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层次化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实施
2019-01-30陈碧莺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有一个客观现象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两极分化现象。从教学实际来讲,一个班级学生的学生,有的成为学优生,有的成为学困生,数学学习效果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这样的现象,是必须要缓解的,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因此,就有必要实施层次化教学,重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教学存在的切实问题,然后探讨了层次化教学的内涵价值,最后对层次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层次化教学;措施建议
从客观角度来讲,学生之间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彼此之间本身就是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很正常。但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讲,既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又要在教学中缩小这种客观差异带来的影响,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上都取得切实的成果,做到学有所得。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明确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然后把握层次化教学,将这种方法有效落实到课堂之中,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发展,在新时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客观问题分析
就目前实际来讲,两极分化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客观,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要点就在于学困生的转化,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强化他们的数学水平,使其缩小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这是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具体来说,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不强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局限于“统一化”的模式当中,也就是针对全班学生,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这就导致在相同模式下,学生和教学模式的契合程度并不一样,进而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较深,而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较浅。日积月累下来,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慢慢拉大。所以,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根本原因还是教学方法模式出了问题,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对应和匹配。从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角度来讲,以生为本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共识,如果教学活动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创设构建,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所以,对于目前存在于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形成有效认识,然后加大力度对数学教学展开创新,消除目前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二、 层次化教学及其对初中数学的积极价值
(一) 层次化教学
所谓的层次化教学,也就是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实施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三个层次。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再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分层实施教学,并予以层次化的指导,最后还要对学生展开层次化的评价。通过这样一系列过程,就让班级中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与自身实际相符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低层次的学生,就能逐步打牢基础,转变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素养逐渐提升,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就会慢慢缩小,最终实现共同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层次化教学,并非是一种固化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数学水平会发生变化,一些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可能提升到了中等层次,而一些中等层次水平的学生,可能提升到了高等层次。因此,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就需要重新對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重新确定教学层次。像这样循环往复,就能让教学活动的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差距的缩小,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达到更高水平。
(二) 积极价值
层次化教学具有深厚的内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其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价值。
第一,切实尊重了学生的水平,能够让课堂教学具备更好的效果。层次化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产生改变创新,这样能够让课堂教学展现出全新的模式,对初中生形成强力的吸引,使其切实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这样就能让初中生发挥出自身的学习能动性。
第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得切实的学习成果。层次化教学模式下,水平偏低的学生,接触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这样他们能够形成切实的掌握理解,并且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一来,通过成功解决问题,他们就能获得学习快感,从而在内心肯定自己,形成自信,学习会越来越积极。
第三,教学活动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而不断调整,这样可以确保数学教学始终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让初中数学教学保持活力。
三、 初中数学实施层次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层次化教学可以给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层次化教学切实运用进来。从教学实际的角度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将层次化教学有效落实下去。
(一) 对学生层次合理划分
层次化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比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要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对学生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具体来讲,一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层与发散层。基础层,就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都偏低的学生,这是数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对象。提高层,则是学习中等,学习态度或能力处于良好状态的学生。发散层,则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像这样划分为三个层次,将学生的差异客观体现出来,就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 设计层次化的教学内容
在对学生层次进行划分之外,还需要在教学内容这个方面进行层次化设计,也就是要将以往的统一化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层次的高低差异,进行层次化的设计。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配套问题的时候,对于基础学生只要能够懂得解决难度较低的1∶2类型的习题。
例如:某校社团活动课中,手工制作社的同学用一种彩色硬纸板制作某种长方形小礼品的包装盒,每张硬纸板可制作盒身12个,或制作盒底18个,1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一套。现有28张这种彩色硬纸板,要使盒身和盒底刚好配套,应需要几张做盒身?
对学优生可以做2∶3类型的应用题。
例如:某车间有34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刚好配套?
(三) 分层指导学生展开学习
分层教学模式下,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因为将学生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轮流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教学,这样并不现实。所以,就需要以设计好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给予分层指导,以此将分层教学有效落实下去。
首先,将设计好的学习内容导入课堂。比如针对前文提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就可以将实现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导入课堂,将实现分配好的问题清单,分别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清单上的问题,自主展开学习,对课本上的知识予以了解掌握。
其次,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分层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类似3x+5=14这样一个方程,而对于发散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较好,可以要求他们完成类似a(x-1)=2(x+2)的方程,在指导中,一般以点拨启发为主,不需要过多解释,尽量让这部分学生自主思考。
最后,在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利用思维导图,将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成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对这部分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尤其是让基础层次的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四) 对学生分层次评价
层次化教学模式中,还需要关注到教学评价的分层。因为在教学内容上已经实现了分层,如果评价不分层,那么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评价分层,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切入,一是评价方法分层,但评价指标相同。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方法评价基础层学生,通过较难的方法评价发散层学生,但是两个群体的评价指标一样。二是评价方法相同,但评价指标分层。也就是对全班学生构建统一化的评价,比如卷面测试,但是评价指标体现出层次化,如基础层学生以60分算合格;提高层学生以70分算合格;发散层学生以80分算合格。通过指标的层次化,也能对学生予以合理的评价。
(五) 周期性调整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前文已经说过,其具有动态性,因为学生是会变化的。所以,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就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周期性调整,重点调整对象就是学生的层次划分。具体来说,可以将一个月作为一个周期,每月对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进行一次评价,重新确定学生所处的层次。然后再以新划分的层次,重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保证层次化教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根本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对层次化教学形成重视,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将其有效融入课堂之中,通过划分学生层次,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分层实施指导和评价,全面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启兵.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子:理论版,2016(24).
[2]赵洋.浅析层次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开展[J].新课程导学,2015(19).
[3]龚润芳.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8(18).
[4]何春荣.浅谈分層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的策略[J].才智,2019(15):75.
作者简介:
陈碧莺,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朝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