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用于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9-02-0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桡动脉血小板血栓

陈 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1)

有创血压监测通过桡动脉向患者体内留置导管、探测装置,直接测量患者血压,该血压监测方式与无创血压监测方式相比可实现患者血压实施连续性监测,其血压测量准确度高,且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1,2]。本次研究为论证有创血压监测护理中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应用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27例桡动脉留置针常规固定于27例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护理干预24h后相关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栓形成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有创血压监测患者按照护理中是否应用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应用上述固定法)与实验组(应用上述固定法),实验组27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6例)女(11例)比例为16:11,年龄在20岁至72岁,中位年龄为(43.62±1.52)岁。对照组27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12例)比例为5:4,年龄在22岁至71岁,中位年龄为(43.65±1.5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行有创血压监测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凝血系统疾病或行抗凝治疗患者。(2)排除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神经功能症以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前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有创血压监测大体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必要性,桡动脉穿刺前护理人员观察桡动脉血管走向、血管弹性,以穿刺点为中线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动脉留置针与压力传感器进行连接,在动脉留置针置管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处垫1块2 cm X 3 cm大小的纱布并用6 cm X 7 cm医用敷贴将桡动脉留置针固定,最后自置管连接处环形缠绕包扎肢体至大拇指,在大拇指环绕1圈后与夹板固定在手背部处。

1.3.2 实验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护理中桡动脉留置针采取改良固定法,再行桡动脉留置穿刺前先评估穿刺周围皮肤状态,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以桡动脉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消毒直径应超过5 cm。桡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将动脉留置针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在连接处垫一 2cm X 3cm纱布,使用6cm X 7cm无菌透明辅料固定留置针,将2条长约 12cm X 5cm 3M加压固定带一侧剪为“凹”行缺口,将加压固定带缺口向内且分别置于留置针两侧,再用1条长12cm X 3cm 3M加压固定带将留置针连接处固定,另一条固定在留置针上端,最后将胶布贴于穿刺点纱布上方并绕手臂2/3。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后护理人员每隔10 min询问患者穿刺肢肢体感觉,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手指发麻,应适当减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后相关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后相关血小板参数变化。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留置期间血栓形成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中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s)表示的数据用t检验,(%)表示的数据用x2检验,标准差以及百分比检验后所得P值,若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超过0.05表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凝血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患者入院时D-D为(256.51±4.65)ng/L、PT为(30.53±2.58)s、FDP为(2.78±0.45)mg/L,对照组患者入院时D-D为(256.54±4.66)ng/L、PT为(30.51±2.56)s、FDP为(2.77±0.44)mg/L,两组患者入院时D-D、PT、FDP各项凝血指标经t值检验分别为0.032、0.001、0.021,P值均超过0.05。实验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后 D-D为(282.57±2.64)ng/L、PT为(31.27±2.54)s、FDP为(3.25±0.35)mg/L,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后D-D为(398.42±4.54)ng/L、PT为(34.38±2.41)s、FDP为(3.58±0.41)mg/L,两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后上述凝血指标经t值检验分别为0.038、0.031、0.011,P值低于00.05。

2.2 血小板参数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患者入院时MPV为(9.78±0.33)fl、PLT为(245.28±28.54)g/L、PDW为(13.78±2.53)%,对照组患者入院时MPV为(9.77±0.32)fl、PLT为(224.25±28.53)g/L、PDW为(13.74±2.51)%,两组患者入院时MPV、PLT、PDW各项血小板参数经t值检验分别为0.012、0.000、0.215,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 MPV为(10.72±0.36)fl、PLT为(183.28±11.54)g/L、PDW为(13.85±2.22)%,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干预24h MPV为(12.75±0.22)fl、PLT为(235.21±6.52)g/L、PDW为(25.75±2.5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4h后各项凝血指标经t值检验分别为0.015、1.211、0.102,数据差异明显,P<0.05。

2.3 并发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有1例局部出血,有1例血肿,有1例淤血,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对照组有3例局部出血,有2例血肿,有4例淤血,共有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 VS 3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x2检验5.132,P值低于0.05。

2.4 血栓形成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期间血栓形成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有创血压监测24h有1例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率为3.70%。对照组有创血压监测24h有6例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率为22.22%。实验组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栓形成率经x2检验等于5.031,P值低于0.05。

3 讨 论

目前了解个体血压的方式包括有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其中无创血压监测是将血压置于患者体表测量患者血压,有创血压监测是想患者体内植入导管、探测器了测量患者血压,有创血压监测测量的血压准确性高,对于危重症手术患者或循环功能较差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有利于医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低血压难[3,4]。此外,经动脉置管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利于医师了解患者机体气分析,经桡动脉穿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巧要求较高,近些年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穿刺针拔管局部出血、淤血、血肿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可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数值监测结果,增加患者住院费用[5-7]。桡动脉留置针可破坏桡动脉血管生理解剖完整性,致使局部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变,继而增加有创血压监测患者血栓形成率,因此,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对桡动脉留置针进行妥善固定,防止桡动脉留置针脱落、对桡动脉血管内皮造成二次损伤就显得十分重要[8]。

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方式相比,护理人员在对桡动脉穿刺点周围皮肤常规消毒时规定其皮肤消毒面积,应距桡动脉穿刺点直径5cm,穿刺成功后桡动脉置管后护理人员每隔10min巡视一次,询问患者桡动脉留置针置管侧肢体舒适度,结合患者个人体验对桡动脉留置针固定部位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留置针固定局部舒适度[9,10]。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留置针局部肿胀的发生与血栓的形成、血管痉挛以及局部包扎过紧等因素有关,传统固定法中医用敷贴通透性较低,敷贴长期留置可致局部发红,且纱布绷带弹性低,传统固定法不利于护理人员观察桡动脉置管连接处以及局部皮肤变化情况[11]。改良固定方法桡动脉留置针与压力传感装置连接处使用透气薄膜敷贴固定,透气薄膜敷贴具有良好的透风、透气性能,可防止局部皮肤受潮变红,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留置针连接部位以及穿刺周围皮肤变化情况。此外,增强护理巡视可使有创血压监测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满足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感,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刺激。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方法包扎相比较为繁琐,传统固定方法包扎在固定时联用夹板,夹板的使用可极大程度限制桡动脉置管侧肢体活动范围,传统固定方法包扎易增加患者不适感[12]。改良固定法在固定桡动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取消纱布环形缠绕以及夹板的使用,可提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局部舒适度,有创血压监测患者局部舒适度的提升可降低疼痛以及不适刺激,防止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以及患者桡动脉留置针耐受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24h后各项凝血指征以及血小板参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栓形成率低,综上所述,有创血压监测护理过程中实施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桡动脉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