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9-02-09李燕梅孟宪静邵建富
李 丽,李燕梅,孟宪静,邵建富
(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术后21 d左右是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高峰期,不但对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造成了威胁。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等均有着重要的作用[1]。本次选取了102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给其中的51例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2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本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1.52±12.21)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6.01±11.59)岁。本次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学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对照组患者行生长抑素治疗。取0.1 mg生长抑素【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482】给患者皮下注射,2次/d。
观察组给观察组患者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取300 cm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导丝,两囊三腔,将导丝和导管均放置在食管中,插入胃镜,对胃部及食管中的残留液进行吸除,然后将导管放在空肠上部,充好水囊,与负压引器相连接,缓缓向前移动导管,加压吸引,注意要保持导管的通畅。生长抑素分服用方法同对照组。
给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2)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3)对患者行肠胃减压,促进患者肠胃蠕动;(4)嘱咐患者多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腹痛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治疗效果方面,当患者排气、排便功能恢复,1d内胃肠减压引流量<400 mL,腹部肠鸣音消失为痊愈;当患者排气、排便功能基本能恢复,1d内胃肠减压引流量在400 ~1200 mL,腹部肠鸣音有明显改善为有效;当患者排气、排便功能无明显改善,1d内胃肠减压引流量>1200 mL,腹部肠鸣音无缓解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当结果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24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29例,无效15例,治疗效果94.12%(48/51)优于对照组70.59%(36/51),差异明显(x2=11.364,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4.3±1.1)d、排气恢复时间(3.9±1.3)d均短于对照组(5.6±3.2)d、(7.4±2.0),差异明显(t分别为5.214和7.206,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观察组中腹腔积液1例,腹部疼痛1例,对照组中腹腔积液3例,腹腔感染2例,腹部疼痛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92%(2/51)低于对照组13.73%(7/51),差异明显(x2=5.01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94.12%)优于对照组(70.59%),差异明显(P<0.05),这与邵建富[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燕梅[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时,给予患者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将其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