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01-30张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研究型医学院校

张卓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个国民,这给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的要求。而研究型教学模式[1]正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社会保障概论》作为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业已开展了多次教学改革,经历从侧重知识体系设计,到偏重专业性教育,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获得感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资源优势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如何通过研究型教学改革将这一优势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何以社会保障课程改革为桥梁实现医学人文从“边缘”转变为“优势”?如何进一步通过研究型教学改革支撑医学人文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医学人文特色专业发展的初衷。

1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适用性

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旨在引导学生学而思,从而实现思而悟。学而思,即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思而悟,即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医学人文”为特色,从事医疗、健康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在人文学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围绕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实现研究型教学改革,如翻转课堂、PBL 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多元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等。概论课可以通过结合社会热点专题进行知识讲授,以学习小组模式是开展课堂谈论,利用实践课堂激励学生思考,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研—学”的高效整合[2]。刘海宁(2018)则以“社会研究”为抓手推进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3]。在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将“探索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简而言之,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

二是立足课程本身,基于专业人才培养视角开展研究型教学改革与探索。刘超、朱满德(2018),何雅菲(2019)等,立足于社会保障课程的跨学科特征,分别基于管理学[4]、经济学专业视角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与课堂的深度融合[5]。刘思佳等(2017)则是依托医学院校资源优势,探索人文学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6]。

总体而言,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立足医学院校医疗教育资源优势,可以在优化社会保障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寻求新的机遇。通过教—研—学”有机整合实现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导向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效率的“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体系设计[7]。

2 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2018 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以本为本[8]。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有云:“教是为了不教”,大学课堂的灵魂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唤醒学生学习兴趣。而研究型教学正是对传统本科教学理念的重构,一方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升知识的时效性和启发性,另一方面将科研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

2.1 在“教”的层面

将科研融入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跳出参考教材的章节设计,结合当下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以及我国的发展现状,以专题形式进行知识讲授[9]。在专题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实习过程相结合,同时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指导,进一步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创建相匹配的能力本位的专题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10]。

通过专题设计挖掘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如医疗保障体系专题中强调的医学基础的必要性,养老保障体系专题中老年护理特殊性,残疾人社会保障中的医疗保障等。引导学生消除医学院校人文社科专业的“边缘化”感受,更突显人文学科的特色,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定位以及职业发展目标。

2.2 在“研”的层面

转变师生角色,教师和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开展互动[11],在每个专题讲授结束,布置该专题相关的社会热点课题如商业健康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农民工工伤保险等,根据学生兴趣分组,课下查找资料,进行课堂展示。邀请附属医院、保险公司、社保机构的专业工作人员(本课题成员),展开课堂互动式讨论,理论联系实际,从社会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视角,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医疗社会保障专题中邀请附属一院药房的一线工作人员从该院药品统计数据的视角解读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动趋势,进而引发学生对我国以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的思考,以此展开讨论。

针对一些难点问题如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问题,可以借助辩论赛的形式,从研究者、实践者的双重视角,加深学生对专题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进行“医学+保险”“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的思考。在交流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2.3 在“学”的层面

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课堂汇报与互动式讨论等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12]。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肯定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并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基本知识和观点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13],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进一步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并配合以相应的形成性考核办法给学生以鼓励。

把“学”从课堂拓展到社会,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在精准扶贫专题,鼓励学生开展社会研究了解家乡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来自贵州的同学提出贵州锦屏县河口乡住房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房屋切割”、危房修缮款滞后等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此外,根据学生兴趣,适当培训,以志愿者的形式进入医院、社保机构、保险公司等。

3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是通过专题设计[14]、互动讨论、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喜欢上课。通过专题的设计与运用提高教学效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理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目的。

二是通过互动式讨论以及辩论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简单地关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更关注学生对现有制度的理解、分析、判断的思路与方法,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是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运用人文实践平台主要以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利用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沟通应变能力等措施,可改善以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比较长、适应性差的现状。

四是通过社会保障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5]。坚持教学服务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理念,将就业需求与教学改革紧密联系,立足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分析社会与市场对保险人才的要求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研究型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