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2019-02-06孟雪
孟雪
摘要: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一轮以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经提出,在广大教育专家、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线教师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历史学科其人文性,决定了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积极进取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于新一轮普通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历史学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20-02
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鉴于此,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广大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历史学科是培养人的学科,健全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广大一线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培养方式的重要转变。
一、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出台以后,不同科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内容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水平。新课改以来,经过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对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综合各方面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灿烂的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的一点体现就是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历史学科作为连接现代与古代文明的中介和桥梁,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领略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创造出的无数领先于世界的文化瑰宝,以及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采,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新时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审美情趣
俗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如何发现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是一门必修课。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基于此提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自己的性情、完善自己的人格”[1]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法。历史学科就其自身来讲是一门集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于一身的学科,更应该肩负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任。
3.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如指南针、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火药,但中国在近代却沦为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也就是追求科学、研究科学的科学精神,只有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其强大的科学精神作支撑,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美国学者加德纳(J·F·G)说过,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的寻求。[2]历史学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上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历史教师更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克服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及社会价值。
二、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方法
1.锤炼语言魅力
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3]教师的语言就像教师的武器,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例如,有位老师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六课“八国联军侵华”时,虽未对此事作出评价,但是他沉重的语气,哀痛的神态,悲壮的语调已经把伤感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随着老师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师生间产生共鸣,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激发并升华。[4]一个聪明的历史教师可以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来感染学生,使学生犹如身临历史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2.丰富专业知识
罗曼·罗兰说过:“要想散播阳光,首先心中要有足够的阳光。”历史教师要想教给学生知识,实现情感教育,心中要有广博的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一个好的历史教师还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艺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广博性,它的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多個学科联系密切,所以历史教师在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边缘学科知识,了解其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学科,做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5]同时还应该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3.加强师德修养
我们常常形容教师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除了要教好书之外还要育好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就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热爱历史学科,只有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才有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此外,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说过:“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这个基础,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6]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历史史实的发生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时间、空间上的距离,如果在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可能出现脱离现实生活,无法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我国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提出:“一要联系现实生活来展现情境;二要运用实物来演示情境;三可以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四可以借助图画再现情境;五通过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六锤炼语言描绘情境;七结合实际优化情境。”
(2)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可以比较相反的事物或者相左的观点,也可以将不同时间、地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在讲述“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爱国学生的表现与曹章陆的表现相比较,体现出学生反帝爱国的决心;在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可以与第一次工业相比较,强调科学技术的进步性;在讲述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可以将英法美的制度作比较,便于学生区别理解不同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辩论体验法。辩论也是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方式,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比较广泛,常常应用在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之中。例如,在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可以就秦始皇是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还是残暴无道的暴君进行辩论,通过正反辩方的唇枪舌战,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直接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
1.考试考核法
目前,考试依旧是升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考核考试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考试的内容应该以主观试题为主,例如一般的历史材料分析题最后一问常常会问“以上材料会给你带来哪些认识?”或者“通过材料中人物的主要事迹我们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还有现在已经出现在考试中的小论文写作,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当然,目前受教育体制现状的影响,考试的内容对于主观题的比例会有一定的控制,而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客观题来考查。当然,通过考试这种方式来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情况并不一定能达到真实的效果,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考核时应该多种手段相结合。
2.档案记录法
正如现在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记录档案一样,对于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也应该随时记录。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历史小档案,记录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创新与创造。也可以收集教师、家长、同学的评语,通过档案记录的方式准确把握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动态,不断调整和巩固落实目标的方法。同时档案记录的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作的积极性,更能直观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情况和人文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
3.活动考核法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和考试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外,也可以组织相应的历史教学活动,既可以促进情感教育的落实,也可以作为评价方法的一种。例如,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辩论会,增强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举办历史读书会,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此外,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探究、课件制作等活动;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7]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标准,教育界也没有共识的体系和答案,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245.
[2]J·F·Gardner,Education in search of the Spirit:Essays On American Education[M].New York:Anthroposophy press,1995:235.
[3]魏丽杰.教师语言艺术[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
[4]回忆.高中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1:20.
[5]王立国.师生情感是教学工程中的“活化剂”[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3):11.
[6]王小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27.
[7]向新军.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5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