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2019-02-09蒋跃菊
蒋跃菊
(重庆长城医院创伤修复显微外科中心,重庆400041)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因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在20%以上。常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溃疡长期不愈和皮肤颜色改变、组织坏死等,患者常因忍受不了疼痛而选择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通过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糖尿病足4例。年龄44~85 岁,平均76.7 岁。4例发生足趾缺血性坏死,间歇性跛行15~80 m;9例均有夜间静息痛,静息痛病史2个月~3年;伴有足趾与跖趾关节处溃疡3例,溃疡面积:(1.5~2.0)cm×(7~8)cm,足趾干性坏疽1例。术前双下肢动脉彩超与CT 成像血管造影:胫前与腓动脉闭塞3例,胫前与足背动脉闭塞3例,腘动脉闭塞、胫前动脉重度狭窄2例,右侧髂血管闭塞、股动脉中远端闭塞,远端经侧支显影,右侧胫前动脉软癍块伴管腔重度狭窄、足背动脉重度狭窄1例。
1.2 治疗方法
在胫骨中下1/3 开一长10.0~12.0 cm,宽1.8~2.0 cm 的胫骨窗,分离骨搬移块,注意不要损伤髓腔内骨髓,使其形成可活动的骨瓣,在骨块上安装并调整胫骨搬移架。术后第7 天开始骨搬移(2例因年龄大,肿胀明显,第10 天开始骨搬移),每日向外搬移1 mm,分4~6 次完成,持续21 d。维持3 d 后每日往回搬移1 mm,分4~6 次完成,再21 d 后结束搬移。固定4 周,复查X 线片,待骨窗基本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
1.3 治疗结果
本组8例腘动脉以下动脉闭塞或狭窄所致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3 d 足背与足趾皮温明显升高1℃~2℃,6例7~10 d 皮温较术前改善明显,1例股动脉管腔接近闭塞患者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静息痛减轻,溃疡面无扩展,1~3周后溃疡面开始缩小,4例足趾缺血性坏死与1例干性坏疽行足趾切除术后,Ⅰ期愈合。骨搬移结束后彩超与CT 复查:新生血管网丰富,部分原闭塞动脉管腔转为轻度狭窄。术后3个月回访,患者静息痛消失,能正常起居,间歇性跛行症状完全缓解;1例合并有髂血管闭塞、股动脉闭塞,症状改善不明显,选择截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患者长期被病痛折磨,消极情绪明显,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但又害怕效果不好,客观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手术的原理及可能出现的愈后,使其能正确面对。
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鼓励在床上适当活动,做抬腿运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重点监测皮温、溃疡面大小、静息痛的时间与程度。
2.2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禁食6 h,心电监护生命体征。术后12 h 内,注意患者肢端感觉、活动及皮肤微循环情况,出现明显疼痛者酌情给予止痛药。术后第2天起,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如压膝、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足趾及踝关节屈伸锻炼,每日3~5 次,每次0.5 h 以上。鼓励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主动肌肉收缩及被动活动,改善患肢血液、淋巴循环。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即应鼓励患者扶持助行器下地,患足适当负重行走。术后5~7 d,拆除包扎敷料,显露伤口及针道。如患者针道皮肤周围因渗透黄色液体干燥后形成帽状干痂,提示钢针与周围皮肤之间已经自然适应与固定,切不可将这层保护性的干痂去掉。抬高患肢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密切观察皮温、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度、趾端活动、足背伸运动、肢体有无麻木感等情况,如出现皮肤苍白、发凉、发绀、脉搏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胫骨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的护理:针孔必须保持干燥、干净,禁止涉水。术后每日数次对针道口以75%酒精消毒,预防感染。做好支架固定处皮肤的观察,如针孔发红、肿胀、疼痛,及时更换纱布并消毒;若出现针道明显感染、钢针松动及断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钢针更换或拔除。若有苍白与发绀,应及时报告医生,暂停搬移。本组病例中,仅合并有股动脉闭塞者皮肤逐渐发绀变黑,停止搬移。下地行走后或平常针孔出现渗血或渗黄色液体时不必恐慌,其原因是下地后正常针孔渗血或组织液、淋巴液渗出,只需用棉签将周围擦干即可,针孔处不需处理,尤其结痂封闭针孔,创造针孔封闭环境,这样大大减少感染几率。
术后第7 天开始向外搬移骨块,对于肿胀明显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待肿胀消失后再进行搬移,每日1 mm,分4~6 次搬移,每4~6 小时一次,持续21 d,共21 mm。搬移过程中观察皮肤有无颜色改变与感染等。
症状观察与护理:术后第3~10 天,8例成功患者陆续感到曾经的剧烈疼痛开始缓解,皮温升高,经过近两周骨搬移后疼痛已经基本消失,1例足背动脉能扪及。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一种应用Ilizarov 生物学理论-张力、应力法则的技术,通过生物组织缓慢牵拉产生一定张力而刺激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全新生长出一套微血管系统与末端微血管系统吻合,从而增加下肢血液循环,使缺血组织坏死得到控制,直至痊愈。此技术是对糖尿病足和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全新治疗方法,也是目前业内公认的治疗缺血性足病最好、最有效的措施,为下肢慢性缺血性足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