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

2019-02-06刘嘉乐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手稿资产阶级共产主义

刘嘉乐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共产党宣言》,都属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著作。从前者来看,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哲学为切入点,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此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雏形;从后者来看,马克思则以唯物史观这个全新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方式作了科学阐述。此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 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208-02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马克思丰富的思想,其中共产主义思想就是这篇著作的代表性思想之一。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既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又超越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阐述的共产主义思想更加深刻、科学。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雏形

从该著作来看,马克思首次把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他以政治经济学为切入点,在运用异化劳动理论的前提下,对“真正的共产主义”“粗陋的共产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表现出来的若干种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这种方式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论证。所以,通过该著作可知,其已初具共产主义思想雏形。

1.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导致的异化结果有以下四种:工人与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和人的相异化。前面三种异化结果,导致最后一种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真正占有人的本质,积极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所以要想复归社会、自身的人,将人所有的本质都占有,一定要扬弃异化。在人可以自觉、自主的社会活动时,相应地在异化中得到解放,变成一个自由发展之人。综上,马克思的看法是,唯有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换言之,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就拥有了所有的本质。

2.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可理解为,在世界范围内,将自然界当作唯一的基础。人道主义可看作强调人与尊重人,将人当作世界主人。如前文阐述的那样,马克思的看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中,存在着四重规定性。工人通过生产得到的产品愈多,其占有的便愈少,同时异已的力量也就愈加强大。工人在其产品中出现外化,一方面可理解为工人的劳动变成对象,成为一种外部的存在;另一方面可理解成工人的劳动属于和其相异的物品,对工人没有依赖性,在工人之外而存在,同时与工人形成具有对立性的一种独立力量。换言之,工人生产出来的是一种相异的、敌对的物品,与工人对立。工人通过生产活动而获得的产品,变成一种异已力量,相应地对工人进行统治,从劳动产品的角度来看,工人便失去了人的本质,而变成处于奴役状态下的对象,造成人和自然出现分离与对立的现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因为将异化扬弃了,工人可以自觉、自主地进行劳动生产,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归工人所有。所以,在自然界,工人可以作为人得到了尊重,将其本质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能自主地、不加约束地进行劳动生产。在人道主义中,工人通过自然界获得劳动产品,和自然界共生共存。因此,共产主义是真正意义上、全部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有机统一,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

3.客观的、现实的历史运动

“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即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着的意识说来,又是它的被理解到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1]78从中可知,马克思同空想社会主义者坚决地划清了界限,对现实中的共产主义运动、思想上的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不同的阐述。因此,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历史运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1]90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共产主义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反而是人类社会真正发展的一个开端。

二、《共产党宣言》中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

通过《共产党宣言》这本著作,马克思全面地剖析了怎样推翻资产阶级,将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消灭,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1.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强大武器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28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两个阵营,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阵营相互对立且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占有的社会生产资料越来越多,无產阶级占有的越来越少,两个阶级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基于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为保证自身生存权益,必须反抗资产阶级,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对于资产阶级来讲,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会选择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对无产阶级严厉打击。在这种条件下,两个阶级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最终无产阶级将通过斗争取得胜利。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但距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9。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后,应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提高生产力,进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猜你喜欢

手稿资产阶级共产主义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危险的侵略者”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