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2019-02-02何成战罗永有陆大同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教育教学高职院校

何成战 罗永有 陆大同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传统思想观念后遗症明显、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院校信息网络系统不健全、基础教育数据资源尚待完善等问题,阐述实施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要坚持统一性、分步性、整体性、共建等原则,提出明确教学理论指导、优化教学设计、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拓宽信息化教学模式等融合路径,论述两者深度融合的保障策略:强化院校的组织结构搭建,完善顶层设计;强化院系的合理资源配置,夯实融合基础;强化院校的制度文件建设,规范融合秩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65-03

当前,世界已经处于移动信息化时代,大量数据交织融汇,携带海量信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不同行业领域信息化改革。早期的教育领域如同信息产业革命的“孤岛”,对信息化变革的响应平淡,并未做好接受“换颜”大变样的准备。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最新的关注热点。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由政府做宏观指导,已于2012年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多年来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内诸多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已有成果频显。对广西高职院校而言,当前在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人们保持客观谨慎的态度去分析对待。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优化院校学科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通过逐步完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推广信息化技术,使传统教学单一化形式得到改观,教师借助更多智能化、电子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设备,有效简化日常教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各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可视画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认知模糊度,增强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形象化解析。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有利于优化教学质量。

(二)推动院校建设深度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主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体系,不断打造专业建设优势,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加大课改力度,确保高职院校能够在信息化建设中促进教育研究系统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学习行为特色化、科研决策科学化。

(三)促进学习型社会全面建设。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给社会公众的印象还停留在服务社会能力弱的层次,这样并不利于高职教育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可在信息共享交流中强化对学生的全日制教育与职业化培训功能,从而培养更多人才为服务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不同院校之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在信息化平台中得到最优化共享利用,提升了整体教育规模,解决了教育公平性问题。

二、广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问题

(一)传统思想观念后遗症明显。广西地区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成效仍不突出,各项信息技术应用时效性较差,受一些教师落后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信息化技术操作麻烦,不如传统手段得心应手。同时不少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足却不愿主动加强信息化技能进修培训,阻碍了融合进度。

(二)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一些教师热衷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旧有教学模式,但容易出现极端现象,他们常常为了表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过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全盘接受,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等问题有所忽略,教学效果不一定如其所愿。

(三)院校信息网络系统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对必备的信息网络硬件和软件配置的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信息设施设备性能落后,无法满足新时期的信息处理需求,很多教育教学信息交流共享不及时、不稳定,易影响教育教学进度与质量。

(四)基础教育数据资源尚待完善。高职院校在搭建校园信息网络的过程中,未重新录入填充旧有的教育信息,对网络数据库的建设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容量不大、数量不足,且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录入新信息。

三、实施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工作的指导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广西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参与组织或个人都应该认真遵循院校所作出的统一规划部署,无论是软件的研发、调试、应用、更新还是硬件的配置、更换、运行、维护,全校不同院系、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都应该思想观念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不各自为战,不相互抵触,不交叉重建,不浪費资源,确保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所投资金得到最优化应用。

(二)分步性原则。坚持院校统一规划部署和管理的前提下,所有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应该分层研究、分步实施。要结合院校及院系实际,围绕具体工作需求设定远、中、短期目标,并合理划定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依照目标分步实施。

(三)整体性原则。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不能单独将某一要素进行隔离,而是要综合不同资源,整合不同功能,分析不同应用,将功能与应用之间形成必要的有机联系,使得整个建设工作的要素整体筹备、整体安排、整体应用。

(四)共建原则。在坚持院校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设,势必需要院校、师生、社会、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相互之间加强配合,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中的链路通畅、节点可靠,确保信息化建设可满足各方需求。

四、广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为了达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最大效果,广西高职院校应将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放在基于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加强重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上来,可结合以下路径开展。

(一)明确教学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建立“学教并重”的核心思想,使其成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理论依据。高职院校教职工不可偏移“以生为本”的思想,力求让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中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应主动在教学中探索创建合理教学情境的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以互动为驱动增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强分层次教学实践效果。

(二)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对教育教学规律有实质性的探究与总结,梳理信息技术融合中的优势与缺陷,力求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第一步应是客观罗列教学要素,力求全面显示在教学设计中,评价学生个体层次差异。第二步是总体划分学生层次,对差异明确的个体层次订立目标,以信息视角与语言来构建可匹配层次和目标的有效模型。第三步是提高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注重增强学生自控力与认知能力。第四步是科学实施教学评价,突出客观性,强调多元与个性的协调统一。对已积累的评价信息,应合理融入学生学习过程的始末成为重要评价资源。

