断,它在急症中具有重要作用[6]。本文为了考察急诊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半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半则为观察组,实施急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急诊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3.00%)均优于对照组(89.00%、15.00%)。以上结果说明急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