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职业精神的泛研究聚焦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展望

2019-01-29高仁甫

职教通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护士精神职业

高仁甫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护理教学部,上海2002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以确保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时代,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水平,就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建设。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强调,“要重视护士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014 年,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体现护理专业的内涵和价值。作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力军,护士承担着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士的职业精神与其提供的护理水平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的根本,还是“生物—医学—心理”医学模式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必然要求。

目前,关于护士职业精神缺乏权威的内涵界定,相关研究凤毛麟角,尤其缺乏实证研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职业群体队伍的不稳定及人才流失现象客观存在,临床护士工作倦怠及职业满意度不高等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医学教育、护士职业精神的发展,护士职业精神的培养急需得到重视。明确和厘定护士职业精神的内容构成,为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将被越来越多的护理研究者所重视。

一、职业精神的研究起点与研究领域

从中国知网现有文献可以看到,国内关于职业精神的研究从1920 年开始,但一直到1990 年,喻梦林在《中学教师培训》杂志发文提到“培植教师的职业精神”,才开创了以“职业精神”为题发文的先河。随后,陆续有学者就不同的职业论述其职业精神,如姜维茂(1994)《浅谈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刘线荣(1994)《浅议图书馆员敬业乐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李耀(1995)《浅论高校资料室人员结构和职业精神》、张明哲(1997)《文秘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张钦楠(1999)《全球化时代的职业精神》、陈亚菲(1999)《城建档案工作职业精神之我见》、王明旭(2000)《试论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及姚先桥(2001)《从一小护士谈职业精神》等。然而,这些研究都不够系统,也不具有权威性,因此没有产生较大影响。2003年,章仁彪对各行业的职业精神作了总结,认为爱岗敬业是职业精神之集中体现。[1]翌年,刘德恩教授从国际比较视野提出,日本职工的职业精神首先来自职业学校的培养,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从发展方向、定向教育、结果考评等环节开始接受职业精神培养。[2]这些研究对我国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启示,职业教育界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关注职业精神。2006 年,葛为群首次从高职德育的角度谈职业精神的建构,高职教育领域也开始对职业精神进行研究探索。[3]在高职教育界,系统研究职业精神的当首推华东师范大学的匡瑛。她基于多重视角,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职业精神的内涵、构成要素、如何培养等论文,如《职业精神之国内外研究述评》《职业精神的概念界定与辨析》《浅析美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等。此外,陈长生也在高职教育领域研究“职业精神”。他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岗位、技能为本”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才层次,其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高职教育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内容。[4]

二、职业精神的研究现状

(一)职业精神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界对职业精神概念的认识还未统一。有一些学者认为,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是人们在职业中主动地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的内核动力,包括对职业的理解与人文思想、职业中体现的道德行为等。邱吉认为,道德规范是职业精神的集中表现,而职业精神则包括敬业、诚信、公道三个方面。他认为,职业精神是基于长期职业活动的提炼,为职业界共同认可的一种职业情操,是由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认识、态度、理想、责任及伦理道德等综合而成的精神品格。[5]学者王伟讨论了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并认为“后者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6]郭琴(2011)认为,职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的基础,是一种内在素质;另外,职业精神应视作职业素质的内核,是构成职业素质的要素之一。[7]黄红英(2012)认为,职业精神与人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特定的职业特征,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能源,是以职业理想为前提,以职业道德为支柱,以敬业、奉献、自发承担义务为重点的职业价值观。[8]还有学者认为,职业精神的构成包含三要素:职业理想是从业个体职业精神的核心魂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心理倾向,是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职业纪律是某个职业范围内的从业者应该遵守、行业公认的行为准则,也是职业精神形成的标志。也有学者则认为,职业精神的构成有四要素,即“理想、良心、态度和作风”,其中,职业理想是职业精神的内在灵魂,职业良心是自然基础,职业态度为其外在表现,职业作风是职业精神形成的根本标志。

(二)职业精神的内容研究

不同行业职业精神的共同点在于其从行业的职业特色出发,在长期的同一职业活动中形成。职业精神代表了各行各业职业人的不同价值观,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断有学者开始尝试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职业精神的内容构成及评价。陈恺(2015)等人在医、护、患人群中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构成开展了调查研究,得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诚实”“关心患者健康”“体现道德规范”等33 个项目能够有效“判定和评价”医师的职业精神。[9]伍强瑞(2015)等研究了旅游业导游岗位的职业精神构成,主要以开放式访谈为主,经过分析得出,旅游行业导游岗位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包含8个一级维度,分别为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在这其中又分为28 个子维度。[10]安洪庆(2012)使用自编问卷对医学院在读学生的职业精神理解进行测评,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的不同指标来了解测试对象对与患者交流的态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态度。[11]陈江华、蓝蔚青(2016)对上海市10所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12]林幸福(2015)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进行了现状分析,描述其问题表现并分析了成因。[13]但是,关于职业精神的实证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落脚点为职业精神的现状而非职业精神的内容;二是问卷简单地将职业倦怠、职业成熟度等等同于职业精神,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职业精神的内涵,有待改进。

