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行腰椎减压术后腰痛改善的预测因素
2019-08-20梁伟黄星会
梁伟,黄星会
(1.张家口市宣钢医院 骨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2.康复中心)
下腰痛(LBP)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在西方国家,患病率约10.2%,1年患病率为22%~65%,终生患病率高达 84%[1,2]。腰椎管狭窄(LSS)是引起慢性LBP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报道73岁是其发病的峰值[3]。症状性LSS引起脊髓性跛行,腰部和腿部的神经根疼痛[4]。长期以来,脊髓减压手术作为LSS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其目的是治疗根性腿痛和改善步行能力[5]。但最近一些研究报道,减压手术可以改善LBP,甚至未融合的减压手术更能显著改善LBP[3]。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来探讨LSS减压术后早期(2周)LBP改善情况。本研究拟探讨未融合减压术后2周内LBP的改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腰椎减压术后腰痛改善的术前预测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LSS的患者126例。纳入标准:⑴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椎管狭窄,包括中央隐窝和侧隐窝狭窄;⑵手术方式:椎板切除或椎板开窗。排除标准:⑴不稳定的腰椎滑脱或脊柱滑脱屈伸角度>10°;⑵退行性脊柱侧凸,Cobb角>30°(表 1)。
表1 126例LSS患者基线资料
1.2 手术方式
减压手术包括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后路椎板切除术及传统的椎板切除术、椎板开窗术。术后放置引流管,引流液减少至每日100 mL后拔除引流管。术后镇痛管理。
1.3 结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LBP的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LBP各时间点VAS评分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义术后症状:残存LBP的VAS评分>1。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6个月残存LBP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对年龄、性别和术前LBP进行校正。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 VAS 分别为(4.3±3.2)、(1.3±1.6)、(1.4±1.9)及(2.1±2.4)。术后 2周 LBP显著改善(P<0.001),2周~3个月相对较稳定,3~6个月显著加剧(P<0.001,图 1)。
本组术前VAS评分>1者105例(占83.3%),术后6个月VAS评分>1者为60例(占47.6%)。术后6个月108例(占85.7%)VAS评分较术前改善,而18例(占14.3%)VAS评分较术前下降。
2.2 术后残存LBP预测因素
对术后6个月VAS评分>1残存LBP的60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测。残存LBP风险因素:术前LBP高VAS评分(+1,OR=1.2,P<0.001),手术方式(内镜,OR=0.5,P=0.04)、减压节段(OR=1.4,P=0.007)、退行性脊柱侧凸(OR=3.7,P=0.006)及Cobb角(+10°,OR=2.8,P=0.002)。多因素分析得出,在校正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退行性脊柱侧凸(OR=4.2,P=0.008)及 Cobb角过大(>10°,OR=3.0,P=0.003)是残存LBP的独立风险因素(表2)。
图1 手术前后VAS评分示意图
表2 LSS患者术后残存LBP预测因素
3 讨论
LSS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LBP,其病因一般不是由于马尾神经受压造成的,而是由于腰椎退变造成的腰椎椎间小关节、椎间盘、椎间韧带和其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6]。正是由于LBP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发病机制是多个病理学的结果,且无论是单纯减压术还是内固定融合术,决定是否发生术后残存LBP的决定因素在腰椎自身[7],因此,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仅限于那些需要减压手术不需要融合手术的患者。
LSS患者保持腰椎过度屈曲的姿势,这增加了脊髓神经管的直径,改善了腿痛和步行距离,但这种姿势可能会加重神经的压迫造成神经的急性缺血,从而造成LBP[8]。反过来说,腰椎减压手术改善了腿痛,从而改善步行距离和步态,理论上可进一步改善腰痛,因此,研究报道,减压术可以显著改善96%由于姿势引起腰痛的LSS患者[3]。但夏英鹏等[7]在大量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尤其是合并下肢根性症状的病例,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症状和间歇性跛行均恢复满意,但术前存在的下腰痛仍长期存在。本研究发现,腰椎减压手术后LBP早期明显改善,Jones等[3]发现,LSS患者减压术后6周LBP显著改善(VAS评分从5.14降为3.07),本研究纳入对象VAS评分在术后2周即有显著的改善,从(4.4±0.3)降至(1.1±0.1),可能与住院期间患者多卧床休息有关,但术后3~6个月恶化(P<0.001)。
虽说根性腿痛改善是腰椎减压术的首要结果,然而,减压术后腰痛的改善与腿痛改善并无相关性[9],这表明腰痛的改善并不仅仅是由于腿痛的改善,因此,探讨术后腰痛改善的术前预测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退行性脊柱侧凸和术前压迫严重是腰椎减压术后残存LBP的显著预测因素,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术前VSA评分均无关。Sigmundsson等[10]报道,术前脊柱侧弯严重程度与术后腰痛VSA评分正相关,此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此外,本研究亦表明,术前压迫严重也是残留LBP的一个危险因素,此与目前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Ng等[11]基于功能结果评估腰椎减压效果,得出“减压程度和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手术结果没有影响”,其结果差异可能与本研究采用患者主观感受来评价手术效果有关,引起残存LBP可能是一些轻微的症状,这些症状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