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9-02-04米建忠
摘 要:当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工作在持续推进的时候,小学汉语言文学也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从实施效果而言,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又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小学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目前审美教育的实施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运用策略,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在小学课程改革的时候,对于教学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到一些基础性的语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汉语言文学的存在,则是将字音、字词等涵盖在内,也包含了关于美的鉴赏,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不要忽视掉其中的审美价值。教师借助一些创新性的手段,突显出语言文化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学习、对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之情。
一、 小学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
小学汉语言文学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当作者看到床前月光的时候,开始联想到自己的亲人,这也表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还有陶渊明的隐忍、陆游的豪放等,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诠释的情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当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知识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培养审美意识的一个过程。只有真正去接触了那些美好的语言艺术,才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鉴赏水平,以最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这个社会,以最真实的情感去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二) 构建完美的人格
汉语言文学中实行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发散他们的思维,而且在扩大学生知识覆盖面的时候,积极且主动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从而完善自身的心理结构。文学知识博大精深,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在亲身经历了某些事情以后,开始对生活产生一定的感悟。因此,教师借助这些文人身上的品质,然后将这种品质应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理念,这样会更具备说服力。当小学生熟知这些人物的背景以后,会意识到理想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二、 目前小学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 教法单一,学生的兴趣低
小学教师尽量去选择一些具备代表性的作品,采用课上+课下实践的方法,确保审美教育能够取得一些阶段性的突破。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情况而言,教法非常单一,也忽视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导致整个教育形式毫无规律可言。一方面,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如若文学作品的选择过于匮乏,难以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有的学生并没有带着审美意识去研究和体验,难以同作者产生共鸣,更无法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仍旧是采用灌输的方法,使得学生整体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上,对于文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对审美教育的实施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 缺乏审美情感,理解能力薄弱
当素质教育在全面实施的时候,这也是塑造小学生完美人格的基础时期,因此,一定要强调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素养。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的审美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对于美的追求过于表面,将重点放置在家庭攀比、个人穿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根本上忽视了个人内在和精神修养的重要性。再者,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强,信息化时代下,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对于学生的视觉和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个人素养,很难从文学作品寻求真正的快乐。
(三)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所在,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自身的观点去进行教学,这样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尤其是从当下的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缺乏与时俱进的水平,无法将文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在散文的教学中,没有朗读的情况下,直接将文章的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告诉学生,这样无法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无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小学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教育,关键点还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才是潜在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自然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果。小学生对于一些特殊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理,希望在实践的时候获得成就感,对此,文学作品的浅析中,借助小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带领他们充分领悟到文学的价值和功能。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结合互联网平台,收集相应的视频、音频等,带领小学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审美理念,使得他们的文学境界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首先,分析主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手段,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工具,让师生、教材和信息技术之间形成一种清晰且稳定的关系,按照课程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其次,教师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标准,提供网络资料,如阅读背景、视频赏析等,还可以构建专题网页,例如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将各种信息都整合在一起,通过视频、图片的方法呈现出来,制作成为专门的网页,便于学生应用,而且这些网页中,也附上了一些超链接的栏目。最后,创设情境,情景要和主题相同,确保内容的严谨性,选择的应用案例要真实,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去探索,而且在交互过程中,也能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学框架。以张志和《渔歌子》为例,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中的美景,结合多媒体的优势性,将诗中表现的内容都诠释出来,产生合理的想象:一蓑烟雨中,诗人用短短的27个字,描绘了如此多的美景,青山、白鷺、桃花和渔舟等,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淡泊、悠然的情感。当教师将这些静态的文字转变成为动态的视频,学生在感知内容、陶冶情操的时候,审美水平自然也有所上升。
(二) 挖掘内在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汉语言文学主要还是去表达作者的情感,对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进行总结,而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享受。在教学的时候,还要了解到文章的内涵,提高小学生的鉴赏水平,借助作品的特点,充分诠释出作品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提高他们的个人品质。具体实践的时候,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将欣赏能力和其他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诗词、辩句方面评析作品的优劣,欣赏经典语句的独特之处。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你想四周的黑点,还不容易碰壁吗?”,当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最好是还是结合前后的知识点去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认识到这里的“黑”并不是字面上的颜色黑,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性,再加上这里采用了反问句,领悟到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第二,朗读中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优美,一定要读出声音,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个人情感带入其中,强化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以文章为重点,发音正确,按照普通话的音、韵律来朗读。第三,对某些事物进行批判的时候,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针对一些意义深远的语言故事,不僅要欣赏其中的语句,还要体会到主人公的个人品质,对那些无知且凶残的事物进行批判,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双重优化的效果。
(三) 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方面,都是文学作家努力下的成果,审美教育实施的时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元素,注重内容的创新,组织学生一同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延伸,诠释出审美的真实性。再者,教师要将重点放在一些细节方面,合理化的安排教学内容,最好不要采用任务的方法让学生去记忆和背诵,而是将审美同文学作品进行衔接,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小学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为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课文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例如一些哲理类的散文,尽量舒缓、平稳;风景类的散文要细腻且生动,读出其中的意境。将读作为重点,把文学作品中无声的文字转变成为语言,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读出文字中蕴含的真情实感,体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而且在朗读的时候,也要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例如《乡下人家》。另一方面,体会情感,情感是创作的基础,也是文字的内涵,针对散文,如若只是单一的朗读和品味,还无法同作者产生共鸣,所以需要构建一个关联性的阅读思维。将人物、事件和景物相互联系在一起,掌握到作者的创作理念,以《威尼斯小艇》为例,掌握船夫、乘客和小艇之间的潜在联系,感受到水上世界的独特风光,体会到威尼斯和谐的文化气息。
四、 结束语
小学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当下,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也要意识到审美教育在其中的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还能健全他们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当下的学情,对审美教育进行科学定位,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真正将汉语言文学的价值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海霞.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汉字文化,2018,217(23):113-114.
[2]顾思扬.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69.
[3]钟兰兰.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北方文学:下,2018.
[4]蔡聃.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求知导刊,2016(18):22.
[5]尹顺民.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8(12):100-102.
作者简介:米建忠,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暖和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