关于职业精神的内容,某些特定行业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如公务员、律师、教师、记者、警察、图书馆员及医生等,这些研究为后续其他行业的职业精神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马宝晶(2013)以公务员为研究对象[14],张晓锋(2008)以新闻工作者为研究对象[15],从不同视角研究职业精神的内容。杨冶文(2010)提出,每一个职业都应有其自身独特的职业精神,在确定律师职业精神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职业精神概念上的逻辑层次、律师制度的国家背景、时代的要求”等因素,提出“尊重事实、信仰法律、不媚流俗、不畏权势和服务和谐社会”应该是当代中国律师的职业精神。[16]梁惠茵(2013)认为,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在深刻认识和严格遵守教师职业规范之后,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行为、风范、精神品质和人格特征。[17]黄政钢(2014)指出,警察的职业精神是在长期公安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共同意识、崇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它是警察的从业准则和警队的精神标杆,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原则和指导思想。[18]肖希明(2004)认为,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三个方面,理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良心和信誉共计七个要素。[19]另外,李杰(2011)研究图书馆的职业精神时,主要从“服务创新、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四个视角展开。[20]李本富(2006)指出,医生职业精神的内容包含认识、情感、态度、理想、意志、良心、荣誉、责任、作风和信念等。[21]崔文彬(2014)也以医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主旨分析等方式,得出卓越医师的职业精神内容包含道德品质、行为和人际交往等三个层面16项指标。[22]

三、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主要强调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白联缔等人基于人文视角认为,“护士职业精神的精髓是敬业精神,首要条件是责任心”。[23]关于“护士职业精神的内容构成是什么”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主要是基于经验总结的质性研究。学者黄瑛结合国内护士职业精神面临的问题提出,“护士职业精神是从业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素养等”。[24]另有少量的实证量化研究,一方面,借鉴了国内医师职业精神的部分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也开始尝试对国外护士职业精神的相关量表进行本土化修订。学者李思文(2015)尝试翻译并编写汉化版的Weis 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修订后该量表分为“提供照护、行动主义、信任、职业特性、公平正义”五个维度共计26个条目。[25]

国外对于护士职业精神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精神的意识、立场和行为三个方面,且研究多集中于如何测量护士的职业精神水平,比较权威的有霍尔职业精神量表(HPI)、米勒的职业精神车轮模型(BIPN)、Hwang 的护士专业价值量表(NPVS)及Fantahun 的护士职业精神问卷等。霍尔认为,护士职业精神属于一种态度,可从护士专业技能等五个维度来测量护士职业精神水平的高低。[26]学者米勒建立了车轮模型。在车轮模型中,护士职业精神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能否胜任、继续教育、护士职业道德、在专业团体中沟通学术观点、社区服务、专业知识理论的运用、科研、自律性。[27]在此基础上,米勒进一步完善了护士职业精神量表,将职业精神分为九个维度48 个条目。[28]韩国庆熙大学学者Hwang研制了护士专业价值量表,主要用来测量护士的职业价值,包括29 个条目,得出5个因子:对专业的自我概念、社会意识、护士的职业精神、护理服务角色和原创性护理。[29]Fantahun等在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Regist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访谈,编制了护士职业精神问卷,包括五个分量表、八个维度共34个条目,偏重测量护理人员对职业精神概念的态度。[30]

四、护士职业精神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发现,国外关于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更多地将职业精神融入整个护理行业,对其概念、理论和测评工具的研究相对较多,且已开始从不同视角对护士职业精神的内容进行量化研究,有些测量工具已日趋成熟。目前,国内对护士职业精神的理解多停留在个人方面而非群体或行业的角度,关于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概念、现状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将护士的职业精神当做特定人群的素养、本领,对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大多属于现状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探索,主要集中于道德、人文关怀、社会服务和护理能力素质方面。相较于国外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内有关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起步较晚,认识还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对职业精神概念尚未进行明确界定,与职业伦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交织在一起,存在着概念混淆及互用的问题,部分研究还比较片面。就护士职业精神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而言,目前也没有比较权威的界定,还未达成广泛的共识;同时,系统的量化研究还比较缺乏,鲜有研究采用具体的数据反映护士职业精神的现状。

在2019 年5 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各国政府达成一致,将“2020年作为护士和助产士年”,未来,对于全球护士而言,将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作为医疗保健领域中最大的职业群体,护理工作者越来越成为全球卫生保健的中坚力量,在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方面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研究者的重视。从职业精神的泛研究聚焦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领域,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四个方面:首先,应该更加聚焦护士职业精神的内容研究,即究竟什么是护士职业精神、护士职业精神包含哪些构成要素等,这一方面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其次,应该在文献梳理和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量化研究,要考虑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在借鉴国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参照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结合护士的从业环境和职业特点,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针对性较强的研究工具,这将会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再次,就护士职业精神的内容构成而言,应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探索性和验证性的研究,为护士职业精神构成要素的划分提供依据,以增强说服力,而基于该视角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也还具有较大的空间;最后,就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的研究实践方面而言,要在提高国内外护理分析和评判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在护理各领域实践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护士精神职业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