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反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019-01-29浙江省宁海县黄坛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反例计算能力

☉浙江省宁海县黄坛中学 李 华

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序列教学法”,也就是正面阐述或解释所学知识点,对所有数学知识运用周延性的包围法,尽可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这是大部分教师擅长的常规教学法.不过,由于这种教学法中教师无法延伸到对很多不确定因素的预计,难免会造成被动的教学困境.久而久之,便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事实上,我们若改变教学思路,尝试着借助“反例教学法”,这种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将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便能做到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错误和漏洞,从而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为此,笔者多次尝试与实践运用反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并获得了相当有效的效果.本文中,笔者就如何运用反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谈谈自身的一些思考.

一、运用反例教学,提升计算能力

所谓的“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和重要基础,展现的是学生的数学“童子功”.想要正确解题,即便有了自主探究和精巧思路的铺垫,缺乏了准确的计算过程,也一样功亏一篑.初中阶段的数学计算,与小学阶段相比,复杂度提升了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也逐步增加了.教师在学生的计算上也算是煞费苦心,但是计算错误依然无可避免.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呢?反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后,不少学生对字母化的公式不易消化,造成了记忆上的偏差.笔者便借助具体的数作为反例,引导学生通过计算(5+8)2和52+82是否相等,进而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具体化的反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错误形式的认识,进而避免计算错误.

不少教师将计算作为一种技能,采用题海战术进行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这种方法仅仅是一种习惯性动作,缺乏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要知道,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需要的是思维的参与和一个内化感悟的过程,并非仅仅依靠熟能生巧就能达到目的.在训练中,借助反例教学的参与,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易出错的关键点,进而练习时做到突出重点,练习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二、运用反例教学,形成数学概念和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无法透彻理解数学概念,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和迁移.因此,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若仅仅从正面展开讲解,那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将概念的特质和陷阱一一阐明.这样一来,在进行概念性习题检测的时候,尤其是在做检测概念掌握深度和广度的选择题时,定会错误百出,会被习题中变化多端的描绘和特定的情境设置所蒙蔽,错误解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反例教学,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从反例中修补相关概念知识,从而获取正确的理解.

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首先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教材中采用了半列举法来阐述“负数”这一概念:“像9、11.8%、9.6这种大于0的数叫作正数;像-4、-7.7%、-10.5这种在正数的前面添加符号‘-’的数叫作负数.”看完这个概念,不少学生对其的理解只能存在于表面,无法深入本质.此时,便可以借助反例教学引导学生巩固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如下:“那么-(-5)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根据这个反例,学生立刻便意识到需从本质上理解探究“负数”的概念,并获取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借助反例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些数学概念看似“文从字顺”,实则“暗藏杀机”,布满“陷阱”,并非表面所见的一句随意性叙述,而是蕴含着多种数学的可能性因素.反例的渗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认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数学态度,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运用反例教学,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新课改风向标下,不少创新式的解题教学方法随之涌出,数学问题也越发灵活多样.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需具备灵活性、多样性和发散性,才能将那些复杂的、多变的数学问题厘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非常规式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摆脱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式的困境,启迪和挖掘学生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思维,凸显反例教学的最大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反例教学法也可以运用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这一问题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以下问题:“请描述二次函数y=8x2的增减性.”大多数学生受到已学知识一次函数y=ax+b(a≠0)的影响,由于惯性思维引发了思维定式,便有了以下错误的认识:“由于a=8>0,所以二次函数y=8x2具有递增性.”此时,笔者借助反例教学进行诠释再合适不过了.我适时列举反例,引导学生令x1=3,x2=-6,并对应观察y1和y2.学生顿悟,立刻感悟出二次函数相异于一次函数,应用图像的对称轴为界限探究其增减性问题,而并非像一次函数一样根据未知数的系数来决定.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累积的过程,同时是借助不断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去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借助反例在错误中的直观性和说服力强的特点,不断发现学习中的错误和漏洞,进而修补、完善,获取正确的结论,实现知识的自然生长,建构知识体系.当然,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还应以常规思维为主,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不等于完全抛弃常规思维.牢牢把握常规思维方法,并灵活运用反例,发挥反例教学的创新性作用,进而拓宽学生的数学视角,提升思考路径.

四、运用反例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优良的思维品质体现在经历不断思考训练而形成的惯性思考方式,进而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其缜密性、创新性和全面性一览无遗.因此,教师必须明白,一些学生在某一数学问题上的思维偏差或思维困惑,并非偶然性错误,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品质并未提升到相应的高度.

例如,笔者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后,对于它的定理学生掌握得不够透彻,不少学生认为在条件“三角形两边之和需大于第三条边,三角形两边之差需小于第三条边”中,只需有一组边符合以上条件就可以建构三角形了.此时,笔者便引导学生用“1cm,1.5cm,2.5cm”为三条边的长度来构造三角形.经过尝试,学生发现此三角形无法画出,究其根本,在于以上条 件 中,虽 满 足“1.5cm+2.5cm >1cm,1cm+2.5cm >1.5cm”,却有“1cm+1.5cm=2.5cm”这一条件不符合要求.由此,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周密性、全面性的学科.

当然,借助反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并非轻而易举便能实现,需要经历长期的训练和提升,进而形成新的思考方式,发展多种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借助反例为学生打开了新视觉和新思路.教师在创设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抛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深度剖析,以此警示学生,更好地杜绝了错误出现的几率;反例教学不仅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还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待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反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也十分便捷,可以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发挥不同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需精选反例,使之生动、真实,并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效果.教师掌握好反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能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得经验和智慧,从而培养数学素养,提升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反例计算能力
量子计算错误识别能力提升十倍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
规避计算错误 提升数学素养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