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评价

2019-02-09计晓芳天津市人民医院产科天津30015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切术会阴出血量

计晓芳 天津市人民医院 产科 (天津 30015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72例行会阴侧切术进行治疗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基于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36例采用45˚侧切和传统丝线皮外缝合,试验组产妇36例采用30˚侧切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观察两组产妇的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评分分别为(14.44±4.12)mL、(12.54±3.37)d和(1.41±0.34)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的(28.22±5.26)mL、(16.82±3.70)d和(2.4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侧切术中采用30˚侧切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方式有助于降低切口出血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缓解产妇疼痛程度。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临床较为常见的辅助阴道分娩方式[1]。采用会阴侧切术可以有效防止产妇会阴裂伤,缓解盆底组织压迫以及缩短产程时间,对于产妇阴道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2,3]。但是在会阴侧切术开展过程中,侧切的角度以及缝合的方法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4]。为了探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侧切角度以及缝合方法,本文选取本院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72例行会阴侧切术进行治疗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基于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36例,年龄为23~37岁,平均(28.85±3.42)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38.56±1.33)周;试验组产妇36例,年龄为23~39岁,平均(29.25±3.57)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8.77±1.40)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所有产妇均符合会阴侧切术手术指征,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36例采用45˚侧切和传统丝线皮外缝合,将阴唇后联合或者上方0.5cm处作为切口的起点,然后向外开45˚进行侧切,控制切口长度约为3~4cm。采用传统丝线(2-0铬制肠线)皮外缝合,自阴道黏膜切口顶端1.0cm位置开始,沿着切口方向连续扣锁缝合,直到阴道黏膜下的组织内口部位。然后对阴肌层和皮下层进行间断缝合,采用3-0可吸收线在切口远端皮内进行打结。

试验组产妇36例采用30˚侧切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将阴唇后联合或者上方0.5cm处作为切口的起点,然后向外开30˚进行侧切,控制切口长度约为3~4cm。采用紫色医疗可吸收缝合线进行连续皮内缝合,先采用2-0带圆针可吸收线,对阴道黏膜切口和黏膜下组织进行连续锁扣式缝合。再采用自带三角针3-0可吸收线在切口远端皮内进行打结。

对两组产妇缝合结束之后,将纱布卷取出,对产妇进行肛诊检查,观察是否有肠线穿过直肠黏膜。如果存在,将其拆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程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对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程度评分采用±s形式表示,采用t进行组间独立样本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评分分别为(14.44±4.12)mL、(12.54±3.37)d和(1.41±0.34)分,对照组产妇的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评分分别为(28.22±5.26)mL、(16.82±3.70)d和(2.4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术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产妇阴道分娩存在困难的情况下,采用会阴侧切术可以有效防止会阴裂伤以及缓解疼痛,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5]。相关研究表明在会阴侧切术中,侧切角度以及缝合方法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45˚和30˚两个角度进行侧切,相对来说30˚侧切较45˚侧切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且治疗效果往往更加理想[6]。在切口缝合方面,传统的皮外缝合方式由于难以准确预估吸收时间,并且容易引发切口出血,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已经逐渐被新的缝合方法所代替[7]。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方法基本上不会对组织产生较大的刺激,同时容易吸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选取本院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产后2d疼痛评分分别为(14.44±4.12)mL、(12.54±3.37)d和(1.41±0.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28.22±5.26)mL、(16.82±3.70)d和(2.4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在会阴侧切术中采用30˚侧切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方式有助于降低切口出血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缓解产妇疼痛程度。

表1. 两组会阴侧切术产妇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猜你喜欢

切术会阴出血量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