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改革探讨
——基于30所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

2019-01-30高凡修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顶岗会计专业高职

高凡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457000)

一、引言

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的课程考评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作为高职财经类主干专业的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取得长足进步,但因课程考评受到师资水平、学生素质、教学模式、实践条件、教学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考评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深入开展课程考评研究,发挥其“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导向作用,对于不断提高高职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课程考评改革的必要性

1.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特殊类型的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具有较高实践技能要求的高职会计专业特别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高职院校只有通过课程考评改革,调整考评内容、创新考评方式与方法,以课程考评改革倒逼教学改革,调动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才能实现高技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2.学生现况的要求

处于高等教育末端的高职院校,在普通高招录取批次上处于最后批次。虽然近年来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但与其他专业类似,会计专业并未改变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基本状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模式来应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然会造成教师劳神费力、学生难以适应、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尴尬局面。因此,与时俱进,进行课程考评改革是高职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过渡到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建设阶段。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师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条件、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学管理水平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课程考评改革成为必然。

4.高等教育大众化使然

高等教育大众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也带来了高职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再以传统高等教育较高的课程考评标准来评价现在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显然是“过载”,不合时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源质量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但这并非意味着高职教育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分类分层教学,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与课程考评方案,加强操作技能考评,以期达到“优等生更优,中等生变优,后进生达标”人人成才的目标。

5.教师职责要求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评价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高职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三、课程考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1.调查说明

为了弄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考评现状,选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等30所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对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对会计专业17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考评情况,主要从考评总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重、平时考评形式、期末考评形式、期末考评内容、操作技能考评方式、顶岗实习考评效果、课程考评结果的满意度、课程考评结果的不满意原因九个方面进行调查。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样本中国家级示范(骨干)校、省级示范(骨干)校、非示范(骨干)校各占10所。每个学校发放调查问卷1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52份,问卷有效率为88.11%。为了提高调查的科学性,问卷调查结束后,又对30个学校的会计教研室主任逐一进行了电话回访。

2.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1)考评总成绩构成调查

图1 考评总成绩构成统计图

如图1所示,课程考评总成绩基本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占比例达到八成以上,说明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被广泛认可和采用。仅以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评总成绩的课程的少量存在,也反映了课程考评改革的有益尝试。传统的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学术课程考试方法逐渐淡出高职教育舞台。事实上,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目前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等特征的结果。因为对于多数专业课程,仅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不仅考评会出现片面,也不利于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而且可能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的尴尬现象。

(2)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重调查

如图2所示,课程平时考评成绩占总评成绩30%以上和40%以上的比重分别达到八成和五成以上,说明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评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平时考评成绩比重的提高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日常学习,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图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重统计图

(3)平时考评形式调查

图3 平时考评形式统计图

从平时考评形式上看(如图3所示),考勤和课堂表现考评成为课程平时考评的普遍形式,占比达100%。这从侧面反映出高职学生上课出勤率偏低和课堂表现欠佳的普遍现象。考勤和课堂表现考评已成为高职院校治理学生课堂秩序必要手段。采用“课后作业”考评的课程占比例仅逾半数,说明对学生课后监管薄弱。事实上,课后作业作为一种课堂教学任务的延续,不仅能够让学生检验、提高、反思课堂所学,而且通过教师的作业检查,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监督作用。造成“课后作业”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多数学校并未将课后作业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评的硬性指标加以要求;二是部分教师对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丧失信心,对课后作业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从而放松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三是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对课后作业消极应对。“集中实训”和“社会实践”占比例总计约为三成,反映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日常教学中课程集中实训重视不够,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引导不足。可能的原因如下:一是课程集中实训多在期末进行;二是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有意回避实训课程;三是教师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四是学校管理体制不能调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期中考试”占比例低反映出“期中考试”作为会计专业一种传统考评方式,已经被严重弱化。一是因为“课堂表现”考评对“期中考评”有部分替代作用,弱化了“期中考试”的作用;二是因为多数高职院校对课程“期中考评”未做硬性要求,造成“期中考评”成为任课教师的自由选项。

