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对应用型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引导

2019-01-29王永生

职教通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赛技能教师

王永生,张 渝

(1.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3;2.西南财经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四川 成都 610064;3.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技能大赛在教学改革目标的准确定位、工匠精神的培养、满足企业与市场的现实需求等方面,起着引领性的作用。(1)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应用型金融专业技能大赛,通过以岗位为向导的竞赛项目的训练和模拟,能够强化人才选拔,促进应用型人才全方位能力的提升。(2)在创新创业精神的指导原则下,通过“产学研”相统一,依赖于技能大赛平台,节约交易成本,大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3)技能大赛成为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成为信息交流的窗口,成为学校支持产业发展,适应产业创新需要的重要纽带。

技能大赛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旨在解决一线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以及日常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难题,着重于企业未来员工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实施能力的提高。(1)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比赛项目内容的筛选、制定和精炼,体现了创新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市场需求。(2)通过由丰富经验的行业工作人员充当裁判,引导大赛过程围绕企业的人才标准进行训练。(3)技能大赛的项目优势,成为金融专业教学理念转变的立足点,以其在交易成本节约、效率提高等方面的显著特点,成为提升教育的内在价值的根本动力。

在技能大赛的实施和演变过程中,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1)在如何实现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统一;避免被动式学习,实现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积累;实现从知识本位转向应用型金融专业的能力培养的转变等方面,还存在着进一步优化的空间。(2)技能大赛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出异化现象。例如,存在资源共享不足、去除“精英”化进程不够、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企业将大赛变成达到其经营目标的手段、企业与学校参与动机差异较大等一系列问题。(3)如何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训练以及专业知识的强化,融化到金融专业的技能大赛中;如何解决大赛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异化、资源不均、精英化问题。

一、金融专业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赛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实施技能大赛的过程中,通过具体项目的训练,学生将专业专项能力与知识综合能力相结合,并在大赛项目中加以巩固和提高,参赛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赛学生尤其是获奖学生,在利用学校资源等方面,处于优势。由于经过严格而有效地训练,在能力方面胜出一筹,受到企业的青睐。

经过大赛严格训练的学生,在集中训练和教师个别辅导的双重作用下,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那些没有参赛的学生,则缺乏这样的集中练习,在参赛学生与不参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以金融专业为例,学生在参加证券市场挑战杯大赛中,教师花费大量的知识灌输和实战演练。在Python语言使用方面加以练习,结合综合模型构建训练,反复指导;对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反复修改;在参赛准备过程中反复练习,实战水平与理论水平得到广泛提升。在各种综合能力方面,与一般学生形成较大的差距;在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下,形成了教学资源享有不均的情况,使得大赛成为少数学生提升技能的捷径,而更多的学生没有得到技能的提升,大赛使学生之间形成差距。[1]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造成课堂教学分化,部分学生对教学相关的内容比较熟悉,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没有任何基础,使得课堂教学处于矛盾中进行,面对差异的学生群体,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教学难点,往往对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形成不利,因为教师常常定位在中等水平的难度和进度,如果差异过大,则比较难以把握。

为了保证在学校考评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面对学校绩效考核压力过程中,专业教师被组织起来,帮助参赛学生进行大量超常规训练。而对教师的考核中,也有针对性地倾向于指导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激励,大部分学校对指导大赛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评优、评职称和奖励方面,都是有优惠政策的,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必然集中精力去训练那些参赛学生,这样便可以取得最优结果。这种导向助推了教学资源向参赛学生群体倾斜,加剧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二)技能大赛在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上,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组织技能大赛,承办学校通常会进行大量地宣传,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大量工作。在具体的大赛准备上,要做到精密部署,工作繁重而且精细,而投入的教师数量有限。在精力和人力约束条件下,举办大赛会对正常教学产生较大的负面干扰,大赛承办和日常教学的矛盾,时常比较尖锐。参赛学校通常为了大赛,进行大量宣讲、组织、发动,并进行精细设计安排。教师工作量大幅增加,甚至干扰正常教学活动。在组织大赛过程中,教师寒暑假全程陪护,使得大量的教师陷入无穷无尽的复杂的大赛事务之中。

