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9-02-09徐晓艳
徐晓艳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脑肿瘤包含了源自于颅内各个组织当中原发性肿瘤以及由身体其余部位恶性肿瘤转化为继发性颅内肿瘤两种类型。脑肿瘤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对肿瘤疾病多具有恐惧的心理,从而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为了提升脑肿瘤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本院研究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对脑瘤患者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120例脑肿瘤患者的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2~58岁,平均(39.54±5.32)岁;实照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管理,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3~58岁,平均(38.94±6.2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指导护理,包含入院介绍、术前护理与术后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包含以下内容:(1)前期论证。患者入院前,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估测,然后根据优质护理指征[2]制定护理方案。(2)综合评估。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测试,然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整理总结。(3)制定护理方案。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多方面情况,然后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4)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前存在的恐惧、焦虑进行疏导,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术前注意事项以及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5)手术后。医院人员应增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的消除心理恐惧,建立信心,让后积极配合术后康复工作。
1.3 效果评价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满意度评价,满意度选项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项,然后计算出满意度,(满意度=(满意数+较为满意数)/总人数x100%)。患者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评分≧51分为焦虑,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以±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对比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瘤患者满意度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调查中,满意为40例,较为满意为17例,不满意为3例,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在调查中,满意为15例,较为满意为24例,不满意为21例,满意度为65%。两组组间对比,X2=28.125,P=0.000,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脑瘤患者的SDS,SAS对比
在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评估,实验组SDS表评分为(41.34±6.32)分;对照组SDS表评分为(56.21±7.32)分,两组SDS评分对比,t=11.910,P=0.000;实验组SAS表评分为(43.14±5.21)分;对照组SAS表评分为(49.32±5.11)分,两组SAS评分对比,t=6.560,P=0.000。实验组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肿瘤为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6.31%,排在颅内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3]。在脑肿瘤发病原因研究方面,有研究指出其和遗传学因素与癌基因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物理因素也为致病因素,患者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或者高强度的射线辐射等造成患者的细胞中的癌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患者的颅内形成脑肿瘤。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的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说明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管理通过前期论证、综合评估、制定护理方案等人性化护理方,能够让患者以一个良心的心态进行脑肿瘤的治疗,进而提升患者的的满意度。实验组在出院前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围手术期对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并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