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设置提问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2019-01-30黄云英
黄云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教师恰当、合理的引导。提问就是教师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思维的鲜活性,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提问的实效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恰当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化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事物性质的科目,化学与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融合有着积极的意义。提问是化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提问的原则,对提问的意义没有科学的认识,出现提问不当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提问泛滥,一问到底,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控不到位,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因此,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现象及如何恰当设置提问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现象
有效的提问可以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反馈教学信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但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课堂提问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过于频繁
虽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问题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深刻思考的状态,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甚至有的教师用“是不是”“对不对”“答案是什么?”等这些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一问到底”,学生不管会不会跟着大喊“对”“是”,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华而不实,热闹过后,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让课堂提问成为一种摆设,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
2.提问深度把握不准
提问是一门技巧,好的提问可以直击学生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置,但有些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课堂中随心、随性、随口提问,没有充分把握问题的深度,出现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现象,甚至有些问题问得模棱两可,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还会堵塞学生的思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混乱中,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面对复杂的问题教师需要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辅助学生一步步接近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抽丝剥茧,一层层显露出问题的核心。但有些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发展,学生找不到知识的衔接口,出现思考“短路”,让问题变得难懂、不易理解。
二、对恰当提问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连贯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新知识时,常常需要回忆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教师往往通过复习提问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过渡,使学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如在学习九年级教科版《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时,需要复习前面学过的“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如果老师问:“氧气有哪些性质?”学生只会将课本上的知识照搬出来,并没有真正理解氧气的性质,但如果教师这样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氧气性质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记忆,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指导,从而提升问题的效果。
恰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惑、困惑、探索的心理,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有效的记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恰当的提问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问题在交流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让课堂因提问而精彩、因提问而活力四射。
三、恰当设置问题的有效策略
1.提问要突出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教师备课的主要方向。教师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九年级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时,围绕重点知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及测定方法”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稀盐酸和石灰水哪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哪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如果滴入溶液后紫色石蕊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什么?(2)稀盐酸和橘子汁同为酸溶液,pH为什么不同?氢氧化钠与氨水呢?这样在提问中抓住重难点,才能培养学生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发散思维,丰富见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提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化学是一门在生活实际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基于生活的化学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化学的本质,让化学教学回归常态;才能拉进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唤起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脱离生活的化学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带给学生的空虚感必定打消學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学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酒精的挥发、海水的晒盐、烟花的燃放、糖溶化在水中这些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实际的运用和判断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充分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易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和今后学习化学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很多,生活提问是诸多方法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因此,教师要在生活提问方面狠下功夫,巧妙设计,用生活化的提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起探究的欲望、诱发学习的动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性格习惯的不同,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有一点就会的,也有反映迟缓的,这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除了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差异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缩小这种差异。因此,在提问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设计层次鲜明的问题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摈弃传统课堂提问“只照顾优秀生”的弊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教师设计的问题既有符合学困生的基礎问题,也有培优的灵活问题,更有难易适中的中等问题,为每个学生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问题坐标”,让他们在与之能力相匹配的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真正实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获得必要的化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从而践行素质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
4.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深度
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和思考,问题太简单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起不到调动思维积极性的作用,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因此,教师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而是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学生有一种“蹦一蹦就能够摘到葡萄”的感觉,即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能够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以九年级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课为例,这节课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拓展和延伸,是进一步研究物体的组成的教学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含义。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经验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效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把学生的思维有计划、有步骤地带入新知识的探索中。如教师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模型,并提问:这些分子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得出它们都具有氧原子的特点。教师接着追问:“这些氧原子相同吗?为什么?”引出元素的学习。在学生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元素,教师接着提问: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对比中进一步强化元素的概念。最后,教师展示元素的中文名称,让学生观察这些元素符号,问学生从这些元素符号中你观察到什么规律?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元素符号的含义,实现教学目标。就这样教师通过设计一个又一个由简到难的问题,把教学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加速教学的进程。
总之,要想提升提问的效果,教师就应采取合适的策略发问,立足化学教学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让问题点缀课堂、激活课堂,让初中化学因提问而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李旭凤.增强问题意识,叩开探究之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2]邱激扬,徐玲.真实问题驱动下的化学课堂设计: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为例[J].现代盐化工,2016(6).
[3]刘灿,帕提古丽·依马木尼亚孜.任务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
[4]谷现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