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基层医疗服务需求的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31方铁根熊常初陶筱婳乔春梅罗俊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全科中医药医疗

方铁根 梁 忠 马 骏 陈 琳 熊常初 陶筱婳 瞿 迁 乔春梅 罗俊超

(1 湖北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61;2 武汉市洪山区中医院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有教育专家提出,为满足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急需,对于主要面向基层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地方性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应对在校学生提前有机地增加和融入社区全科医学知识教育,这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综合素质[1]。为了适应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的以病人和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型被动服务,转变为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中心的群体防治结合型的主动服务,围绕“医学教育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满足人类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2]。有必要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培养上,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一方面需要强化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同时在现有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以社区基层医疗服务需求为突破口,改革新型培养模式、优化不同教学方法,改善现有教学环境,为顺应社会需求、事业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中医全科人才,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输送实用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人才[3]。

1 明确和建立以培养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就目前中国很多综合性高校的教育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素质型教育,虽有专业的分类,但对于本科生而言,今后从事的职业或者兴趣方向其实是未知的,但从高校专业设置的初衷来看,目的之一是培养有专业思想和技能的高级人才,尤其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中医人才培养,必须在学生的专业思想性和专业能力上都必须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泛泛的医学教育,甚至用所谓的素质教育来替代其专业性,而就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的教育而言,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医疗事业尤其是社区基层医疗对中医全科人才的需要。

所以,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而言,明确和建立以培养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是其教育体系所面临和迫切需要的。这一模式的建立和明确,就是要以目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为方向,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服务群众健康为着眼点,以培养和适应市场需求,尤其是社区基层医疗市场对医疗服务人才需求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为目标,为社区基层医疗输送实用型中医药全科人才。落实到具体的培养方案上,如何能够在生源的选择上选拔出具有中医药医疗服务志向的学生,如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如何能真正在中医全科人才的能力培养上落到实处,如何建设和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如何从中医全科人才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都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建立所面对的问题,从笔者的教育经历和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着重把握。

1.1 打造和组建培养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才的培养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有教育学者[4-5]认为,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验实训条件是核心竞争力。足以反映出,建设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等中医药专业教师队伍,对于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全科人才而言,实属重中之重。如何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中医药专业教师,充分发挥高校这一平台的优势,在政策上积极正面地去激励投身到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专业教师自身而言,应该有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思想意识上,充分理解和贯彻培养中医全科人才的要求和重要性,专业上在不断丰富和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和培养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基层医疗需求的中医全科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由单一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转变,由知识的单向灌输向注重启发式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转变[6]。

1.2 改造和提升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教育的教学条件和硬件建设 高等教育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也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变化的,除了软实力之外,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也是培养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教学设施的完善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合理的教学配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更具主动性和自主性,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能够让学生更加便捷轻松地获取和领悟知识,使教与学之间更能体现出良好的互动感,更能体现出教学相长的一贯诉求,医学(包括中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尤其要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加强对教学有帮助的先进设备购置、完善实验条件、充分利用临床实训室、实习室和临床科室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去,学有所得,学而不躁,学而能久。

1.3 丰富和改进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 笔者在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中就多媒体结合实践教学的效果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通过一定程度地改变教学方法(视频、案例教学)和教师的教学思维理念,真正把学生融入到教学的实际环节之中,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记硬背为灵活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思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说明教师应当积极努力地改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适应目前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争取最大程度地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章节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种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当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队伍也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才能更好地回馈给学生,诸如输送教师到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兄弟院校去学习深造,请相关专家、教授、专业教师来学院培训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有效地教研教改活动等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全科人才。

1.4 营造和增加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对的是临床上的病患,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较好地服务于临床,对于社区基层群众所患疾病的疾病谱和类型来看,往往是类型多样化,病情轻重不一,医疗诉求也不同,就更需要社区医疗工作者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需要有很好的医疗实践能力,需要在上岗前就具备较为广泛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执业能力,而就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来看,还不能真正满足社区基层医疗的需要,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够,学生缺乏针对性实践培训和学习,因此,如何营造和增加高等中医药全科人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就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育管理者要能从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从宏观上认识和重视中医人才培养的实践重要性,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必须系统地审视教育的全过程,思考如何将实践能力置于医学教育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其次要加强临床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加强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临床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笔者认为,甚至从低年级的医学基础课开始,就应该有临床实践的介入;当然,对于学校临床实验室建设、临床实训中心的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充分利用实习室和临床科室的条件,确保全部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进行实验训练的要求。未来的中医人才就应该是全科人才、复合型人才。要能够熟练应用西医的基本治疗手段,尤其是中医的各种治疗等方法对社区常见伤、病、残进行诊断和治疗,较好地解决病人的病痛,不适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等,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让病人足不出社区便能够安全,有效地享受到正常的医疗服务。

2 小结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上,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培养专业性强,能力突出,极大程度满足目前医疗环境需要的专门型人才,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过程最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引领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医全科人才,适应社区基层医疗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高质量的需求,是当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基地,适应社会医疗环境的现状,鼓励和支持学生到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强化和拓展在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其将来能够很好地从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全科中医药医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