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内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2019-02-02伍耿清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工学结合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内“工学交替、学做一体”实践育人平台数量不足,学生难以在真实的岗位上开展经常性训练,导致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欠缺,以及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与第一课堂脱节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内实践育人模式,论述具体的措施:提出校内真实岗位开发的“四结合”理念和“五路径”;构建基于真实岗位的“双融、分级、五岗并施”校内实践育人运行模式;建立与完善“一个统筹、三个延伸、四个保障”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真实岗位  德技并修  工学结合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02-03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有效途径。但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会受到实习期限的限制,校内“专业融合、工学交替”实践育人平台的数量不足,难以在真实岗位上开展经常性的训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欠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很难与企业的真实岗位真正零距离接轨。另外,众多高校都致力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扶贫支教、创业创新、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第一课堂脱节现象,实践育人的效果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基于校内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实践育人模式进行探索,旨在解决校内实践育人平台数量不足、学生难以在真实岗位上经常性训练,导致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欠缺,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的问题,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校内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实践育人模式

“德技并修”,指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融入的“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的融合状态。育德、修技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双引擎”,其强调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为一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为探索校内真实岗位实践育人,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财管系2007年建立了第一个校内“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岗位设置、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完全按真实的企业运作,经营活动全部由学生自主经营。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了基于岗位知识、职业技能“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项目,构建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为主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内容体系,探索出了基于校内真实岗位“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育人模式,吸引了区内外1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用人单位专程来学院考察学习,从而坚定了我们对基于真实岗位的“专业融合、学做一体”校内实践育人资源开发的信心。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真实实践岗位与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对应性和匹配度调查研究,2013年4月出台了《广西電力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真实岗位“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校内实践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助推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内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创造性提出校内真实岗位开发的“四结合”理念和“五路径”

为了促进学生的“德技”与企业真正零距离接轨,学校不断强化校内真实岗位的开发,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形成了“开发校内真实实践岗位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与学生资助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结合,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四结合”理念,探索出了“创建校内经营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校中厂学徒制实践基地、创设凸显专业技能的勤工助学岗位、开展专业社团志愿服务、搭建创业平台助推学生创新创业”等校内真实岗位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五路径”。

积极拓宽后勤管理思路、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充分拓展学院职教人才优势、校园现场生产设施资源优势,全力构建一种全新的“校中厂”模式。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两个校区,有包括变电站、配电房,以及柴油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等一整套现代化的供用电运维系统、智能用电管理、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视频监控、消防控制等设施系统。这是发供电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融合、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很好实践教学平台。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电力类高职院校,与之相对应的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高压输配电、火电厂集控运行、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楼宇智能化等16个电力类专业密切相关。基于此,学校电力系协同后勤部门于2013年创建了电苑智能电力维保中心,设置了电气运行、设备检修和线路巡检等20多个专兼职勤工助学岗位。建筑系则结合楼宇智能专业建设,协同保卫部门在全区高校创建了第一支消防学生军、第一个微型消防站,并按照建筑消防技术的规范要求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另外,能动系、汽车系等结合新能源装备、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的实训需要,相继成立了安思节能咨询工作室、汽车养护服务中心,财管系则协同多家企业在校园共建会计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中国联通校园驿站、茶艺社等实体。团委则协同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和公共基础部,结合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龙狮选修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加强舞龙舞狮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了享誉业界的“广西电力龙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成功助力广西大学生舞龙舞狮训练基地、广西龙狮文化研究基地落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以上措施,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建立了基于真实岗位的“专业融合、工学结合”五大实践育人平台:创建了一批校内经营性的实训基地、“校中厂”学徒制实践基地和一系列凸显专业技能的全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勤工助学岗位(2018年达到603个),专业社团每年开展专业实践服务精彩纷呈,尤其是实行“你创业,我来帮”的服务理念和积极的创业帮扶政策,精心打造大学生创业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在这些真实岗位上开展经常性训练,极大地增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电力1508班周同学“履职”微型消防站,经过经常性的岗位锤炼,专业技能出类拔萃,率队参加两届南宁市消防运动会一举拿下团体和个人技能比武第一名。

