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髂腹股沟皮瓣在修复中老年上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2019-02-10朱振兴缪玉龙邓智明邵志恩潘健鹏
朱振兴,缪玉龙,邓智明,邵志恩,潘健鹏
(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手足一科,江苏 常熟 215500)
上肢的软组织缺损,特别是手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容易出现骨骼及肌腱外露,临床上通常需要皮瓣来覆盖创面。随着目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手部功能恢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出现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往只能截肢处理,但患者往往有着强烈的保肢要求,故皮瓣的选择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院自2013年8月-2017年12月,应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中老年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均在45以上,平均57.3岁。致伤原因:机器伤18例,重物压砸伤8例,车祸伤5例。受伤部位:手部软组织缺损24例,前臂缺损7例。 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6 cm~8 cm×14 cm。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11例,室性早搏4例,脑梗后遗症1例,低蛋白血症3例。本组31例中合并骨折13例,合并肌腱损伤24例,合并神经损伤11例,合并动脉损伤6例。患者在受伤后1~3 h内先行急诊Ⅰ期清创修复组织,予骨折内固定、肌腱缝合、血管神经吻接等处理,其中2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在术后5~7 d予Ⅱ期皮瓣修复;11例在Ⅰ期修复术后10~14 d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予扩创治疗后出现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行Ⅱ期皮瓣修复。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类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心电图。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术前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压控制在130~150 mmHg/80~90 mmHg,空腹血糖控制在5.5~7.5 mmo1/L。有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者,术前需及时纠正。创面分泌物常规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前一天对旋髂浅动脉进行多普勒超声定位并予标记。
皮瓣设计与切取:上肢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创面清创处理,双氧水、稀碘伏冲洗伤口,止血备用。腹部伤口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取平卧位。皮瓣设计的关键点为腹股沟韧带下3 cm股动脉搏动处,此点为旋髂浅动脉起始点。皮瓣轴心线为股动脉搏动明显处与髂前上棘的连线。根据受区需要,在轴心线两侧设计皮瓣。皮瓣的切取范围要比受区大2~3cm,设计的皮瓣长宽比不超过于2:1。按设计的皮瓣范围,切开皮瓣四周皮肤或由外侧向内侧切开皮瓣,皮瓣解剖面外侧为臀筋膜和股深筋膜表面,内侧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股沟韧带表面,紧贴腹外斜肌筋膜表面掀起皮瓣,并保证皮瓣下端与血管蒂相连。皮瓣蒂部卷成约7 cm长的皮管,皮管根部与供区皮肤做“Y”形缝合。而后将皮瓣与上肢受区缝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
术后处理:术后用宽胶带将患肢固定于自然舒适体位,同时保证蒂部无明显牵拉及张力存在。可通过将患侧髋关节及患侧膝关节保持屈曲位,来缓解供区皮肤张力。并密切观察皮管情况,避免出现成角扭曲等现象。术后应避免剧烈咳嗽,以利于创面组织愈合。术后3 d开始进行腕、肘、肩相应范围的关节活动,术后2周即可断蒂,断蒂前做皮管夹闭试验。同时为保证皮瓣血运及断蒂成功,断蒂前需进行皮管训练:第1天夹闭皮管2次,每次5~10 min;第2~4天夹闭皮管4次,每次10~30 min;第5~6天夹闭皮管时间延长至1 h或以上,每日4次以上。术后常规“三抗”治疗,断蒂后继续加强手、肘、肩的功能康复训练。
2 结果
本组31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蒂部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余伤口均Ⅰ期愈合。31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5个月。其中3例因手掌侧皮瓣臃肿在术后6个月予皮瓣整形手术,余28例皮瓣外观、质地均较为满意,患肢肩、肘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供区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形成。
3 讨论
3.1 中老年患者选择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的优越性
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通常需要皮瓣来覆盖创面,可通过游离皮瓣[1,2]、轴形皮瓣[3]、带蒂皮瓣[4]等来修复组织。而皮瓣移植的基本原则就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理想的效果[5]。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由于其具有部位隐蔽、供区切取面积大、手术简单安全,且皮瓣的存活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6-8]。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自身疾病的原因,皮瓣的选择就有了局限性。一方面,患者长年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周围血管弹性下降,血液粘稠度增加,附壁血栓增加,微循环受阻障碍;另外低蛋白血症不利于皮瓣及伤口愈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等情况。这样移植的皮瓣容易出现坏死,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而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的手术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正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游离皮瓣的应用需要精湛过硬的显微外科技术,且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而中老年患者对于长时间手术不能耐受,依从性差,术后容易出现血管危象,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而随意皮瓣、轴形皮瓣的切取范围有限,不能修复较大范围的上肢软组织缺损。而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手术简单快捷,风险小,可供切取范围大,且无需吻合血管,对手术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对于有保肢治疗要求的中老年患者,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3.2 术中注意事项
⑴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为旋髂浅动脉,虽然其位置相对恒定,但临床上常有变异,据统计其缺如率高达26.58%[9],故在术前应先用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对血管进行探测、标记,若缺如则需及时更换手术方案。⑵皮瓣的设计应在轴心线两侧,皮瓣在轴线上占2/3,轴线下占1/3。皮瓣的长宽比最好不要超过2:1,以免造成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甚至坏死。皮瓣最大切取面积可达27 cm×11 cm[10]。⑶解剖分离时,应避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以免造成术后股外侧麻木不适,解剖时务必小心仔细。⑷皮瓣蒂部处理需谨慎,不要切断腹股沟韧带,也不必解剖旋髂浅动脉主干,但要注意解剖深度,保证血管一定包含在皮瓣内。⑸皮瓣皮管蒂不能成角90°,蒂部皮肤缝合不宜太紧,以免影响皮肤静脉回流而出现皮瓣远端皮肤坏死。形成的皮管应与股部成45°。在股部与蒂部交叉处需紧密缝合,不能有创面裸露,以避免感染发生。⑹蒂部皮管要足够长,以保证上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为保证皮瓣断蒂成功,缩短断蒂时间,应进行皮管训练。夹闭第1天,皮瓣皮温低,颜色灰暗,放松后皮瓣血运及皮温恢复。以此方法进行皮管训练,至第5~6天,皮管夹闭前后皮瓣皮温及血运无明显变化。这样可减少上肢制动时间,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
3.3 皮瓣的缺点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的缺点就是不能携带皮神经,移植的皮瓣术后无感觉恢复。同时为了保证皮瓣成活,需固定上肢。梅远东[11]认为带蒂皮瓣术后2周断蒂与术后3周断蒂无明显差异,本组为减少上肢制动时间,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将断蒂时间缩短至皮瓣术后2周,皮瓣无坏死,且术后上肢肩肘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术后部分患者仍因皮瓣臃肿需Ⅱ期行皮瓣整形术,本组有3例术后出现皮瓣臃肿,在术后半年左右行Ⅱ期皮瓣整形手术。李永军等[12]提出可将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弥补术后皮瓣臃肿的缺点,解决了术后二次皮瓣整形的问题。
综上所述,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有着手术简单、风险小、成活率高等优点,对于一些要求保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是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也适合一些基层医院开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