(三)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优化高职专业教学内涵并提升效果,需立足于教习互动的原则,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界面交互质量。可合理引入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视听体验,激发认知兴趣。多向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课程倾斜,多鼓励珍惜利用碎片时间增进学习。二是实现信息资源对教育教学发挥可见优质技术影响。可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平台,确保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在线浏览学习、知识测验、交流讨论、学习进度反馈等功能,为学生、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知识分享共赢的机会。三是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由聚合不同信息,增强自我研究、总结、判断与执行等能力建设。

(四)拓宽信息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构建有效课堂,持续挖掘教学潜能,放大信息技术效益,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合理打造翻转课堂,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基于个性或合作方式自主完成不同知识体系的学习,课堂上则设立答疑、实践、讨论等环节,课后借助必要的信息平台资源加强自主复习,从而有效延伸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统筹,对知识的内化效果更加显著。

五、广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保障策略

(一)强化院校的组织结构搭建,完善顶层设计。广西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有效策略来保障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院校领导层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组建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组织结构,细化职能分工。同时积极完善领导小组发挥职能所应秉承遵循的顶层设计,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完成基础层、应用层、支撑层三个层面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确保院校所建的校园网络基于实际需求而建,确保院校的硬件资源始终处于性能最优阶段;要将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目标需求搞清楚,掌握职校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并主动开展职业化技能培养等工作;要对学校建设的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支撑功能进行拓展,确保高职学生的信息化培养运行有章可循、有效可见。其次,完成对安全保障、标准规范两个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必须确保整个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性,确保不同院系、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运行能发挥出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

(二)强化院系的合理资源配置,夯实融合基础。首先,务必专注开发数字教学资源系统,实现功能升级突破。院校应组织精英团队领导创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库,本着建设新课程体系的理念,不断融合微课、慕课、精品共享课等信息化资源,突出资源的可借鉴性与可操作性,确保数字化资源系统能成为移动终端学习的重要平台。建设高职院校信息化资源数据库时,需要合理评价各类资源信息,努力改进良莠不齐的现状。学校对资源库的规划,初期就要有长远眼光,要能够坚持科学思想制定相对统一且可持续施用的标准,按照院校现有专业及学科组织分类建设。同时,在资源信息库中要完善的资料信息,必须是经过合理整理和修改后的精品化内容,具有高度的概况性、浓缩性与前瞻性。院系及教师都应该清楚当前互联网中的资源很多都是信息爆炸的衍生产品,要想形成对本校信息化建设具有具体作用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在数量上取胜,而是要在质量上取胜。对资源的优化评选工作,也直接反映教师团队的教学及科研水平,能为后期开展校本课程改革提供扎实的前期铺垫。在与互联网资源对接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维护还需要有专人管理,要形成资源库的长效常态化更新工作。其次,务必建设性能优越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设备。及时维护和补充更换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加强多媒体信息平台、投影仪等设备的日常養护管理,及时处理各类异常技术问题,确保设备设施能够稳定发挥辅助教学管理的功能。最后,务必建设专业性强、素质突出的教师团队,进而形成信息化校本培训体系。

(三)强化院校的制度文件建设,规范融合秩序。制度是活动启动与持续的保障,高职制度体系的完善同样是各类工作的基本保障,如为了匹配信息化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应该制定教师队伍的信息技能培训再教育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为保障信息化教学质量,可新建或扩充信息化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实施标准、评价制度、管理规范等文件,还应结合具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指导意见,确保深度融合的方向和内容不偏离。

广西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坚持走正确路径,并采取积极可靠的保障策略。同时,院校应该为保障融合的可持续性而加强教学研闭环管理,增进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研各项任务中的功能体现,推动信息化教学与管理质量取得新实效。

【参考文献】

[1]宋岭.教育作为信息化最后“堡垒”的形成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7(2)

[2]许峰.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系统化保障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11)

[3]周长春.打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4]熊忠阳,唐蓉君,江成华.联盟化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

[5]兰士红.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23)

[6]张长利,张宏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3)

[7]杨宗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微课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GXGZJG2017B009);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以广西为例”(GXGZJG2016A090)

【作者简介】何成战(1974—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教学与研究;罗永有(1979—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教学与研究工作;陆大同(1969— ),男,广西百色人,百色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工作。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教育教学高职院校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