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战略下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基于毕业生职业结构变迁视角
2019-01-30□代飞
□代 飞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践,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很多领域都认识到了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开始研究互联网技术在具体行业当中的应用价值[1]。 同样在教育领域当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在新的背景环境下,对于高职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国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指出了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将会从毕业生职业结构变化的视角来分析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高职网络专业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互联网+这一概念是在创新2.0 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出现的新形态和新业态,也是在知识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的一种形态演进。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时提出了这一概念。 不仅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描述,同时还是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应用,加入了新的知识、计算以及数据等,成为了创新驱动发展当中的“新常态”。这一概念当中核心的词语应该是互联网, 因为它是与这一计划实施的基础。互联网+计划可以具体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种是把“+”当做是连接的作用,将互联网和其它的产业结合起来,是一项针对不同产业发展所得到的新计划,新产业。 另一种则是直接将这一概念当做是整体,通过互联网的帮助,传统行业实现了转型和升级。
(二)互联网+整体发展现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公报当中都有所提及,在最新的公报当中提及,截止到2019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得到了8.54 亿人,与2018 年相比增加了2598万人。 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1.2%。 这其中包含了2.25 亿农村网民,在所有网民群体中占到了26.3%的比例,与2018 年相比有明显增加。
二、互联网+对于高职网络专业人才需求研究
(一)新时期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互联网+的理念提出对于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必须要对现有的专业结构进行适度调整,可以借助于设置新的专业或者确定新的教育方向,让学校中的各个专业朝着更加科学的领域发展。网络专业人才正好是顺应了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专业,也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十分关注的重点专业之一[2]。不管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课堂内容和体系的设置,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方面都必须要加大关注和重视力度。
当前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管理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好的创新精神与职业素养,具备比较扎实的数据库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维护能力、产品配置和管理能力,开发建设网站与日常维护网站的能力,也具备开发与维护新的网络应用软件,能快速跟踪一些新的技术,成为各方面都比较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除了网络管理方向之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当中还包含了商务应用方向,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具备创新与职业素养能力,培养互联网销售推广,开发建设与日常维护的人才,可以从事建设相关电子商务的设计、管理、数据分析、策划以及实施和推广等这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虽然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但是在人才培养上有很多比较相似的目标。其中网络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软件开发和硬件的维护,而商务方面测试更加侧重数据分析和网络营销[3]。
(二)新时期高职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互联网+的整体发展背景下, 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需求,使其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高职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 传统网络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是网络开发、网络管理、系统运维以及信息系统的集成。在互联网+的整体背景下,不同领域对于网络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比如更需要网络传播这个方面的人才,而且是偏重于技能型的人才,让他们从事网站的运营,网络资源的管理,顺应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4]。
2.技能。 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网络管理的人才提出了更加全面且更高的需求,表现在技能方面就是,相关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网络管理、网站管理、系统集成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能力。
3.素质。 企业在聘请相关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会考虑到人才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还会考虑到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比如他们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 由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更应当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让这些人才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从日常学习当中养成职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毕业生职业结构变迁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网络专业具备了技术性、操作性以及实用性都比较强的特点[4]。 对于网络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素质,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在近几年,网络专业已经处于发展比较快速的阶段,社会急需要大量的网络专业人才,让网络专业成为了当前热度十分高的专业。但是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企业更加需要各个方面的精英人才,尤其是对于开发产品与设计产品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针对高职网络专业的大量毕业生而言,他们有着十分强的应用素质和实践能力,可缺乏研发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会对高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此种背景,很有必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和调查,从而为促进学生培养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5]。
(一)网络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1.继续本专业研究。 有一些高职院校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在他们毕业之后会选择继续读专升本,考研究生,最后留在学校里教书或者是进入到研究院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这些学生在所有的毕业生当中占比比较小。也有的毕业生如果在继续学习之后具备了更好的理论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他们还会选择出国留学,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具备坚实的基础。因为高职网络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继续从事本专业理论研究和深造的学生只是占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6]。
