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围术期产妇术后感染的对比分析
2019-02-09罗秋萍
罗秋萍
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吉安 343100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然而由于环境、体质等方面因素影响,产妇术后极易发生感染,其不仅会延长产后恢复时间,严重者还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其预后效果[1]。为了避免术后感染,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处理,由于产妇处于特殊时期,机体免疫力较差,在选择抗菌药物上,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还需要保证其安全性,以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改善其预后效果[2]。为此,本次以6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取6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9.24±2.37)岁;其中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42±0.51)周;体质量指数为25~30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7.11±1.34)kg/m2;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9例。观察组年龄为21~3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8.96±2.54)岁;其中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52±0.54)周;体质量指数为24~31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7.35±1.32)kg/m2;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1例。两组一般资料上数据呈均衡化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项目均已知情,且自愿参与;②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者;②手术禁忌证;③合并有感染性疾病;④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⑤凝血机制异常;⑥严重妊娠其合并症;⑦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两组产妇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在围术期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
(1)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钠进行抗感染处理,将青霉素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702)0.5~1.0g与0.9%氯化钠溶液(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41)250mL充分混合,断脐后进行静脉滴注,3次/d。
(2)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进行抗感染处理,断脐后,头孢唑林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932)0.5g与0.9%氯化钠溶液250mL充分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3次/d。两组产妇均连续用药治疗12h。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产妇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体温恢复标准[3]:体温低于37.2℃视为体温恢复正常。
(2)感染发生率:感染主要包含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
(3)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嗜睡、恶心、皮肤瘙痒、呕吐等症状。
1.5 统计学处理以SPSS19.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c2检验。P值<0.05提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产妇术后感染情况比较对照组有9例发生术后感染,呼吸道感染1例,切口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总发生率为29.03%;观察组有2例发生术后感染,其中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发生率为6.45%,通过比较分析,组间差异显著(c2=3.978,P=0.046<0.05)。
2.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1例,皮肤瘙痒2例,嗜睡2例,总发生率为16.13%;观察组皮肤瘙痒1例,头晕1例,发生率为6.45%,通过分析,组间无明显差异(c2=1.449,P=0.228>0.05)。
3 讨论
青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常用抗菌药物,其中的β-内酰胺类能够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通过干扰其细胞壁的合成以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且青霉素毒性小,肌肉注射后广泛分布于体液和组织汇总,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通过肾脏排出。头孢唑林为半合成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其针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通过静脉注射能够在30min内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其效果持久,且该药物安全性高,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一般可自行缓解[4]。针对剖宫产产妇的围产期情况,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究。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青霉素钠在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其组织深部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对厌氧菌的抑制效果欠佳;头孢唑林钠属于头孢类抗菌药,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果较强,能够有效抑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且其血药浓度较为持久,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产妇发生感染的风险,从而促进产妇术后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5]。因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产妇感染细菌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红肿等症状,由于头孢唑林钠抗菌效果显著,用药后已经发生感染的产妇或具有感染风险的产妇均会有所缓解,从而有效缓解其症状;另一方面,头孢唑林减少感染风险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进而缩短产妇的体温恢复时间,对其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温度恢复时间和术后最高温度均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头孢唑林钠在剖宫产术的抗感染治疗中效果优于青霉素钠。此外,在不良反应上,两种均会对患者的产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皮疹、头晕等症状,但不良反应轻微,加之产妇用药剂量有限,通常停药后可自行缓解,两种药物均安全性尚可。
综上所述,与青霉素钠相比,头孢唑林钠在剖宫产术抗感染中效果显著,其能够在不影响剖宫产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情况下,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