(4)期末考评形式调查

图4 期末考评形式统计图

调查得知(如图4所示),尽管经过多年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校建设,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购置有网中网课程实训平台、用友U8教考系统等仿真教学与考试软件,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期末考试仍以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为主,占到近八成,仿真效果好、信息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无纸化考试并不普遍。这与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多数院校考评机制不能有效激发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造成部分教师墨守成规,不愿意采用先进高效的无纸化考试,而将购置的教学软件和设备束之高阁;二是教学软件培训不够。软件公司为了节约培训成本,往往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造成教师对教学软件的考评功能掌握不够熟练,不少教师存在畏难情绪;三是采用无纸化考试是对日常软件仿真教学特别是仿真实训教学效果的考评,如果日常教学没有使用仿真教学软件,而仅在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会造成学生难以适应,不会取得理想效果。

(5)期末考试内容调查

调查得知(如图5所示),包含操作技能考评内容的“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和“仅技能操作”两项所占比重超过九成,仅进行理论考评的课程已基本消失。这是高职教育成功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说明广大高职教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实践。

图5 期末考试内容统计图

(6)操作技能考评方式调查

图6 操作技能考评方式统计图

调查得知(如图6所示),尽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技能考评得到教师普遍认可,但传统的以“纸质试卷答题”进行操作技能考评的方式仍占主流,占比超过六成。而真正动手“以手工模拟操作”和“软件模拟考评”方式进行考评的占比例还不到四成,更不说顶岗实习考评。事实上,目前高职课程考评的最大缺陷是实践技能考评未得到足够重视与落实。具体表现为:一是为学校管理层观念落后,没有具体的管理和激励措施,造成教师无章可循,随波逐流,缺乏积极性;二是实践考评费时费力,部分教师不愿意实施。因为改革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教师先要学习掌握先进教学与考评方法,这往往需要持续艰苦的努力和学习,远比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要麻烦得多;三是因受实践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技能考评难以顺利进行,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这也成为部分教师不愿意采取实践技能考评的客观借口。

(7)顶岗实习考评效果调查

图7 顶岗实习考评效果统计图

调查得知(如图7所示),认为顶岗实习考评效果不好和效果一般的比例分别达六成和近三成,只有一成多的教师认为顶岗实习考评效果好。说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普遍存在问题,流于形式的“放羊式”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并未得到明显改观,虽然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原因如下:一方面校热企冷,造成学生顶岗实习开展困难,课程考评更无从谈起。虽然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但依据目前法律法规,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只是企业的义务而非强制性责任,企业的趋利性、人才市场总体供过于求、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不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校企合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剔透调子一头热”的现象还较普遍。会计职业保密性的要求,更加大了企业接受会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难度。另一方面,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较分散的实习单位和部分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挑剔,着实让高职院校承担较大的管理压力、风险与成本,造成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力不从心。

(8)课程考评结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得知(如图8所示),教师对课程考评满意度较低,“满意“和“非常满意”两项之和刚逾三成,而“不满意”比例近七成。这反映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际考评结果与预期教学效果的较大反差。这势必会让教师产生挫败感,甚至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9)课程考评结果的不满意原因调查

图8 课程考评结果满意度统计图

图9 课程考评结果不满意度得原因统计图

调查可知(如图9所示),逾九成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生文化基础薄、学习能力弱”是造成教师对课程考评结果不满意的最主要因素。这是高职招生在普通高招最后批次录取和只有区区100多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造成的直接结果;同时也反映出近几年高职教育实行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考试改革,由于具体操作存在“走过场”等原因,并未根本上提高高职生源质量。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广大高职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想让学生学会、学好,但令人失望的学习效果,往往也让部分教师心灰意冷。面对大面积补考的学生,多数教师在“恨铁不成钢”和闷着良心“降标准、保及格”之间彷徨,最终做出无奈的选择。这是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现实与无奈。排在第二位的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说明八成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满意。因此,如何调动广大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排在第三位的是“课程考评方法与内容不适合学生实际”占四成,说明课程考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仍有较大空间。近四成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教学方法与手段不适合学生实际”会影响课程考评结果,反映出教师自身在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和用武之地。

