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2019-02-04王菲

考试周刊 2019年95期
关键词:必要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课题,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此促进初中生道德素养、法治观念的形成,做负责任的中国公民。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必要性;方法

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有助于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助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道德法治课堂中我们发现因教师的主导作用弱、教学操作不当、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生成。为了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与价值,并且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落实路径,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

(一) 教学形式多样性

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落实,需要教师探索教学形式的创新之路,传统的单一化教学形式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应走出单一化教学形式的局限性,采用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项目学习、竞技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自由活动、合作竞争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多样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

(二) 教学内容广泛性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最佳平台,对于初中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正确观念、高尚品质、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虽然经过多位专家精心筛选,但是教学内容毕竟有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文字与图片为主,无法将这些内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挖掘网络中的可利用教育资源,拓展教学资源,以更加直观的、鲜活的、生动的视频、音频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引领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三) 孕育过程持久性

时代在不断发展,人若是原地踏步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应将核心素养转化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保障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长久发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学生的一生,通过学习兴趣与理想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在“乐学”的状态下持久发展。

二、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方法

自2016年9月13号面向14亿人的中国核心素养问世以来,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教育教学中成了教育人共同关注话题,针对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落实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活用教材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制中充分考虑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教材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满足初中生成长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材观,科学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教育内容,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体现出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内容为朋友情、师生情、生命观,七年级下册教材主要围绕青春期问题、集体主义、法治生活等内容,八年级上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为主,八年级下册重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做尊法守法的人,而九年级上册与下册则注重深化学生的国家观、世界观培养,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受到传统文化的沁润与熏陶。教师应用好教材,树立各个章节中的内容相关性,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引领学生在系统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学习中生成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发挥教材的最大育人功能。

(二) 创设适宜场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适宜的学习场景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深度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而创设适宜场景的方式可以问题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现场模拟等,让学生在客观情境中发现社会现象、讨论社会行为,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深度与思想境界。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中的“遵守规则”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虚拟故事,采用语言讲述的方式生动鲜活地描绘出大头儿子一天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大头儿子与自己、家人、路人的对话,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规则与秩序给自己与他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小头爸爸与围裙妈妈的争执让学生产生“人人守规则,社会更和谐”的思想,从而促进初中生的规则意识形成,做一个自律的人。又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关爱他人”教学中,教师应选取社会热点话题,如“扶不扶”事件,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源,以动画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视频观察中产生关爱他人的思想,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温度。

(三) 组织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述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情感、学会应用,因此教师应拓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道德法治素养,在亲身参与、体验与感悟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价值的升华。首先,教师可利用校内资源组织校内实践活动,如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活动中安排学习雷锋的讲话,以庄严的国歌渲染气氛,将雷锋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又如,教师组织践行雷锋精神的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或者他人的雷锋行为,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培养初中生对爱国、爱家、爱校的意识,树立责任素养。其次,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范围的拓展,让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深入社会之中,在实践中见真知,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生活中的法律”探究活动,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权益,以此唤醒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实践活动的组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落实中的关键环节,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走出教师一厢情愿的局面,在独立思考、亲身体验中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核心素养,展现出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找到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實方法,以此促进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生成,为初中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2):68-69.

[2]唐培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4):122-123.

[3]陈志华.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7(11):31-32.

[4]镇硕莉.关于初中政治学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探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3):7-8.

[5]韩叶青.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4):46-47.

作者简介:王菲,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行知分校。

猜你喜欢

必要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