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研究

2019-01-29周嘉忱刘晓旭耿瑞庆王志伟

卷宗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

周嘉忱 刘晓旭 耿瑞庆 王志伟

摘 要:近年来,医学生职业认同研究领域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显著关注。通过对YZ大学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认知态度与职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发现医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职业认同虽处于较为积极的水平但仍会伴随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下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促使医学生职业认同受挫问题的改善。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认同度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20180786)

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状况报告》指出我国25-34岁青年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这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也意味着部分青年医生正因各种因素离开医院。结合近年来媒体报道下的紧张医患关系看,这与报告数据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有待探究。通过对YZ大学医学生对医患关系态度以及职业认同度的现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立足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在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检索获得在2008年至2018年这近十年以“医学生职业认同”为主题发表的文献仅99篇为中文文献,且医学生职业认同研究领域在近三年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显著关注。

国内在医学生职业认同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教育方法、影响因素和认同感研究,而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在定量研究方面的81篇学术论文绝大多数侧重医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这其中包括年级、高考志愿、学历、学业情绪、职业价值观等因素,明确针对性研究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影响相关性分析的学术论文章寥寥无几。国内医学生职业认同的研究较少,而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的重点集中在问卷的编制上。郝玉芳(2008)编制的《在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研究》正式问卷共51个项目,分为职业自我认知、职业自我体验和职业自我控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以上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职业认同度研究是比较新的领域的,从理论到实证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目前定量研究大多停留在分析多因素阶段,继而使研究对某一具体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可见现阶段日益变化的医患关系是否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关联性是分析医生职业认同弱化必不可少的研究问题。

2 调查数据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年级为单位分层抽样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包括3个部分:医学生基本情况、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态度及其职业认同度状况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3.0%。

2.1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情况

被调查医学生中有84.68%的医学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或很紧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20.47%的医学生认为存在政策及制度方面的原因,16.13%的医学生认为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原因影响更大,24.91%的医学生认为有患者及家属的原因及社会原因。35.37%医学生认为由于难以全面接收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的信息并进行是非判断,导致对医方、患方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认知是消极的。

2.2 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度情况

低年级医学生除职业认知方面外,在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高年级。漫长而辛苦的学医过程中引起了医学生负向的职业情感体验有关。有62.11%的医学生很乐意或较乐意成为一名医生,70.42%的医学生表示不会改变目前的职业方向,从事医疗工作能使其获得救死扶伤幸福感的医学生占39.46%。在选择工作时,除了考虑自己的理想,还要考虑外在环境与医改政策影响的医学生有63.27%,12.50%的医学生不会既考虑理想又考虑环境。

2.3 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31.58%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现状会影响到就业,而48.0%的学生则针对现阶段的医患关系,对自身当初选取医学专业表示犹豫。并有36.71%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的现状将会使医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年级越高,医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实习经历等渠道了解到的医患纠纷后内心的期望产生冲击越大。相关性分析顯示,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态度与其职业认同度呈正相关(P<0.05)。医患关系处于积极状态的医学生能够乐观地主动地对待医疗行业,对医疗行业充满信心,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反之则在接受医生职业时更多的是被动的,导致职业认同降低。

3 改善医患关系对医学生专业认同影响现状的对策

3.1 政府应强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

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削弱新闻媒体的负面舆论传播,树立医护人员崇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官方加强对公众的正面引导。通过医疗制度改革来缓解当前医患矛盾,营造医生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医生的职业尊严与自热情,才能对医学生有正面激励作用,帮助其找到自身的发展需求与价值体现,提高职业认同感。

3.2 学校应引导医学生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医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应用医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医护程序对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的全方位服务。应引导医学生注重医患关系,工作积极主动,要通过临床实践与患者亲身接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学会和患者沟通交流,以促进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正确理解,树立其作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自信。

3.3 学生需参加社会实践生活,提高应变能力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医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课堂教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深化医学生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使医学生提前进入医务工作者角色,学会与患者沟通,减少或避免与患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增强适应能力。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适当增强相关基础教育与技巧,让医学生学会与患者沟通配合,学会自我保护与自我成长。

4 结语

医学生作为连接医生和患者不同角色的特殊过渡群体,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认同度是他们成长为优秀医护人员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不可或缺的动力。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认同度,医学生在未来才能正确面对未知的医患纠纷挑战,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郝玉芳,刘玲,刘晓虹.在读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J].心理科学,2008(5):1154-1157.

[2]赵晓华,刘浩,薛志敏.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7-8.

[3]修燕,王军.医患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J].重庆医学,2013,42(8):955-956.

[4]王娟,王爱华,刘美满.工作场所暴力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45-3947.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医学生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