四、课程考评改革基本原则与思路

1.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必须遵循高职教育客观教学规律,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2)灵活适度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应结合学生实际和学院现有教学条件,在抓住重点,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全面权衡,总体把握,灵活适度掌握考评的宽严标准。

(3)因课制宜

课程考评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的实际,包括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根据课程实际选择合适考评内容与考评方式,而不能盲目生搬硬套。

(4)可操作性强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方法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宜过于追求形式,应以便于操作,简便实用,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为重要标准。

2.基本思路

(1)“四结合”

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宜采用多样化、全方位考评方式,以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惰性,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考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来自实践,并可指导实践。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高职教育特别重视实践教学与考评,但也不能忽视理论考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内容应以理论够用为度,并突出实践内容。

②形成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

应重视形成性考评,加强对课堂考勤、提问、讨论、作业和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的考评。将形成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有机结合,合理设置二者在考评总成绩中的比重。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时学习中,遏制期末搞突击,临时抱佛脚的不良行为。

③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

坚持以定量考评为主定性考评为辅的考评方式,对于能够定量的考评项目尽量量化赋分,以增加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减少争议。对于学习态度、职业道德等难以量化的项目,可采用多主体定性评价,以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④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学校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基础,但囿于考评资源、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考评标准等因素,学校评价也存在局限性。一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指导评价和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取职业资格情况、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等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指标作为课程考评的替代或补充,不失为一种更好方法。如将学生创新创业效果、职业资格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等折算为课程学分或成绩,以调动学生学习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三加强”

①加强“双基”评价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与目前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现状高度契合。事实上,让多数高职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成为广大高职教师的奢望。因此,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应成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评的基本导向。这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因考评难度过大、内容过偏造成的“过载”问题,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与保障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②加强操作技能评价

高职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操作技能的培养,这是缩小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最重要法宝,也是高职教育存在的重要理由和竞争优势所在。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特别重视操作技能评价,决不能偏离这个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核心。

③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成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成功创业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国家专利等均可视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标志,应充分利用与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课程考评改革方案

1.总体方案

(1)专业基础课程考评

多数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多、操作少的特点,因此考评方式应以基本理论知识考评为主,重视课堂考评,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可通过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题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考评学生实践能力。具体考评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基础课程考评方案

表1中列出了主要考评项目,平时和期末考评分数比例分别为60%和40%,仅供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实际,自行选择和调整考评内容和分数比例。

(2)专业技能课程考评

专业技能课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操作内容远多于理论知识。因此,其考评应以操作技能考评为主,不仅要重视集中实训,更要加强平时课堂项目实训、期末操作考评。因为日常实训是培养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精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形成过硬职业技能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考评方案如表2所示。

当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考评,因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较多,也可参照专业技能课程考评办法进行,但考评内容应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特色。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给出的专业技能课考评形式、考评内容和分数比例等均可根据课程实际作适当调整。

表2 专业技能课考评方案

2.具体方案

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其职业保密性和岗位的特殊性,实践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企业顶岗实习,应采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为主,校外实训实习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弥补顶岗实习不足的缺陷,也能达到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考评改革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运用仿真教学软件操作考评,并充分实现考评内容、方式与职业技能大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对接融合,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以职业技能考评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岗、课、证、赛”深度融合,“分层双轨递进”的立体化课程考评体系。

限于篇幅,下面仅给出10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试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试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案

续表3 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试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案

六、结语

一是课程考评关键在落实。课程考评改革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长期艰苦付出才可能实现。二是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是课程考评改革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课程考评改革的主体和实施者,如果主体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课程考评改革只能成为空谈。三是课程考评主要动力在于长效机制建设。课程考评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课程团队成员的长期不懈努力。因此,必须解决改革主体的动力源问题。核心工作是建立能够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考评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动力机制,使课程考评改革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修学习等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相联系,从而为课程考评改革提供不竭源动力。

猜你喜欢

顶岗会计专业高职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