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实物档案研究的反思
2019-01-29任晓
任晓
摘 要:“互联网+”给采集档案信息扩大采集范围留下了实施的可能性。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局势之下,研究实物档案有平台化、数字化、小众化等特点。在“互联网+”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对实体档案在管理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及档案所记载历史活动的传播上实体档案出现的问题用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否定性思维等后现代主义的思考方式进行审视。
关键词:互联网+;实体档案研究;反思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和大碰撞的时代,因为得到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也就引发了各种观点之间的“战争”。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物档案更加具有生动形象和真实的特点,这个特点变成推进档案的传播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人们主动建造实体档案有促进作用。对档案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需要继续的努力,尤其是对“互联网+”和实物档案的讨论。在当前这种开放的社会下,对实物档案拥有的特点怎么发展等研究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1]。
1 实物档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
1.1 平台化
一些学者认为,实物档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归档及分析。在当前这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实物档案的网状模式结构的多信息节点给信息的碰撞创造了机会。管理实物档案的系统应当是有智能识别档案标签、感知档案所处环境、实时跟踪的复合系统。平台化可以让老百姓和国家共享档案所承受的文化传播与传递作用。而且实物档案的网络化不仅可以供国内传播,还能供全世界的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与他自己喜欢的东西面对面。不仅能跨越国界,也能跨越时间的界限,向一些历史学家供给一个产生历史研究灵感的档案。
1.2 数字化
单纯的用文字的方式在纸张书本上刻画的档案形式太单调,缺少深刻的思想和观赏的价值,实物档案正好拥有这些文字档案所不具备的优点。实物档案形象生动、立体丰满、直观的体现了他所具的价值,以引起人们对档案解读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对实体档案施以保护或传播,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数字化和一般的档案有很大的区别。实物档案的数字化对档案的存储要求更加严格,因为它是三维的立体的,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类型的工作方式。我们应该要考虑到档案的立体性,因而需要运用一系列的三维技术,给实物档案的完善带来了难题[2]。
1.3 小众化
不难发现,在档案文化的传递方面,实物档案具有的小众化的特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密切关注,也因此涌现出一群针对实物档案的小众化这一特点精心研究的学者。他们通过自己数据的收集及收集数据的鉴别对实物档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和看法[3]。他们通过对实物档案种类简单、数量稀少、开发原始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作的扶持力度、鼓励工作人员主动地对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编辑等工作。
2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物档案研究出现的问题
2.1 实物档案收集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个是收集实物档案首先要知道实物档案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应该明确实物档案的范畴,制订实物档案的级别、年代、划分类别的判断依据。在这个要求下,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文物、文化遗产、实体档案、档案等概念的区别。在实物档案概念的确定的同时参考文化遗产、文献遗迹保护等保护建档的流程。同时,在保护少数民族实物档案的时候应该突出少数民族实物档案的丰富性,突出少数民族在实物档案研究方面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传承价值及特有性价值。二是实物档案在保管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由于实物档案的材质不确定,大小规格比较多样,保养的方法也比较复杂,所以就会出现存放上隔了很远,甚至可能不在同一个库房,导致保养起来相当的麻烦。最后就是实物档案在检索上存在麻烦,由于实物档案的各种特性,他的保存可能分布在好几个库房,检索起来很繁杂。因此,实体档案的发展比较缓慢,利用率也比较低下。
2.2 实物档案在档案文化角度的传播问题
有人认为,美术的实物档案就是一种最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欣赏性和实用功能合为一体的信息。木材质、布材质以及陶、瓷材质的实物档案因为他们的材质容易破损使收集的大大增加[4]。摄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够致使信息的传播困难,拍出的照片和实物不一致使得后面的整理工作出错,没有办法利用,不光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使后面的工作没有办法正常进行。我们在归档的过程中,也应该了解到实物档案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在归档上有一定的共同点,就是在一定的地域、企业或者部门、个人都可以保存实物。其通过文物、遗迹等的概念表达了实物档案的意义。我国在文化遗产方面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按地区分成乡村、城市文化遗产。
2.3 實体档案在少数民族研究上出现的问题
学术界有人提议,对少数民族的档案进行管理,新颖别致,用比较有民族特色的云南举例,用这个来论证,他的针对性比较强,而且例子比较多,在这个基础上,在少数民族的档案研究方面多多拓展。在实物档案的法律法规上,忽略了一部分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落、民族文化等有关系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与少数民族的实物档案有点关系。从其他民族的方面看,对实物档案保护方面的法律不可或缺。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给实物档案的研究给出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少数民族的实物档案建设是一个巨大且繁杂的过程,少数民族分散比较广,所以以后必定要进行整合。然后就是,对少数民族实物档案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界定,不清楚哪些应该算在里面,那些不应该列到里面[5]。
3 反思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自己在那么一个从信息往知识社会过渡的社会。现代化的理解读懂档案里面的文化、档案里面的价值和含义,要使用后现代的看法来了解实物档案的意义和“互联网+”背景下面的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的意义。实物档案不可以离开他是一个档案的根本品质,应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提高研究的权力。后现代主义用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否定性思维等特有的方式,重新认真阅读少数民族档案材料,很容易发现,少数民族的价值观符合主流的价值观,是主流的一个分支。实物档案和语言档案一起用才能突出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点。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实物档案,实物档案看起来已经凉了,实际上它应该重新出现在大众眼里,重新开始。首先,我们应该对实物档案这个概念重新定义,不管是用传统思维的方法,还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方法,跨越界限和融合的新型价值观都在变更原来的档案领域不承认实物档案概念的情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里面,人们获得各种信息主要就靠不同的通讯工具及软件,为实体档案包含内容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实体档案里面包含的东西不光光是文字。在档案的归档里,实物档案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华林,张伟,刘为,韩南南.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实物档案资源建设案例与启示[J].档案管理,2016(04):65-67.
[2]于金霞.高职院校实物档案的整理和利用研究——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09):43+18.
[3]汪倩秋,王泽华,刘顺,胡以高.论高校声像、实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以河海大学校史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6(03):34-36.
[4]吴刚,程磊,郭伟.浅析地市级农科院所实物档案陈列室建设——以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05):53-55+80.
[5]彭劲,王峰.馆藏实物珍品见证办学发展历程——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馆藏实物档案珍品介绍[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0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