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对曾三档案思想体系的再探析

2019-01-29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作

张 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档案馆,广东 佛山 528000)

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新中国我党档案事业的重要的开创者、奠基者、档案思想家曾三的档案思想,对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新思想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三曾担任新中国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馆首任馆长等要职[1],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于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开创、建设和发展。他提出了“关于中国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原则和方针任务的意见,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档案干部专修班、档案工作刊物和档案科研机构,积极倡导建立各级各类档案馆。在曾三的组织领导下,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国档案工作组织系统、门类齐全的档案馆网络初具规模。”[1]21在档案具体工作中,曾三重视档案各种制度建设、档案人才的培养、档案开发与利用等,其档案思想体系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得以形成,使新中国档案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人民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从国内研究曾三的档案学相关文献资料中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关注曾三对我国档案事业所做的贡献及其某一时期的档案思想研究上,而对曾三档案思想体系的系统研究几乎空白。本文拟从曾三档案工作成长经历、个人的志向性格爱好等较全面、客观地探究其档案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核心内容,对新时期中国档案发展创新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曾三档案思想的历史渊源

曾三档案思想体系的形成,与他在党的特殊时期经历了重大事件及历史考验有关。党史相关文献介绍曾三的履行这样写道:“曾三1906 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新市渡高村。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追求真理,参加革命。1926年就担任中央湘区农委秘书,从事我党电台保密、文书档案工作。”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期间他参与领导我党的电台联络,参与中共工农红军无线电通讯的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后,受命完成解决西安事变中问题的电台联络任务。1937 年他又受命返回延安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并对我党的无线电通讯事业献计献策,制定一系列文书保密的制度,特别是为确保党的电讯情报的安全性,制定了电讯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从事党的电讯情报工作为他后来成为从事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些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经历血与火考验的历程,培养了他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及独特的档案价值观、保存观、使用观,为党守史成为他终身的坚定信仰。

中央党史材料中,还有这么一段关于曾三同志履历的记载:1939年6月,党中央在延安筹建中共中央秘书处材料处,“曾三同志先后担任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处长、第二室副主任兼政治处主任、中办机要科协理员、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他的重大使命就是负责中央档案的管理工作”[1]35。在斗争极其残酷、紧张复杂的时期,他提出“人在文件在,秘书与档案共存亡”[1]35的档案思想。1946年至1949年间,著名的党中央三次档案大转移中充分彰显了他“人在文件在,秘书与档案共存亡”[1]35这种对党忠诚、至死不渝的档案思想。由此,我们找到了曾三反复强调的“档案工作姓党”的答案。

中央档案馆档案史料文献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档案三次大转移的记载,都与曾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第一次是在“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全面的内战,解放区沦陷。1947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撤离革命根据地延安,实行整体战略大转移。”[2]同年3月,中央命令曾三担负党中央所有档案文件的转移保护任务。期间,曾三同志制定了严密的档案分级和保管制度,并成立了以曾三为首的档案文件保管委员会,历经一个多月艰难万险的跋涉,曾三完成了党中央92箱档案文件的第一次大转移。中央文件经历第二次的大转移,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命令曾三同志将中央文件档案资料从山西兴县转移到西北坡。由于有了第一次转移成功的经验,曾三向中央写了《关于处理文件向中央的报告》,在报告中“曾三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和机密性,按照中央的指示对所有档案进行了四类分级清理和归档整理,将所有档案由原来的92箱精简到64 箱,全部换成铁皮箱保护,用牲口驮载。”[1]44做好核心机密档案保密运输的准备工作后,“曾三向中央汇报,1948年4月从山西兴县出发,5月顺利到达西北坡中央驻地,完成了中央档案的第二次大转移。”[2]第三大转移是在1949 年解放战争胜利后,这批又从西北坡转移到北平。曾三完成了中央机要档案材料三次大转移,因为处理及时,中央重要的文献档案资料得以完整保存。这期间曾三已经为新中国的档案事业谋划蓝图,制定了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分类、借阅等规章制度,后面成为我党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的文件均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曾三档案思想体系随之成熟、升华。他后来回忆这三次档案大转移,动情地说:“这部分档案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成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党史的珍贵史料。期间摸索出来的方法,成为党员和干部管理档案的活教材。”[1]44