(二)构建基于真实岗位的“双融、分级、五岗并施”校内实践育人运行模式

“双融”是指“第一课堂学与第二课堂相融、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学生在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相应有专业技能的真实岗位兼职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也可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第二课堂)。“分级”是指不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选聘相应的岗位。“五岗并施”是指生产性经营岗、凸显专业技能的勤工助学岗、“校中厂”学徒岗、志愿服务岗和创业经营岗等五类真实实践岗位同期并存和实施。大一学生可以参加专业社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普通岗位的勤工助学和生产性实训岗位;有了一定专业基础的大二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双选会”参加专业技能突出的勤工助学岗位、专业性志愿服务、生产性实训岗位、“校中厂”学徒岗和创业经营等;大三学生主要是到专业性勤工助学岗、“校中厂”全职岗“上班”等。校内实践育人运行模式的构建,确保学生在校内真实岗位“学做一体”常态化,学生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实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技并修”,有效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欠缺的问题。为使“双融”的“双线育人”真正落地,在全区高校率先制定并实施《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将其切实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积极与南宁团市委、广西八桂义工协会等部门共建、共享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在南宁团市委“邕i志愿”平台注册会员3700多人,致力开展南宁市社区志愿服务、南宁地铁志愿服务等,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有效解决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脱节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建立与完善“一个统筹、三个延伸、四个保障”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为确保基于真实岗位的“双融、分级、五岗并施”实践育人达到预期效果,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构建“一个统筹、三个延伸、四个保障”的工作机制,“一个统筹”即学院统筹协调,“三个延伸”即教师指导、实践内容、实践场所随着五个实践育人课堂延伸,“四个保障”即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条件保障。在“一个统筹、三个延伸、四个保障”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下,完善了一系列基于校内真实岗位实践育人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全校师生实践育人“一盘棋”的办学思路,助推校内真实岗位“专业融合、学做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成效

(一)为学院优质校建设和双高建设奠定了基础

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内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后勤服务、资助育人、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发展,创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会计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社区助理”社会实践基地等一大批品牌项目。同时,广西首个“大学生舞龙舞狮训练基地”“广西龙狮文化研究基地”,以及首家“广西八桂义工协会高校义工站”相继落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大学生经过这些平台的经常性修炼,有效地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据统计,2016—2018年受训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6项,自治区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8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奖助学金870人次。学校荣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资助育人品牌项目”。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两次获得共青团中央表彰,2016年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列为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工程项目,2014年、2015年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被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極大地提升了学校质量工程,为学校国家优质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大大提升

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内实践育人成果,在全校所有专业应用推广,每年惠及4000多名学生,学生通过真实岗位“专业融合、学做一体”,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较好地提升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企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2016—2018年受训学生初次就业率100%。同时,还成就了一批明星学生,电力13级常同学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用专业技能诠释志愿服务的内涵,用热情服务谱写社会实践的赞歌,荣膺2015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机电15级吴同学“履职”新媒体中心全职岗,负责“易班”应用技术开发及其APP线上平台建设,精益求精,业务娴熟,广西易班发展中心《创易》杂志对其做了专题推介;机电16级庞同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职岗“顶岗实习”,结合工作钻研信息网络技术,提高软件应用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问题,也极大地历练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2018年他与同学研发“一种3D打印机的螺旋喷嘴”获实用新型专利,斩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工业控制赛一等奖,入选2018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三)成果辐射区内外高校,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真实岗位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内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得到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表彰。同时,也得到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河南濮阳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桂平一职校,以及赛科供应链运营有限公司、广西宜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利达通宝好时贸易有限公司和绿能公司等区内外20多所大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先后到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考察交流。

成果在全区乃至全国得到推广。成果主持人伍耿清先后在2015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五十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2019届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和2019年广西高校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班等作经验交流;参与人全细珍在2019年5月广西商业教指委工作会议上作项目成果经验交流发言。学校财管系的项目成果《校企共建会计“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建设探索》,2018年收录入广西职业院校商科类专业校企合作案例汇编。成果还通过职教活动周等活动得到广泛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惠芹,王晓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真实岗位的高职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桂教高教【2013】28号)

【作者简介】伍耿清(1964— ),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工学结合高职院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