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2-10陈勤
陈 勤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1)
血液净化设计的治疗设备较为复杂,同时技术风险较强,因而质量的控制十分关键[1],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包括反渗水的处理等,我院至实施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以来,取得较为突出的结果,现就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施血液净化科室共有固定的血液透析设备为30台,共有血滤机4台,实施血液透析维持患者共150例,所有血液透析治疗高达1500多次/月,本次研究中,将2018年1月~2019年1实施严格护理质量控制为观察组,而通过2017年1月~2017年12月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环境管理、病人管理、专业技能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对2年来的所有环境中细菌培养的结果、热原反应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
1.2 质量控制实施途径
(1)首先进行规章制度规范化设置,血液的净化应该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形成标准化的规范性内容,同时形成可以管控的制度化体系。根据实际内容实施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制度、感染管理制度、病理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制度等,同时对各种方案内容进行制定,由相关的护士科室管理者进行检查,按照相关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内容评分,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安全隐患的检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制定相关的落实政策。(2)进行感染控制,准备必要的透析环境、消毒环境等,保证良好的温度、空气、设备状况,同时对医院中医生及护士的诊断及治疗操作规范化。(3)病人分区,对不同症状病人进行分区处理,分为急诊、普通、隔离等区域,同时在进行透析前,对患者进行传染学的指标筛查,对阳性患者进行专业的透析处理。(4)透析机消毒:在完成透析后进行消毒处理,对透析机的外部应用消毒液进行处理,防止出现血液对透析机的污染,擦拭应该应用含氯消毒剂按照固定的浓度进行处理,保证消毒的规范性。(5)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形成系统的操作规范,保证良好的素养水平,由于护理人员的素养对其护理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而需要定期进行操作训练处理,保证良心的无菌概念的形成,在进行内瘘的穿刺过程中,保障消毒的针管>8cm,同时对中心静脉导管部位充分消毒,在完成接管前后,对静脉导管的终端进行彻底处理,对每位护士严格要求,保证其做的完全了解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密切观察,避免患者出现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同时如果有透析器的颜色变深及静脉血液压力的升高,及时进行相关的处理。
(6)实施包干政策管理制度,由小组的成员进行负责包干处理,多组人员固定操作,同时进行定期的搭配,形成优势的互补,定期进行轮转,对患者的透析状况、心理教育等内容反馈分析,展开相关研讨活动,提供参考改善意见。定期进行水系统的质量控制处理活动,设置水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水质量管理的巡查活动,同时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水质量的检查,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对多项数据内容进行评价。
2 结 果
2.1 环境卫生学采样检查结果
对环境卫生学采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环境卫生采样监察合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提升一定水平,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热源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质量控制水平明显优于观察组的控制水平,热源发生率分别为0.52%、0.71%,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可见,高于90分的患者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多,且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因为处于多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发生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因为涉及的技术类型复杂,有较高的专业性[2],因而需要对护理人员高水平要求处理,以血液净化中心的质量管理优化为目标,本次研究中,分析了重点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从规章制度规范化设置入手,形成可以管控的制度化体系对各种方案内容进行制定,对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反馈结果分析针对性制定相关的落实政策。对血液净化环境优化控制,对患者进行传染学的指标筛查,在完成透析后进行消毒处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形成系统的操作规范,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密切观察及时各种危机症状,对患者的透析状况、心理教育等内容反馈分析[3],定期进行水系统的质量控制处理活动,设置水质量管理制度,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综上所述,通过多种途径展开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的相关工作,形成系统化的质量检测控制措施,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贯彻,以促进血液净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