曾三档案思想体系的形成还与他的坚定信念、对档案的热爱情怀以及由此产生的崇高精神追求等个人因素也有着直接的关联。曾三撰写的文章《应当热爱并做好档案工作》深切表明了其对党的档案事业的热爱之情,并表明自己愿意为党的档案事业为之奋斗终生的夙愿[3]。

1955年4月24日,新中国举办第二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身为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他在会上明确了从事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档案工作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这一岗位上工作的人,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应该重视自己的工作,不管你怎样感觉别人不重视这一工作,你自己应该坚定地重视它和热爱它。我们要相信,档案工作必须做好,党把我们这样的人分配做档案工作,就是因为党的事业需要我们,因此我们就应该下决心做好这一工作,并且做一辈子”[2]。正是由于这种对档案工作执着的热爱,他才能经受战争残酷的考验,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把我党珍贵的档案资料保存下来。他忠贞于党的档案事业,没有居功自傲,新中国成立后,积极谋划新中国档案事业,潜心研究各种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参与制订了一系列新中国档案工作大计方针、管理办法和基本原则。

二、曾三档案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姓党”,档案管理需建章立制,依法治档

我党的档案工作“姓党”是曾三档案思想的核心。他从事新中国档案事业起,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认为“用档案说话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样才说得准、说得清、说得硬,也才说得好。”[2]

一个国家的管理靠法制,一项工作的管理靠制度。曾三作为我党档案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尤其是他担任国际档案局局长期间,结合当时我国我党的国情党情,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从建立文书立卷归档制度和档案室工作制度开始的档案事业建设的制度与理论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的制度对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档案是经历残酷复杂的战争背景下建成而成的,曾三从管理我党档案开始,就对依法治档格外重视。早在1950年曾三就亲自起草了一份《我们的材料工作的现状及我们对今后材料工作意见》给当时中央,这份报告提出了三点意见:“把处理材料与保管材料分开成立两个科;由中央另行成立档案局;全国公开报刊资料由中央宣传部图书馆收集保管;秘书处不宜录用大量非党大学生”这些措施建议初步勾画出曾三对制度管理档案的期盼。

1947 年,曾三发表《中央秘书处材料工作总结》,首次从理论上提出“文件归档”的工作制度。1957年7月,作为党的十二大中顾委委员,他又提出了“档案是国家的财富,必须由国家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分别集中保管,才能将管家的全部档案财富完整地保存下来,便于利用”[2],依法治国、依法治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党档案事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下,不断发展壮大的。“1954年12月,曾三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他亲自起草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4]使机关文书档案处理、归档系统化有章可循。

好的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和关键。1954年,曾三在担任国家档案局首任局长期间,多次亲临全国各地调研,摸清中国档案工作的现状,积极向国务院提出各种改进新中国档案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和建议,并代国务院起草《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央档案馆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1956 年4 月16 日,国务院颁布这个《决定》,成为第一个全面建设新中国档案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个《决定》中,把机关档案室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优先位置。之后,国家档案局还派出工作组到一些省(市)进行调查了解。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研究起草《国家机关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国家机关一般档案材料保管期限暂行规定》《关于几项在归档文书材料的销毁暂行规定》等三个文件草案,并下发各地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后形成制度。”[4]

建国初期,曾三亲自参与起草的系列文件,成为我国档案建设和发展纲领性的文献。

(二)重视培养对党的档案事业忠诚的人才的培养,建立档案人才梯队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百业待兴,人才紧缺。曾三长期从事档案工作中,深知人才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依托高校进行档案专才的培养,健全档案管理人才教育体系。

1952年在曾三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新中国首个档案专修班,成为新中国我党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摇篮。1953 年5 月,曾三在给杨尚昆的信中这样提到“继续扩大人民大学档案训练班培养人才”,之后,这个专修班逐渐扩大,1953年7月专修班改为档案专修科,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直接领导。1954年10月,国务院与教育部共同决定将专修科扩大成为历史档案系。“此后在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1958 年至1962 年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班、历史档案学就培养了档案专业人才690 人。”[4]到新中国成立70 年的今天,档案学已发展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也成为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重要核心基地。

