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

2019-02-07吴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新的事物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越来越多信息的出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不具备辨别的能力,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对于大学的思想文化教育进行研究,通过与校园“微”文化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分析大学校园“微”文化的现状,以及圣贤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出更加适合的“微”文化建設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微”文化 建设 大学校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的高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无论是消费方式还是沟通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微信、微博这些网络社交平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些内容构成了“微”文化,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当中,这些社交平台也是使用最多、最活跃的平台。

在开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了解大学生在思想上呈现的新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式,改变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学校应该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交流,了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微”文化的社交方式,从而能够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影响,从意识上改变学生,从而决定大学生的行为。通过“微”文化的建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在当前的大学生中,积极向上是他们的思想主流。但是,随着各种信息的不断涌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研究,分析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以下态势:

1.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

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从前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广播等方式,无论是获取信息的时间还是获取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微博、微信是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各大网络平台、贴吧等,这些都可以让大学生获取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但是,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太过广泛,各种不良信息掺杂其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处在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于各种信息的判断不够准确,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1]。

2.价值取向多元化,实用主义色彩明显

当代的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在日益的选择当中,形成了较之前更加丰富的价值观。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注重于展现自我,突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的能力。这样的价值观,在当代的大学生中十分普遍。

在另一方面,当代的大学生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奉献精神会有所欠缺。“微”文化的发展,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注重“微”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的辨别各种信息,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注重自我个性发展的同时,能够具有奉献精神,这对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政治信仰有偏差,政治观趋向现实化

通过对一些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相关的报告显示,在当代的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缺少理想和信念,对于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相信梦想和信仰的力量。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当代的大学生缺少信念,没有人生目标,缺少奋斗的动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极度缺乏,大多数认为国家的政治和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自身在国家的发展中也不会起到作用,他们更多的将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生活放在了首位。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所展现出的高度自我性,表明了在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缺乏政治信仰,不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政治观趋向现实化,缺少对理想的追求和生活的信仰[2]。

4.自我意识强烈,积极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

当代的大学生十分注重自身存在,他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更加个性。他们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在学习生活中,注重自身个性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相对于而言,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较为淡薄,不能够积极地与他们展开合作,重视到团队的力量。

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给予了大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微”文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但是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上会产生欠缺,造成学生的价值观发展不平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现状的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的“微”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3]。

1.校园“微”文化的发展现状

校园“微”文化,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之下,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社交软件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方式,它产生于全新的校园文化,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特点的展示。在当前,校园“微”文化的发展,还是局限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展示,对于学校而言,不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社交平台,在促进学生思想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网络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促进了校园“微”文化的发展,网络发展的速度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巨大,学校应该重视网络社交平台对于学生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微”文化,虽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纷杂的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双向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的关注校园“微”文化的建设,引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2.校园“微”文化的研究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方式仍然是采用班会、开展集体活动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组成,另外还包括学校中一些社团等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社交平台不断进入校园中,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校园应该注重“微”文化的发展,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形成一种新的引导模式。在大学校园的“微”文化建设中,顺应学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交流,从而对于学生价值观的构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关注大学校园“微”文化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于学生思想工作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微”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通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以及校园“微”文化的了解,结合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而言,要积极地顺应学生的交流方式,管制微博、微信社交平台,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改变思想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1.把握“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原则

在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在“微”文化的背景之下,要有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做到坚持方向性,结合渗透性。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从而能够成为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的不懈动力。利用“微”文化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从而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校对于其思想教学就应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能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學生深入的理解,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的重视,有利于价值观的培养。最后要坚持学校的主导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学校要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学习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各种“微”文化社交平台上进行主动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价值观培养中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选择与思考,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

2.关注新媒体,建设“微”文化队伍

“微”文化的基础就是基于网络的发展,各种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不断涌现,给予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的思想文化建设要借助于“微”文化平台,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个新媒体,通过展示文化内容,发布活动,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在高校中,应该建立起专业的“微”文化队伍,包括后台技术的支持,网站的管理,以及网站内容的编辑,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支持。学校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培养专业的人才,从而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对于各种新媒体的态度,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出一套系统有序的培养体系。

结语

本篇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同时了解到当前大学校园“微”文化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微”文化建设的对策。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学校也要与时俱进,能够充分适应社会的潮流与发展,积极的发展新的教学方式,用“微”文化的各种社交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月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马丽丽.网络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M].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3]王子鑫.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2.

[4]魏法汇,徐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5,06

[5]张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研究[J].教育学报,2017,05.

作者简介

吴菲(1986.9-),女,汉族,江苏宿迁人,硕士,南京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