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要把“小生涯”与“大生涯”相结合

2019-02-06齐宝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齐宝成

摘 要:高考改革使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各高中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生涯规划教育的广泛内涵和精神实质,出现了抓小放大,实用主义至上等偏差,没有摆脱应试的价值取向,没有达到生涯规划教育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涯教育 大生涯与小生涯 核心能力 核心价值 课程体系

关于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大多学校曲解了生涯教育的方向和内涵,“六选三”中立足本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结合考试难易度,给学生提供选择的“套餐”,没有摆脱应试导向,一味强调选科目选专业,如何提高等级分,完全回归了过去应试教育中以得高分为选择依据、以考名校和上好专业为套路的教学导向,没有从宏观价值层面和个人成长角度真正的发挥生涯教育的課程优势,没有涵盖生涯规划教育的广泛内涵。本文从生涯之“小”与之“大”两个角度思考生涯教育的真正内涵,从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生涯教育应有之义,并结合教育实际探讨生涯教育发展的具体操作措施。

一、“小生涯”观与“大生涯”观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两个维度

“小生涯”是短焦镜头,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成人、成事,培养学生认知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个人主客观条件与他人的差异,促进学生将自身的兴趣转化为志趣,爱好转化为专长,求知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愿景转化为未来的职业定向,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前进方向并通过专业辅导提升学生实现自我的能力。

“大生涯”是长焦镜头,聚焦人的社会价值。“生涯辅导在审视职业发展的同时对个体的生命历程具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通过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将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平衡自身角色定位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关注个性生存发展的自主性和积极选择性的同时关注人类未来发展命运,将个人价值提升社会层次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小生涯”观与“大生涯”观相结合的必要性

1.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要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大方向和对社会主义劳动者基本要求的大框架下,生涯教育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我国的生涯教育也必须在国家教育核心精神引领下,实现教育专家杨贤江倡导的“全人生指导”,既要关心学生知识学习和个人能力培养,更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

2.符合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考改革的核心要义是“增加学生选择权”“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和个性特长”。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落实学生选择权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层次的分析把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寻找兴趣)—发现自己(挖掘专长)—发展自己(从职业到志业),既要有小情调,更要有大格局,不但解决“会选”“能选”“愿选”更要帮助学生明白“为何选”,那就是实现人生价值是将个人成功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3.符合高中教学的任务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中教育必须实现五项任务,按照优先性排列如下“为成人做准备(人格教育)、为未来公民做准备(公民教育)、为终身发展做准备、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由此可见,生涯教育若是想真正融入高中教育整体规划之中便不能仅仅解决“选学科”“报专业”“找工作”等战术层面问题,更要触及“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这样战略性甚至哲学层面的问题,生涯教育不应停留在“职业教育”的框架内,应该是一种“人生教育”。

三、生涯规划教育中如何实现“小生涯”观与“大生涯”观相结合

1.注重核心能力培养,为学生成长利器

生涯观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高度概括为“全面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

“全面适应能力”指个人通过正确看待自己,科学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利用扬弃手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淘汰自身落后一面,并对知识技能进行有效调动和运用以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不同场景的任务要求。

“全面发展能力”是由马克思提出,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生产部门之间联系紧密,生产者必须有能力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这就需要人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有技能提升、观念进步也有心理成熟。生涯规划教育核心要义就是在提升人性基础上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2.发挥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为学生成长铸魂

生涯教育绝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教育家黄炎培曾指出职业教育三大要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进而做世界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明确指出个人行为层面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建设“敬业乐群”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所以高中生涯教育必须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作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夯实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深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机制

生涯规划教育有相对独立性,但必须融于学校整体学科体系建设之中,尤其在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更是应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弥补德育课程的短板,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将个人成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发展生涯教育。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生涯规划依然处在重体验而轻评价的阶段,既缺少专门的评价机构也缺乏专业的评价体系,学生接受生涯规划教育后的效果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测评,导致生涯规划教育的进一步开展缺乏必要的抓手,同样在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得不到学生、家长甚至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只有引导学生树立“小生涯”观和“大生涯”观相结合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实现“学科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适应于服务社会能力”的递进,做好“选科目—选职业—选人生”的工作,实现“好学校—好工作—好人生”的整体目标。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