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列证明问题为例谈逻辑推理素养培养

2019-01-30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项数高考题公差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沈 辉

数学证明指的是在一个数学理论体系中,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标准,依据确定其为真的命题推出另一命题真假的数学推理过程.数学证明是学习数学概念、命题、推理的关键活动,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逻辑推理素养的重要手段.数学证明问题在高考试卷中经常以函数导数、数列、不等式为知识载体,给出某些条件证明结论成立,条件是起点,结论是终点,依据学过的真命题(公理、定理、性质等),按照演绎推理的形式把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在命题者所提供的标准答案中,从条件到结论,证明的是那么自然流畅、顺理成章,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要用到哪些命题?怎么想到的?如何组织语言?所以,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完成证明,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这些困惑之处设计,展开分析.下面,笔者以“高考中数列的证明问题”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等差数列的证明问题

例1(2011年江苏高考题改编)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整数k∈M,当n>k时,Sn+k+Sn-k=2(Sn+Sk)都成立.设M={3,4},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分析:第一步,看求证,我们会问:证明等差数列有哪些依据?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有两个依据:(1)等差数列定义an-an-1=d(n≥2,n∈N*);(2)等差中项定义2an=an-1+an+1(n≥2,n∈N*).

第二步,看条件,已知关系式与上述依据有差距,需要转化,怎么转化?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注意到等差数列的两条证明依据里都是{an}中连续的项的关系,而已知关系式给出的是{Sn}中项的关系,所以要转化到{an}中去.常见的转化方法是“差分法”,即以n+1代替n构造一个式子,再两式相减.为什么要两式相减呢?因为Sn是数列{an}的项相加得到的,所以{Sn}的项相减就变成了{an}的项之间关系.

因为当n>k时,Sn+k+Sn-k=2(Sn+Sk),①

所以以n+1代替n得,Sn+1+k+Sn+1-k=2(Sn+1+Sk).②

②-①得,an+1+k+an+1-k=2an+1.

所以,令k=3有an+4+an-2=2an+1,n>3;③

令k=4有an+5+an-3=2an+1,n>4.④

第三步,看③和④式中的项数(下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数学意义吗?

③式中的三个项数按从小到大排列为n-2,n+1,n+4,相隔3项.

又n从4开始,所以③式表示数列{an}从第2项开始每隔3项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1,则有:

an+4-an+1=d1,n≥2.⑤

类似的,④式表示数列{an}从第2项开始每隔4项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2,则有:

an+4-an=d2,n≥2.⑥

⑥-⑤,并记d2-d1=d得,an+1-an=d,n≥2.⑦

第四步,⑦式能说明数列{an}是等差数列吗?如果不能,还要证明什么?

⑦式只能说明数列{an}从第2项开始是等差数列,所以还要证明首项满足等差规律,即a2-a1=d.因为在作差过程中,n的范围不断缩小,所以首项要看初始的关系式.

由①得,(Sn+k-Sn)-(Sn-Sn-k)=2Sk,分别令k=3,4得:

2S3=(an+3+an+2+an+1)-(an+an-1+an-2)=9d;⑧

2S4=(an+4+an+3+an+2+an+1)-(an+an-1+an-2+an-3)=16d.⑨

所以an-an-1=d(n≥2,n∈N*),故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第五步,解后反思:(1)利用“差分法”,先差分将含Sn的式子化成只含有an,再差分得到an-an-1=d(n≥2,n∈N*)或2an=an-1+an+1(n≥2,n∈N*),从而证得{an}是等差数列;(2)注意差分时表示项数的n的范围变化,每次相减应取n的公共范围;(3)数学证明是要给别人看的,书写要清晰、简洁.

变式:(2006年江苏高考题改编)已知数列{an},{bn},{cn}满足:bn=an-an+2,cn=an+2an+1+3an+2,若数列{cn}是等差数列,且bn≤bn+1,n∈N*,求证:{an}是等差数列.

证明:设{cn}的公差为D,则有

①-②得,bn+2bn+1+3bn+2=-2D.③

将n+1代替n,由③得,bn+1+2bn+2+3bn+3=-2D.④

③-④得,(bn-bn+1)+2(bn+1-bn+2)+3(bn+2-bn+3)=0.

因为bn≤bn+1,n∈N*,所以bn-bn+1≤bn+1-bn+2≤bn+2-bn+3≤0.

所以bn-bn+1=0,即{bn}是常数列,不妨设bn=-2d,则an+2-an=2d.

所以数列{an}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构成以2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因此只需证明a2-a1=d.

根据题意有,c1=a1+2a2+3a3=4a1+2a2+6d;

c2=a2+2a3+3a4=2a1+4a2+10d;

c3=a3+2a4+3a5=4a1+2a2+18d.

上述三个式子代入2c2=c1+c3得a2-a1=d.因此,数列{an}是等差数列.

二、等比数列的证明问题

例2(2016年江苏高考题)记U={1,2,…,100},对数列{an}(n∈N*)和U的子集T,若T=∅,定义ST=0;若T={t1,t2,…,tk},定义ST=at1+at2+…+atk.例如:T={1,3,66}时,ST=a1+a3+a66.现设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n}(n∈N*),且当T={2,4}时,ST=30.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对任意正整数k(1≤k≤100),若T⊆{1,2,…,k},求证:ST<ak+1;

(3)设C⊆U,D⊆U,SC≥SD,求证:SC+SC∩D≥2SD.

分析:读懂题目后,第(1)问容易解得an=3n-1,过程略;第(2)问中,集合T是{1,2,…,k}的子集,所以ST≤Sk,要证ST<ak+1,则只须证Sk<ak+1成立.那么对于一般的正项等比数列,an+1与Sn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设正项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因为(q-1)Sn=a1qn-a1<an+1,所以an+1>(q-1)Sn.等比数列的这一性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等比数列增长特征的认识,而且在等比数列的推理论证中也很有用.

当q>2时,an+1>(q-1)Sn>Sn,第(2)问得证.

对于第(3)问,若D=∅,则C∩D=∅,结论显然成立.

若D≠∅,则C≠∅,设集合C中最大元素为i,集合D中最大元素为j.因为q-1=2,利用上述性质,SC≤Si<2ai、SD≤Sj<2aj.所以看SC,SD的大小,关键是抓住两个最大项ai,aj的大小.

①若SC=SD,则i=j.否则i≠j,不妨设i>j,则i≥j+1,所以SC≥ai≥aj+1>2Sj>SD,矛盾.在集合C、D中去掉元素i、j后得到集合C1、D1,则SC1=SD1,设集合C1、D1的最大元素分别为i1、j1,同理可知i1=j1.依次类推,得C=D,所以SC+SC∩D=2SD,结论成立.

②若SC>SD,则i>j,即i≥j+1⇒SC≥ai≥aj+1=3aj;由上述性质继续推理,3aj=2aj+aj>2aj+2Sj-1=2Sj≥2SD,因此SC≥2SD.又SC∩D≥0,所以结论成立.

三、体会与感悟

数学证明是数学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数学证明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锻炼从繁杂的信息中读出联系、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素养,塑造理性的品格.通过数学证明问题的教学,师生在共同探求由条件到结论的分析、推理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追求证明的表达简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演绎推理的一般规则,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项数高考题公差
巧用“三招”,求数列不等式中项数n的最值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一种应用等效平面的公差分析方法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求 和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创新思维对有效整合数学知识网络的意义
论文中数值的范围和公差的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