曾三在建设档案人才梯队的同时,非常重视解决各种阻碍档案人才发展的问题。1956 年4 月12日,他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大家都说目前档案人才队伍的情况是一少、二低、三流动。这些问题应当加以解决。干部少,我们要争取编制,要求组织部门调配干部。干部水平低,主要靠加强干部的培养训练来解决,除了人民大学档案系要做这一工作外,各地自己应该举办训练班,并加强在职干部的业务学习,积极解决地这个问题。这方面还希望各省同志回去后,多创造经验,以便又多又好地举办训练班。关于干部流动问题,完全固定比较困难,但是应当做到比较固定,比较专业化。我们应该教育档案工作干部,使他们知道档案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要经常关心档案工作干部,关心他们业务、思想的提高,同时还要适当关心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使他们安心工作。”[4]曾三对档案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他担任中央档案局要职期间,每到基层调研,提及人才时就强调:从事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就规定你必须在政治上要有坚定的立项信念;在思想上必须有高尚的情操。他还多次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全国档案工作大会上,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在选用档案人才时注重政治标准,要选“认认真真干、扎扎实实干,按党的规矩干,绝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必须服从事业需要、听从组织安排,按党的意志干,绝不能想干就干、想不干就不干。”[3]

此外,曾三还为培养档案人才,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在1980年初,曾三不再担任国家档案局的要职,他以顾问身份,多次写报告给中央,要增加档案建设和发展的费用。从当年的《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科目》中发现,就增加了“档案科研经费”“档案教育费”等项目经费的拨付。曾三还不断呼吁解决档案人员的职称评定待遇问题,建立档案人才保障体系。经过不懈努力,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得到了国务院批准,档案专业人员职务职称评定制度得以建立和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对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重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的保护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利用。解放战争时期,曾三始终坚持所有档案都是有用的理念,起草了《中共中央秘书处借出文件办法》,强调“档案整理和保存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要便于革命需要的借阅,提高档案的使用能力”[4]。新中国成立后,曾三的档案思想有了新的升华。他向中央提出和平时期,随着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要大胆开放历史档案的建议。他反复强调“档案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档案价值的转化”[2]。根据国情,曾三在1958 年再次提出“利用为纲”的档案方针。1959年6月,曾三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积极开展档案资源的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档案新方针政策。在曾三亲自筹建和领导下,国家历史档案馆于1959年10 月8 日在北京开馆,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为历史档案馆题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三在《恢复征集报告》中呼吁档案征集工作应该尽快恢复。在曾三的亲自领导下,全国开始征集各种有价值的历史档案资料,各地档案馆编研出版历史文献或举办历史图片展览。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1980年5月,曾三起草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意见》,详细地分析了科学文化机构在科学研究、历史研究方面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利用。曾三认为“开发利用好档案资源就是为让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保证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5],保证档案能最大化被利用,发挥其历史文化作用。

三、结论与启示

曾三的档案思想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档案工作姓党”,它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创新性、实践应用性,同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特别是当下面临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要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打造政治上忠诚可靠的档案队伍。

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国策。依法治档是依法治国和档案发展使然。凡制定或修订重大制度都必须有法可依,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正确实施,绝不能图省事、走捷径,突破法律边界。制度创新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既要旗帜鲜明坚持重大原则和方向,又要积极吸纳基层经验,充分尊重实践。从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档案专业开始,经历了改革开放40 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有开设档案学本科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就有33 所,其中26 所高校有档案学硕士点,6 所高校有档案学博士点,我国我党档案人才不断壮大发展。全国的档案干部也实行了专业职称的评定,并列入国家工资序列,档案专业人员各项政治待遇与生活待遇得到保障。这些都是曾三的档案人才观给我们最好的启示的落实。重视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仍对今天和今后档案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曾三档案利用与开发的理念,充分表明档案作为社会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应被充分利用和开发,档案人应在坚持传统职责的基础上,放眼未来,积极构建档案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在新形势下,重温和进一步研究探索曾三档案思想体系对促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非常有必要。我们可以借鉴曾三档案学思想理论观点,同时,学习他从长期从事档案、情报信息工作的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以及学习他领导中国档案事业飞速发展中的基本经验做法。作为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者更应发扬曾三对档案事业孜孜以求、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