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19-02-09苏金玲
苏金玲
(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冠心病介入手术属于临床操作难度较大且风险性较高的手术类型,为保障介入治疗的综合效果,更需要对做好对应风险管理工作。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指在护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并给与针对性预防对策,进而实现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控制。本研究侧重对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共计为66例,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接诊,取组中33例,在恢复中,以常规方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3例则展开护理风险管理,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在55—77岁间,均值为(62.31±1.38)。而观察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54—79岁间,均值为(63.18±1.56)。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方面护理操作都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展开,严格按照手术要求开展各方面护理操作。而观察组则需要将护理风险管理进行运用,细节如下:
(1)细化治疗前管理。在进行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应健康宣贯操作,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等,同时讲解进行手术操走的医师的专业水平,促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能够在手术前以较为稳定的心态面对手术。同时,需要对患者呼吸方式进行指导,并讲解在床上进行排尿的主要方式等[1]。
(2)对管理制定进行完善。为确保患者在手术中所发展的突发状况能够更加快速且有效的进行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对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在手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各方面情况,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症状以及风险事件等,并提前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
(3)术中风险管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存在有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通知对应医师。同时,各方面护理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流程进行展开,避免患者出现术中感染[2]。
(4)术后风险管理。因该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风险管理工作同样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各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密切进行检测,同时护理人员排班情况需合理化,避免出现疲劳护理的情况,确保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事件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19.0处理,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共计发生3例风险事件,而对照组则为9例,对比P=0.002,x2=10.082。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97%(32/33),对照组为75.76%(25/33),对比P=0.012,x2=12.221。
3 讨 论
随着我国冠心病临床发生率的不断增加,该症的治疗方案也备受临床医疗以及患者重视。介入治疗为当前治疗冠心病最为主要方式,可针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帮助患者受损心功能进行恢复[3]。但该类手术存在有较高的风险性加上多数患者年龄较大,自身抵抗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存在存在有较多风险。为保障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效果,更需要对治疗期间风险管理工作加以重视。
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有较高的使用率,结合患者自身病症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等,及时评估患者在治疗期间潜在的风险事件并给与针对性干预对策,达到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的效果。早在郭艳灵[4]研究中已经指出,在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下,可有效保障临床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合本次研究可知,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帮助下,确实能够达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作用,对于保障治疗的综合效果,帮助患者后期进行恢复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持续进行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