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2019-01-30张炳玉
摘 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学生的课前学习心理调适、课中学习过程组织以及课后的学习反思全过程进行通盘的考虑,集中突破各个环节,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巧妙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热情,注重课堂学习内容本地化生活化,加强学生课堂学习合作探究组织,注重学生课中学习成果交流展示,重视学生课后自我学习反思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实效;主体地位;突出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切实的体现是我们进行观课议课的一个主要观测点。之所以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是由学生是否真正地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所决定的。也正是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学生们才能把他们的精神活动和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手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实现个人学习基础上的有效提升,达到“学有所长”的理想境地。
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从纷纷扰扰的改革理念精神中把握要点,集中突破,把课改精神真正地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凸显他们课堂学习的主体位,做到组织引导学生从具体学情出发的主体高效学习呢?笔者以为,应该从学生的课前学习心理调适、课中学习过程组织以及课后的学习反思全过程进行通盘的考虑。一线贯之,突破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 巧妙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热情
要想保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首先要做到的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只有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热情提高了,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当中。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讲解分析占据了课堂学习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取,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抑制,學习的兴趣受到了挫伤。在这样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简直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想真正做到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做到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学生,组织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要想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巧妙引入课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变通、拓展,使得学习内容更具生活化、本地化,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去探究、感悟,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是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引导学生利用他们所擅长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再次是学习过程的演练。因为学生掌握着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如何进行有效、有序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步骤的指导与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纠正来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不断走向正轨。
二、 注重课堂学习内容本地化生活化
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会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来?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距离他们非常遥远,和他们关系不大。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克服统编教材普适性的特点,注意从教材的重难点出发,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进行必要的重新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材更具人性化的特点。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与他们关系密切。他们也就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地调动生活经验,在学习中也就能够从自身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学习到课本知识,提升了语文能力。
以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语文老师总是组织学生去深入分析桂林山水的特点,引导他们去体会语文的优美、写法的精妙的话,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提不起兴趣来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在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必要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行文特点说一说各自家乡的美景,并且给他们一个充分交流展示的舞台。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他们也就不会再觉得学习与他们的生活距离遥远,也就能够利用现学的知识来完成语文实践活动,促成了他们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的转变。
三、 加强学生课堂学习合作探究组织
要想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动起来。新课堂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动”起来呢?当然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了。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其实包含着两个学习步骤,首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甚至是从个人角度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存留疑问,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其次才是课堂学习的“重头戏”——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需要有针对性,他们的合作探究指向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留的疑问。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或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按照语文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探讨发现,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思辨,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形成小组集体的学习成果。
对于学生如何进行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需要语文老师坚持不懈的指导修正。习惯上,语文老师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具体的指导上,需要语文老师对小组成员的构成进行优化。使得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体现他们的积极作用。其次是小组合作的步骤,需要语文老师的跟踪指导,使得他们的合作更加合理、高效。最后才是合作的方式方法。只有学习小组选择对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的合作探究才能尚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学习的目标也才能够实现。
四、 注重学生课中学习成果交流展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个体的行为获得相应的奖励或是惩罚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下一步行为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行为带来的直接成果是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们渴望能够有个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是肯定的。相反的,如果学生的学习成果总是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的影响,他们更是希望能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更要注意创造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这样的话,学生在获得很好的学习机会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突出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来就没有现成的机会,适合于学生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好机会都是需要语文老师主动去创造的。当然了,语文老师在创造学生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机会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内容与展示形式的良好结合,要充分考虑到交流展示目的与学生感兴趣、所擅长的方式相结合。这样的话,学生有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时候才能很好地做到身心投入,才能保证交流展示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现。
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来看,以下几种方式是非常适合学生的交流展示的。
(一) 改编扮演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本故事性很强,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也是非常突出的。很多时候,我们希望通过组织学生从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活动来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甚至是更进一步领会作者所要表现的文章主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味地从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文章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话,效果是极差的。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组织学生编导课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突破教学目标的话,效果将会是极佳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调动协同,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很好调动起来,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凸显,学习效果当然是不错的。
(二) 辩论演说
“真理愈辩愈明。”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于某些问题持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这个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地抓住这个极佳的学习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演说辩论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在碰撞交流中得到很好的提升。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把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一个阵营,持不同或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另一个阵营。然后组织他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支撑他们的观点。这样的话,学生在听到不同的意见的过程中就会反过来积极地寻找印证自己观点的证据,尝试推翻对方的观点、证据,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提升。
五、 重视学生课后自我学习反思评价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会特别注意课堂最后环节的学生反思评价。这是因为学习毕竟属于内部精神活动,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的知识,训练了何种思维,形成了什么样的能力都是内化的结果,是很难呈现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行为在有着偏差,对于知识有着错误的理解,而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察觉,任由发展的话,那么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任务多么的繁重,教学时间如何的紧张,语文老师还是要注意预留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評价。
有些语文老师会这样处理反思评价:通过课堂测试来检点学生的学习所得,并据此对学生的学习所得做出评价,以此来代替学生的反思。这样的做法其实还不是非常可取的。这是因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很难用几道测试题来完成学生学习所得的真实全面检测的。所以说,最好的做法还是组织引导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运用何种学习方法来解决突破难题的,他们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又有着什么遗憾。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广泛的交流中加深到学习的印象,从更高的角度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由此上升到对学习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对语文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小学语文教学,2011.
[2]李佳燕.如何突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2012.
[3]王玉辉.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把握[J].宁夏教育,2012.
[4]吴红川.学生应作为主体参与课程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5.
作者简介:
张炳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