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112)长效针灸之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3)※

2019-01-31包金莲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凹陷处棘突主治

包金莲 杨才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0)

(上接第22 期)

《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埋线针刀技术操作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适宜病证、禁忌和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本规范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埋线针刀技术常用治疗点[1-3]

9 冈五针+峰一针+喙一针

冈上肌点:位于冈上窝内阳性点处,相当于秉风穴处,故也称秉风点。

冈下肌点:位于冈下窝内阳性点处,相当于天宗穴处,故也称天宗点。

大圆肌点:位于肩胛骨外侧缘大圆肌阳性点处。

小圆肌点:位于肩胛骨外侧缘小圆肌阳性点处。

巨骨点:位于肩胛冈与锁骨肩峰端之间凹陷处,相当于巨骨穴处。

喙突点:位于喙突之阳性点处。

肩峰点:位于肩峰最外侧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缝隙,其深层为肩峰下滑囊。

主治:肩周炎、冈上肌损伤、冈下肌损伤、大圆肌损伤、小圆肌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等。

10 菱五针

大椎点:第7 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的中点凹陷中。小菱点:第6、7 颈椎棘突两侧阳性点,左右各一共2 点。

大菱点:第1~4 胸椎棘两侧阳性点,左右各一共2 点。

主治:菱形肌损伤、背肌筋膜炎等。

11 突五针

腰中点:正中线上,在病变腰椎间盘棘突之间一点,或者阳性点。

关节突关节点:病变腰椎间盘上下棘突旁开2.5~3 cm 点(或阳性点),共4 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12 损五针

腰中点:同上。

横突点: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最明显处,共四点。多见于第3 以及第5 腰椎横突。

主治: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髂腰韧带损伤等。

13 臀五针

髂前点:髂前上棘后缘约2 cm 附近的阳性点。

臀上点: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之间的髂嵴上缘下方约3 cm 附近的阳性点。

臀中点:髂前、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附近的阳性点。

环跳点: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 与中1/3 交点附近处的阳性点。

转子上点:股骨大转子尖的上方凹陷中的阳性点(约转子尖上2~3 cm 处)。

主治: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中肌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膝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14 膝五针

血海点: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5±0.5)cm,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梁丘点: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5±0.5)cm。

内膝眼点:屈膝,在髌骨与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外膝眼点:屈膝,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

阳陵泉点: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即皮下为腓骨长肌、趾长伸肌。

主治:膝骨关节炎、膝痛症等。

15 肘五针

外上髁点:肱骨外上髁处的阳性点;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内上髁点:肱骨内上髁处的阳性点;主治:肱骨内上髁炎。

旋前圆肌点:旋前圆肌走行处的阳性点;主治:旋前圆肌综合征。

鹰嘴点:尺骨鹰嘴处的阳性点;主治:尺骨鹰嘴滑囊炎。

肘管点:肱骨内上髁后方及尺骨鹰嘴间(尺神经沟)的内侧缘。主治:肘尺管综合征。

16 腘五针

腓内点:腓肠肌内侧头起点处的阳性点。

腓外点:腓肠肌外侧头、跖肌起点处的阳性点。

腘肌点:腘肌起止点之间的阳性点。

腓骨头点:比目鱼肌起点或者股二头肌止点或者膝外侧副韧带处的阳性点。

鹅足点: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止点、膝内侧副韧带处的阳性点。

主治:膝骨关节炎、膝痛症等。

17 足五针

内踝后上点、内踝后下点:内踝后缘的上下2 点(相距约1 cm)。跖管内神经等各内容物为后上、前下斜线方向走形,与小腿纵轴线前下方约呈30°角,即在胫后动脉搏动的前上部。

主治:跖管综合征。

跗骨窦口点:外踝前下方凹陷中,相当于丘墟穴,穿刺针可到达其内踝下缘处的照海穴。

主治:跗骨窦高压综合征等。

足底内侧点、足底外侧点:作足内踝及外踝的垂线,并在足底连线,把足底的线段平均分成3 等分,内侧的等分点为足底内侧点,外侧的等分点为足底外侧点。

主治:跟骨骨刺等。

18 掌五针

腕近点:掌长肌腱尺侧缘掌指端延长线上,距离远端腕横纹0.5 cm 处。

腕远点:掌长肌腱尺侧缘掌指端延长线上,距离远端腕横纹1.5 cm 处。

列缺点:桡骨茎突最高点或者阳性点。

拇指点:拇掌指横纹近侧缘凹陷处(骨沟)阳性点。

四指点:掌指关节掌侧阳性点。

主治: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腱鞘炎等。

19 股五针

转子上点:股骨大转子尖的上方凹陷中的阳性点(约转子尖上2~3 cm 处)。

转子前点:腹股沟韧带中点(股动脉搏动处)垂直向下2~3 cm,再平行向外2~3 cm 处。

转子后点:髂后下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外侧点连线的中外1/3 点处。

小转子点:股骨小转子处。

耻长薄短大点:耻骨支下方和坐骨支前方之内收肌附着处的阳性点。

主治:股骨头坏死等。

20 强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脊中点:脊椎棘突之间点。

关节突点:脊椎关节突关节点。后正中线旁开2.5~3 cm 点(或阳性点)。

横突点:脊椎横突尖点以及脊椎横突之间阳性点。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等。

21 湿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膈俞点:第7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脾俞点:第1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肾俞点:第2 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2 疱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夹脊穴点:脊柱各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 寸。

脾俞点:第1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肾俞点:第2 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天应穴点:疱疹局部。

主治:带状疱疹等。

23 齿五针

蝶腭神经节点:颧弓下缘、下颌骨乙状切迹内、髁突与冠突之间略下方1~2 cm 处。

颊车点: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合谷点: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太冲点: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牙痛点:耳垂正前方正中间处,在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主治:各类牙痛等。

24 胃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足三里点: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内关点: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胃俞点:第12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主治:胃痛等。

25 腹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公孙点: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脾俞点: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足三里点: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腹痛等。

26 经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次髎点: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 骶后孔。

十七椎下点: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 腰椎棘突下,俯卧取之。

三阴交点: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27 痛风五针

星状神经节点: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

迷走神经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脾俞点:第1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肾俞点:第2 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丰隆点: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 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痛风等。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凹陷处棘突主治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按摩穴位去去火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基于药品标准的维医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耳鸣火旺按揉两侧听会穴
主治医的中国梦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云南民族药方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