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2019-02-09陈少娴
陈少娴,许 靓
(1.天台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浙江 台州 317200;2.天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浙江 台州 317200)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相当高,属于多见的急腹症的一种,发热,恶心和呕吐是常见表现,并且通常具有高治愈率。阑尾切除术一般而言简单,但关键在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这对手术结果影响更大,不利于快速恢复,也增加了痛苦,延长了住院和愈合时间。充分探讨了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进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确切降低切口感染率[1]。本研究分析了严格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数字表法分组,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2例。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4.11±2.45)岁。从发病至看病时间 3~61h,平均( 21.31 ± 6.24) h。急诊手术36例,择期手术 1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13例。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4.11±2.45)岁。从发病至看病时间 3~61h,平均( 21.32±6.11) h。急诊手术36例,择期手术1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用系统有效护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的水平;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平均日数;护理前后焦虑切口感染因子监测结果;脓肿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版本软件统计,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满意的水平分析
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对比对照组80%满意的水平100%更高,P<0.05。
2.2 护理前后焦虑切口感染因子监测结果分析
护理前两组焦虑切口感染因子监测结果接近,其中,对照组CRP、IL-6分别是10.14±0.21mg/L、162.21±16.72pg/mL,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CRP、IL-6分别是10.20±0.24mg/L、162.22±16.11pg/mL,P>0.05;护理后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焦虑切口感染因子监测结果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CRP、IL-6分别是5.10±0.41mg/L、121.21±2.02 pg/mL,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CRP、IL-6分别是2.10±0.19mg/L、61.22±2.21pg/mL,P>0.05。
2.3 两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平均日数分析
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平均日数更有优势,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平均日数分别是13.24±1.41d、15.56±3.61d,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平均日数分别是11.45±2.11 d、13.41±2.57d。
2.4 两组脓肿等的发生率分析
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脓肿等的发生率更少,总发生率是3(6.69),相对于对照组10(22.22)更少,P<0.05。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如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营养状况差等,需要进行有效护理,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做切口护理,预防性使用药物,消除不良因素,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为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需要实施有效护理。(1)入院后,应尽早确诊急性阑尾炎,以免延长病程,恶化病情而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和切口感染风险。(2)根据手术前的急性阑尾炎诊断类型确定手术切口的类型,最大限度减少感染[2-3]。(3)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需要全面、具体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经营养支持增强营养和机体抵抗力而降低感染风险;(4)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缝合切口前完全止血,避免残留纱布。缝合时不要留下死角。手术护理连续性好,缩短手术时间。 (5)手术后的消毒和冲洗工作。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结束且关闭腹腔后,切口需要彻底冲洗,定时换药,保持干燥。(6)术前半小时至2 h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24 h内再次借助抗生素预防感染[4-5]。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用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结果显示,系统有效护理方式组满意的水平、焦虑切口感染因子监测结果、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平均日数、脓肿等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者实施系统有效护理方式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