2.IT 产品销售及服务。在高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当中,有不少的学生们选择了与IT 专业相关的产品销售当中,或者是从事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从本质角度上分析,这两种性质的工作难度其实都不是很大,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都比较低。 但是学生们普遍需要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若他们的销售业绩不好,便无法养活自己。只有业绩足够好,才可以获得让自己满意的经济收入。 另外,加上高考的持续扩招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网络专业毕业生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最终所找到的工作也是和自己的专业完全不对口。网络专业的人才在毕业后从事技术支持与管理相关工作,成为职业整合必然趋势[7]。
3.从事产品开发与测试工作。 这也是网络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的工作种类之一。此类工作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当中,比如电信行业、金融行业等,从事产品的开发、译码以及测试等相关工作。 但是此种工作的收入水平相对不是很高,具体的薪资水平会和人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对来说,产品开发工作的压力比较小,工作也足够稳定,适合长期从事[8]。
(二)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1.更倾向于选择企业。 绝大多数的高职网络专业毕业生,他们是希望自己在毕业之后可以从事与自己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让自己在学校里所学习的内容都没有白费。所以就有比较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各种大中小型企业当中选择网络技术部门的工作。 但从长远发展以及实际的工作结果来看,不少学生他们自身的适应性比较差或者技术不达标,会通过公司内部岗位轮换的方式到其它管理类和销售类的岗位上工作,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不管如何,企业仍然是大多数高职网络专业人才所愿意工作的地方,因为企业的工作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工作环境也相对较好,可以为员工提供稳定的保险和福利,这些都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当中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现,网络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明显的流动性特点,对于职业发展前景要求比较高。 在企业的技术部门当中工作,成为了当前高职网络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趋势[9]。
2.朝着公务员、IT 服务类工作转型。 高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 有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到IT 服务类行业或者是事业单位当中工作。 近年来这些岗位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有一些学生他们在学校期间就会选择考取公务员以及其它岗位的能力证书,为毕业以后寻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事公务员或者是服务类的岗位,虽然收入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有着比较强的工作稳定性,可以让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压力不断降低,有更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 就高职院校的网络专业毕业生而言, 就业选择与本专业切实对口的仍然比较少见,导致专业的对口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且还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此种就业趋势不仅仅是学生们自己选择所得到的结果,更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给出的选择。
四、基于毕业生职业结构变迁视角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网络人才培养对策
新时代职业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专业课程朝着模块化发展
在互联网+的整体背景下, 网络人才的就业岗位占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依据就是专业对口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对网络专业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互联网+的整体发展背景,找准基于这样的背景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然后再确定相关的方案。 新时期对于网络专业岗位要求的变化最终表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当中,尤其是需要在传统的课程当中更换新的内容,如大数据、移动应用和物联网的相关内容。当前很多的三年制高职院校会采用2 年理论+1 年顶岗的学习模式。网络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一般包含三大块的内容,具体为:
1.基础课程要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促进学生软技能的提升。
2.专业课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必须要足够,而且还要先进且实用。不仅是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
3.综合实践课程,采用课堂+课程+学期+毕业的模式来开展,每个环节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不少人认为,只要在网络专业教学当中加入电子商务、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就可以顺应互联网+的整体发展趋势,其实并非这样。不是只加入这些概念和新内容就行,而是需要重构当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当中所包含的不同模块之间需要具备密切的关系,要与职业成长的相关规律相吻合。当然设置的模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增删相关的课程内容[10]。 即便是课程的名称不发生改变,所教授的内容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更新。比如在教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在早期阶段未出现智能手机时, 着重讲述的是J2ME 编程,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便需要采用IOS 系统或者是安卓系统的开发内容。
(二)师资力量专业化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网络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最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应当构建起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队伍,为了顺应互联网+的整体发展背景,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基于当前的发展背景,教师不可以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的体系当中,而是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思维来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得到更新,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吸收更多与互联网+相关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尤其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及时更新,如果依然采用过去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只会降低教学效率。 而是应当学会使用移动端教学工具、网络教学平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使用了APP 或者是在线教育平台等工具来开展教学,而且还会积极借助于网络技术来开设虚拟实验或者采用微课的方式教学,让更多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性。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除了自身的提升之外,还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让教师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学校必须要结合自身办学的实际定位以及相关特色,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专门的平台。 为了加大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掌握更多新的技术和工艺,真正为学生们教授社会需要的知识。应当让教师定期到合作的企业当中进行学习或者到其它高等院校学习、访问。 组织各种可以提升教师学术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比赛活动,让教师的视野得到拓宽。也要加大教师职业证书与学历水平的提升力度,切实形成双师型素质队伍。另外,除了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还需要积极引入社会上的优质人才,让社会让的一些技术人员与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丰富师资队伍。
