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乏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2-10陈晓琼何兰珍陈瑰婷刘爱红
陈晓琼,何兰珍,陈瑰婷,刘爱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广州 510610)
本文选取44例患者,对“给予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这一课题进行了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选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知情同意,数字表法分组,各22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6岁~80岁,中位年龄68.2岁,结肠癌、直肠癌患者例数分别是5例、17例,男女比例16:6,右半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例数分别是12例、5例、3例、1例、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岁~81岁,中位年龄68.1岁,结肠癌、直肠癌患者例数分别是6例、16例,男女比例15:7,右半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例数分别是11例、5例、4例、1例、1例。将2组患者入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护士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实施补液、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纳入实验组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内容:(1)心理干预。护士需与患者交流及沟通,告知患者手术、护理相关性知识,讲解时耐心、细心及态度温和[1],告知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临床实施意义,激发患者主动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有效护理。(2)早期康复训练。术后24 h内为患者实施伸屈下肢、叩背、翻身等处理,确保患者体征平稳及麻醉清醒,给予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扩胸指导,促进患者排痰及功能恢复。术后1~2 d,护士需给予患者实施上肢运动及下肢运动指导[2],每天锻炼3~4次,每次锻炼10 min,鼓励患者每隔2h进行1次主动翻身并指导患者采取平卧腹式呼吸。术后3 d,护士需鼓励患者进行自主侧身、穿衣、饮食等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床边坐立及双腿着地、扶床行走等,每天锻炼2次,每次锻炼0.5 h。
2组患者均护理干预30 d。
1.3 效果分析[3]
至少1项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每天胃引流量≥800 ml,持续时间>10 d,不存在明显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不存在其他可导致胃乏力基础疾病,近期未使用胃肠动力药物。
根据SF-36量表对护理后SF-36评分进行数据统计,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
1.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分析获知,实验组患者胃乏力发生情况4.54%(1/22),对照组患者胃乏力发生情况31.81%(7/22),x2=5.5000,P<0.05。
实验组患者生理功能(8 0.1±3.2)分、社会功能(77.3±2.0)分、躯体疼痛(77.2±1.1)分、精神健康(7 8.5±2.6)分、生理职能(7 8.3±1.9)分、活力(78.1±2.5)分、情感职能(79.2±3.3)分、总体健康(78.8±2.1)分,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72.6±2.8)分、社会功能(73.1±1.1)分、躯体疼痛(72.3±2.2)分、精神健康(71.3±3.1)分、生理职能(73.6±1.2)分、活力(72.4±1.2)分、情感职能(72.2±1.5)分、总体健康(72.5±2.5)分,t=8.2731,8.6306,9.3439,8.3467,9.8098,9.6410,9.0575,9.0505,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常见疾病包括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4],由于手术可产生应激反应,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不良情绪,需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因此,临床上提出了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期间,患者在床上休息时,护士需给予患者实施腹部按摩处理,中心是肚脐,注意避开切口,每天按摩10次,每次按摩10 min。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胃乏力发生情况、护理后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
综上,给予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胃乏力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