大赛的严格筛选和竞争规定设计,经过层层筛选、逐个淘汰、耗费周期长,要在层层竞争的大赛中获胜,必须进行强化训练。为了保证大赛中学生能够胜出,学校通常让学生集中训练、停课集训,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都受到影响。由于参赛学生的缺席,课堂管理难度加大,不仅影响了参赛学生自身的全面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协调统一。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的差别,使得学校各个层面都无法解决相应的矛盾。通常学校采用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日常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参赛训练模式,形成备战大赛与普通教学“两张皮”模式。在金融专业的参赛和日常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在大赛举办期间,筹办和设计大赛的具体事项需要大量的投入,教师精力被分散,冲击正常教学。上级主管部门的大赛筹办经费不能及时拨付,甚至完全依赖举办学校来承担大赛资金的筹集,因此,各级大赛只能因缺少资金而放弃。获得企业支持的大赛项目才有可能实施,各校因为竞争项目举办权,常常会发生相互争夺的现象。

在金融专业投资大赛的举办过程中,常常因为时间上的冲突,使得参赛学生的大赛训练与日常教学上课产生冲突。参赛学校过于看重大赛名次,学生常常为了参赛,全天候地进行训练,对正常教学的造成干扰。在大赛的准备过程中,对于大赛结果的重视,源于学校对参赛结果的考核与认定,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因此,参与学生和老师,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常常采用封闭式的强化训练,以大赛代替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导致参赛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上的非均衡、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仅仅以大赛为重心,而忽略理论的升华,忽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参赛的竞争和极化效应的条件下,如何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赛与教育人才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全面落实到大赛的程序与细节中,任重而道远。

(三)技能大赛的规范与流程设计

金融专业技能大赛的目标是锻炼应用型专业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推动应用型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由于承办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是技能大赛可持续举办的纽带,导致其在大赛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动员又是裁判员,在各个环节影响了大赛的程序评价和大赛的成绩,从而影响大赛的客观公正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从承办院校的角度来看,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实施,是对全校师生的一次大检阅。无论是对组织能力,还是对教学实践能力,都是一次大测评。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充分地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对院校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提高了院校的知识度,强化的校企合作,增加了政府对院校的了解和理解。

在承办院校举办大赛的过程中,在比赛流程设计、大赛具体规划实施、大赛所需软件设备使用和购买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承办的企业对参赛流程和大赛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企业利益的主导下,企业往往倾向于购买设备和软件的相关院校,使得大赛成为企业商品交易的附带品,从而影响到大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大赛流程、比赛结果与院校购买软件或设备相联系,成为企业绑架大赛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参与企业的层次来看,大赛中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提供,有两种实际效果:一是推广了其软件或硬件产品,如金融数据库产品,通过大赛让学生和老师熟悉该产品的功能和优点,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同时免费提供相关服务,给大赛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及支持,可以全面推广其服务产品并占领市场;二是学生和老师在大赛训练过程中,被指定使用相关软件,无疑对企业相关产品的推销起积极作用,甚至比一般广告的效果更好。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关信息的反馈,为企业改进相关服务提供了基础;在相互沟通和协调中,服务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最终双赢格局出现。但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及技术指导,必须在规范的条件下才能公平。[2]

在承办企业、学校和参与大赛学校之间展开的博弈,由于缺乏一系列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无法保证其公平和客观性,使得参赛院校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完善的大赛参与制度设计,需要由政府、行业协会以及承办企业和承办学校共同参与,具备完善的制度安排、规范大赛运作流程,各方按照规范参与大赛。规范大赛的考核评定的委托—代理程序、规范和约束承办院校的参与行为,制约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和软硬件设备的提供行为,使得大赛合规合法、公正公平;又能够灵活应变,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发展、集规范性和灵活性于一体,创新与公正性相统一。

(四)大赛结果的激励与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够、评价与论文落实,教师激励不足

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形成、团体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强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教改设计、学生考核及老师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应当建立一系列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提升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工匠精神,落实万众创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整体机制和具体制度的设计,明确职业技能在学生就业、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建立具体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将获得学生的大赛作品与文案,代替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文案优化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训练;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代替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实现成绩互换;在就业方面,对工匠精神的认可与认定,还缺乏相应的评定标准和相关激励措施。在学生技能的创造性方面和展示人生风采及理想实现方面,存在社会认同的环境问题,工匠精神的弘扬与社会认同,对于我国高端技术和高端服务为核心制造大国发展模式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体系,是激励技能大赛的重要保证。在对学生教师和教学单位以及校企业合作等参与主体进行激励方面,仍需要精细化地制定激励措施。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融入激励措施,将教师的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大赛技能的培养相融合。在职称、评优等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大赛培养指导学生参与;在时间上,保障了指导老师的工作安排,便于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及考核进行规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赛的训练,或者进行模型的构建、大赛准备与安排,应该有一系列的规范措施,确保指导的质量。在教师能力认定、晋级、考核等方面,也应该有激励政策,引导教师在大赛组织、宣传,实施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心尽力为大赛作出贡献。鼓励教师在应用型技能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在从事一线的专业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性地探索结合点。与学生评奖相联系,大赛应成为学生质量考核的重要环节,积极参与大赛的学生,在各种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提升了实践技能,同时,也升华了理论基础,成为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这理应成为学生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参考选手和获奖学生给予一定的奖金,并在奖金的评比中,给予加分,在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的同时,落实了对大赛的物质激励。[3]与就业相联系,在实践中,参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成为进入金融机构的明显优势。大赛选手在银行就业方面,将所学技能展示出来,成为自身实力的支撑,就业机会大大提高,受到各类银行的欢迎。