(三)构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
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积极利用当前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因此需要高校建设互联网教学资源,整个资源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具体为:
1.建设校园网。 当前已经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专门的校园网, 可以提供包含邮件服务、FTP服务以及WEB 服务、代理服务、数据安全传输服务、信息期刊服务、图书查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2.建立专业资源库。 就网络专业的专业资源数据库建设,需要融合多门该专业的课程,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在学习平台当中介绍相关的课程标准、课堂简介、多媒体课件、参考图书资料、自我测试以及学习案例、试题库等。 为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知识服务。另外,还要开设在线答疑的相关系统,让学生们不仅可以借助于这个系统来查询相关资料,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开展课下的学习讨论,完成作业与自主学习等。
3.建设周边相配套的资源。 比如租赁网络平台、学生志愿者活动平台以及校企合作相关网络平台等。很多的网络平台都是由不同的主体相互合作构建,包含企业、政府、社区、民间组织以及学校等,促进资源的共享。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些资源体系的构建还远远不够。以移动平台或者云计算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都是今后很常见的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激素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完全可以采用Web GL 技术或者是HTML5 技术来构建起虚拟教学环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能够开展教学活动,这些教学的具体进程也都会详细地被保存在系统当中,避免之前在教学中部署很多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还集成了很多比较好的虚拟实验教学设计工具。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来扩展相关接口,借助于教学平台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调整, 还可以开展实验的指导,分析相关数据等。
当前在市场当出现的蓝墨云、超星等都面向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提供服务。把教学和管理的相关内容都搬到了移动平台当中,让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在当前移动环境下开展即时互动教学的便利性。用户借助于客户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比如自我学习、小组讨论、借阅图书馆的图书,搜索及下载电子资源等。
(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1.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高职院校在设置相关专业是必须要结合企业的相关需求,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互满足。因此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内容的实践性,比如可以引入产教融合的相关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纳入企业的实践过程和工作过程,让学校课堂内容教学与企业的岗位形成真正的对接,对于一些实际工作中不怎么涉及到的任务进行简化,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的技能,传授学生们实际应用的原理。 也可以聘请在工作当中积累丰富经验的员工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当中。 从早期调研企业实际需求,再到岗位确定,能力分析,学校核心课程目标的确定,人才目标的确定,再到分解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标准体系。 在实际教学当中, 可以选择其中的3门到5 门核心课程,选择教、学、做和考试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教师当中,可以在企业的真实工作当中或者是实训场地当中、实验场地当中来开展教学。 从企业到学校当中的兼职教师与专任老师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 在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背景下, 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有效缩短,也解决了学生所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技能水平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让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当中和企业岗位更快速地融合。
2.参加比赛与获取资格证相互融合。 以获取资格证书来促进学生学习,以比赛来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具体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将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和考取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比如网络工程师考试所考察到的内容就包含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就是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 所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考证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解,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有机结合起来。 也可以抓住各种技能大赛的机会,给学生制定目标,让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也可以结合大赛的组织形式,创建不同种类的学习小组,给他们分配指导老师,在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创新、 合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们可以有集体荣誉感。
3.采用导学结合的教学方式。 加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结合程度,将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这种融合,强化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们可以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学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及时调整现有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力量,让网络专业的课程朝着专业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上述改革举措对于培养顺
应新时代需求的网络专业人才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在实际探索这些方法时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及办学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