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长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观察
2019-02-10陈坤萍
陈坤萍
(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001)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一种常见疾病,同时也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目前该种疾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有头晕、疲劳、心悸等。引起高血压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等,患者对于高血压要引起走狗的重视,一旦病情较为严重,对于患者的重要器官会造成损伤,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构成威胁[1]。对于血压进行长时间的有效控制对于减少病情恶化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医疗机构为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对其采用长效心理护理方法,具体情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2例,女58例,年龄65~74岁,平均(69.2±3.1)岁;观察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66~77岁,平均(68.9±2.9)岁,(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长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长效心理干预:(1)选拔较为合适的护理人员:长效心理护理与一般的常规护理有较大区别。长效心理护理注重于心理方面的护理,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及心理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优秀的医护人员能够帮助病患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2)护理人员信息确定: 在确认好护理人员后,将护理人员的姓名,年龄,联系电话,住址都编辑在信息卡内[2]。(3)心理干预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过长,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药物也存在一定的疑问,社区卫生护理人员要注意沟通交流方法,注意态度,与患者保持亲切感,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耐心的解答[3]。并且通过一些讲座,告知病患,负面情绪会影响到病情的进展,良好、乐观的心理情绪能够帮助病患控制血压。护理人员当发现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对其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主动为患者进行排忧解难,有效缓解以及消除其不良情绪,让其对于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工作。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保证社区医疗机构环境的舒适性,对于社区卫生机构的温度和湿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定期进行有效消毒,使得患者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4]。护理人员要做好必要的健康知识宣讲工作,具体宣讲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基本相关知识,病因,药物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高血压疾病拥有基本认识,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护理人员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并做好其药物服用的监督工作。(4)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有效的运动对于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要做好的饮食指导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安全科学的饮食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组试验结束后,通过2组病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情况得出:观察组患者药护理有效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有效为74%(74/100),一般有效为18%(18/100),无效为8%(8/100),总有效率为92%(92/100),对照组明显有效为44%(44/100),一般有效为26%(26/100),无效为30%(30/100),总有效率为70%(70/100),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老年性疾病,患者由于年龄普遍偏大和文化程度较低,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平时对于血压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对于其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社区护理人员通过长效心理干预使得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治疗依从度显著提高,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对比实验可以看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种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5]。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不良临床症状,舒缓患者负面性情绪,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