二、应用型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落实多样性的训练模式,普惠大赛

金融专业技能大赛是提高教学改革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发挥计算机模拟实景技术的优势的条件下,对提升金融专业教学质量、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技能大赛是师生交流平台,提供了教学成果展示、评价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消除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障碍。通过大赛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师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升华。

技能大赛可以推动学校实训模式教学改革。首先,对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综合改革,将金融大赛所要求的技能,渗透到日常教学的课程安排之中;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大赛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大赛的考核。一方面,节约了参赛学生的时间,节约了教师参与大赛训练与考核的时间,使得教学资源实现全体学生共享;另一方面,全面推广以金融大赛训练和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全体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大赛的深化发展。在大赛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方面、作用重大。使得大赛具有普惠性,全面提高金融专业教学质量。其次,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吸收大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在大赛的训练过程中,需要积极宣传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地训练,锻炼学生的实际技能。

在训练方式方面,主要包括普惠型全体训练模式,集中业余训练模式和特训模式等,针对具体情况,开展有效训练。坚持在普惠型大赛训练的基础之上,建立大赛特训班。普惠型大赛训练,主要针对校级比赛,以及市级赛和省级比赛的初选。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大赛训练,重视学生的普遍参与;在初选的基础之上,进行集中训练,在理论学习和大赛训练之间,进行适当地协调。在日常课程教学中,以大赛项目为核心,融入大赛训练内容,将金融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大赛训练模式相结合;在正常的教学中,实现大赛的初选工作,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全面参与,层层选拔,这样节约了师生的时间和学校的有限教学资源。

(二)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金融专业课程安排与设计方面,以岗位任务为导向,结合金融从资格证书、金融机构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大赛考察的内容、从业证书考察的内容融入金融专业的课程安排与设计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方面,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得大赛、考证与课程教学相统一。

在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柜面业务、票据业务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赛项目中,票据业务、金融产品营销以及银行综合业务,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日常实训课安排与设计过程中,应结合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通过银行业务模拟仿真实训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软件开发的业务模拟平台上进行操作,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的要点,做到熟练操作,形成手、眼、脑各部位最佳地协调一致。业务流程的速度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对重要的枯燥的流程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耐力训练,更好地适应大赛,以及适应岗位的需要。

将实训课的具体设计与大赛内容相结合。教师参加一线金融业务,可以从实践中掌握一线工作岗位的需求。在金融业务日常工作中,所要安排准备的技能上有深刻的认识,如银行综合柜员岗位训练,主要包括字符录入、点钞、货币防伪鉴别、传票算等基本技能。指导教学应该具备相关方面的实战经验,将银行从业基本素质所需要的技能与大赛内容都融入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银行手工技能的具体项目练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训练学生在数字书写、点钞、货币鉴别、计算器及票据处理方面的实际能力,对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反复练习,做到熟练掌握。在字符录入和点钞的速度技巧上,反复练习,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4]通过这样一些训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解工匠精神,把每一个岗位做好做精、敬业爱岗。

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理解金融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金融行业的新业务、新系统要进行即时跟踪研究,充分理解手工技能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充分理解银行综合业务、票据处理、金融产品销售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以便正确引导学生在个人理财、银行信贷等课程学习时,结合银行实际需要,有效地进行系统训练。鼓励教师系统地跟踪大赛结果,对获奖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对金融机构的各种人才需求认真研究,并将大赛成果及经验,转化为日常教学,形成大赛和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格局。精神激励在大赛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在大赛的选拔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大赛,让学生在大赛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广泛宣传大赛的优点,比如:与高水平的学生同台竞技是人生难得的机会;各种综合能力得到广泛提升;勇于挑战,发挥潜力,展示自己;在大学四年,要积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才干和能力;等等。

三、结语

技能大赛对应用型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显而易见,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是适应金融机构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普惠型的教学改革,将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构建正确的评价和大赛实施机制,避免大赛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辙,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大赛技能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