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SPECT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019-01-31潘卫亮
潘卫亮
(山西省阳泉市煤业集团总医院核医学科,山西 阳泉 045000)
0 引言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显像是临床上常见的显像技术,其中全身骨显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最早用于针对多发性骨转移性肿瘤,有助于临床医师确诊骨良恶性疾病和疾病分期,临床诊断价值较高[1]。临床经验证实,全身骨显像的图像质量高低与受检者的准备、检查过程、仪器、骨显像标识、核素污染情况及是否存在异物遮挡等多种因素有关,若扫描过程中能够严格控制以上因素,便可显著提高全身骨显像的诊断水平,获取高质量的图片[2]。本研究着重研究450例全身骨显像图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片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其图像质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核医学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450例全身骨显像图片,450例患者包括男246例(54.67%)、女204例(45.33%);年龄为30~82岁,平均(56.42±4.15)岁;共310例恶性病例,包括124例乳腺癌、96例肺癌、33例前列腺癌、22例食管癌、15例恶性淋巴瘤、20例宫颈癌;共140例良性骨病变,包括85例外伤骨折、55例骨质疏松。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SPECT全身骨显像,选择99Tc-MDP显像剂,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740~1110MBq,后指导患者喝1000mL水,3h后小便。选择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厂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集团,型号:E-Cam),矩阵256×1024,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从头扫至足部,扫描速度为15~25cm/min。对可疑部位、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显像。评估450例患者的核素显像图片的质量,优质片评定标准如下:(1)骨骼显像清楚,对比度适宜,且软组织的本底较少;(2)骨骼轮廓完整,且解剖标志准确,失真度小;(3)病变部位显像清楚,没有异常干扰迹象。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450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图片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0例全身骨显像图片中有427例优质片(94.89%)、23例瑕疵片(5.11%)。
3 讨论
核素骨显像技术是当前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捷、非创伤性等优点,可较好地反映人体骨代谢功能的具体变化,通过全身骨扫描为临床医师提供完整的图像资料,便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骨转移癌等疾病,对早期诊治恶性疾病有着重要意义[3]。全身骨显像一旦发现可疑病灶时,需要进行局部骨显像,指导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局部断层扫描,如肩胛骨、肋骨部位存在病变可呈双肩抬高胸椎后位;胸骨、胸椎部位存在病变可呈多角度斜位;膀胱充盈者可呈耻骨下方位。在全身显像扫描过程中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只要加以控制,便可获得高质量图片[4]。
本院对450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图片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具体如下:(1)显像剂因素:选择常用的99Tc-MDP,必须将99Tc混合MDP使用才能显著提高标记率,获得清晰的图像。标记时间太长、标记率过低均可形成游离状态,最终导致软组织及其他脏器显影,故正确标记、及时注射对获取高质量的显像图片至关重要[5]。(2)显像剂泄漏因素:在注射显像剂的过程中,若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够,极易造成显像剂泄漏情况,主要因注射过程中未选择正确的血管通路,或因老年患者的血管较脆,致使显像剂泄漏,造成图片显像不清晰[6]。(3)显像操作因素:通常情况下,2~5h为最佳显像时间,但经过图片质量分析发现,2h的软组织本底比较高,尤其是对体型较大的患者,由于其骨摄取显像剂的量较少,导致骨骼显像不清晰,图片质量低。而5h后又会加速核素衰减,不利于临床医师获取高质量图像。因此,显像操作的最佳时间可控制在3~4h[7]。(4)检查前的准备情况:检查前,需对患者做好宣教工作,禁止尿液污染体表及衣物,检查前必须排空膀胱,减少对骨盆显像的影响。在检查前,监督患者检查体外的金属异物,包括项链、领带夹、皮带等,避免因异物遮挡造成溶骨性破坏出现[8]。(5)显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可对骨显像质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9]。核医学科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校正SPECT全身骨显像的技术参数,包括显像均匀性、分辨率等参数校正。使用过程中需合理应用对准直器,若匹配不当会对图片质量造成直接影响[10]。本研究结果显示,450例全身骨显像图片中有427例优质片(94.89%)、23例瑕疵片(5.11%)。提示在进行骨显像过程中,平日做好显像仪器维护工作和保养工作,由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患者做好查前准备,99Tc与MDP充分混合,避免显像剂泄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素影响,方可获得高质量全身骨显像图片。
综上所述,骨显像标识不清、仪器因素、显像操作不当及异物遮挡因素可影响SPECT全身骨显像质量,形成瑕疵片,不利于临床疾病诊断。若能克服相关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SPECT全身骨显像的图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