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理学教学中动物实验伦理教育的思考

2019-01-29张琼郭果毅刘婷曾春姣

智慧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药理学福利伦理

张琼,郭果毅,刘婷,曾春姣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学科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1]。而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实验动物的伦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理学课程是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医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都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研究和验证。笔者在进行药理学课程教学时发现,学生对待动物实验不能端正态度、不明白动物实验的价值、忽略实验动物的痛苦、甚至存在伤害实验动物等不规范行为,教师更侧重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忽略实验动物伦理的教育,导致学生对实验动物的福利问题关注不够,不利于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实验动物伦理教育,促进学生关注实验动物福利,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素质进行了探讨。

1 药理学教学进行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动物学家William Russell和微生物学家RexBurch最早提出了科学研究中3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已得到广大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认同[2]。1966年美国出台了第一部对实验动物福利的法律《动物福利法》。随后各国相继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或进行立法,以监督和管理实验动物使用情况[3]。2006年,我国出台《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指出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及使用单位应设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或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等),审查和监督实验过程是否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原则[4]。

我校药理学课程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高职生,开展多项药理实验,涉及动物有家兔、小鼠、大鼠等,每年消耗的实验动物数百只。虽然我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但并没有单独开设实验动物伦理学,因此学生获得实验动物伦理学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而实验动物伦理教育则是医学伦理教育的启蒙和有力补充。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动物伦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医德素养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生命教育观,同时促进医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2 目前药理学教学中实验动物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实验目的及步骤不明确

高职学生对待实验课非常积极,但是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经常忽略实验目的,不熟悉实验步骤,常常过度延长实验时间,甚至出现错误操作,导致实验动物遭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并影响实验结果。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害怕进行实验操作,不能及时解除药物的毒性,导致实验动物的死亡。

2.2 学生基本技能不过关

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操作技能不扎实,比如动物的抓取固定,动物的常见给药途径的操作,动物的麻醉等基本操作不过关,导致后续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并增加实验动物的痛苦。例如直接手提家兔双耳导致家兔瘫痪,固定用力过猛导致动物窒息死亡,当动物不配合时粗暴强行操作,注射药物外漏引起动物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等。

2.3 学生实验结束工作不到位

药理学实验结束后,学生处死动物的方法不人道,没有进行安乐死。在其它动物面前,处死已做完实验的实验动物,引发其它实验动物焦躁不安。随意将死亡动物和存活动物置于同一笼中,使得动物尸体被同类啃食。没有将实验动物及时送回笼中,而是拍照或者戏虐动物。以上的行为都缺乏对实验动物的尊重,有悖于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建立。

2.4 学校及教师忽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

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规范。教学人员也没有特别关注动物相关福利,在动物运输、饲养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保护措施。教师没有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实验结束后也疏于管理,导致实验动物不必要的伤害或者死亡。教学人员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实验动物伦理的教育以及实验动物福利的宣传。目前部分学生没有从思想上、心理上重视实验动物生命,只是将其视为一种为了取得实验成果必需的工具[5]。

3 药理学教学融入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途径

3.1 加强师资队伍实验动物伦理素质的培养

药理学教师对动物伦理的重视以及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操作都会对高职学生实验动物的伦理素质培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学校相关部门需要对教学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实验动物福利和相关伦理法则,认真执行3R原则。教学人员对实验动物的用量应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利用资源,比如关联度大的实验可以进行整合,避免实验动物浪费。在实验动物的运输和饲养中,准备必要的食物和饮用水,改善动物活动空间,保证实验动物良好的机能状态。教师应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护动物的伦理意识。

3.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

药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一年级高职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动物实验,正是开展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绝佳时机,不仅保护实验动物,更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要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实验在当代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药理毒理研究、新药研发等[6]。但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动物实验应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原则,避免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动物的牺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动物福利的相关知识。教师可在药理学实验室张贴宣传保护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福利原则等标语,营造善待实验动物的良好伦理氛围。

3.3 遵守3R原则,优化实验设计

3R原则即为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三个词语的英文首字母[7-8]。3R原则被认为是解决动物实验和其引发的伦理冲突的可行性方案。既没有完全否定动物实验的必要性,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实验动物生命的尊重[9]。教学人员需要统筹安排实验内容,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组合。我校药理学教学中尝试引入模拟仿真动物实验系统,来减少活体动物的数量,例如利尿药的实验采用模拟系统来进行演示等。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实验视频、微课演示来代替活体动物实验。一些操作要求较高的实验则通过教师示范的形式来开展。另外教师提前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3.4 在课程考核中加入动物伦理考核

传统的药理学考核只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不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沦为形式,我们在药理学实验考核中纳入了实验动物伦理考核[10],比例占30%左右。动物实验伦理考核项目涵盖以下几项内容:是否了解动物福利“5F”原则;是否了解实验动物“3R”原则;抓取或者保定动物的动作是否规范;有无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有无粗暴进行实验操作行为;是否关注实验动物的临终关怀等等。通过考核,让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贯穿于药理学教学的全过程,并作为常规要求深入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

4 结语

在药理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素质,一方面需要学校实验动物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物福利,传授实验动物伦理相关知识,规范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建立善待动物、关爱生命的正确伦理观念,从而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只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在今后的医疗岗位上真正关心和尊重患者,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

猜你喜欢

药理学福利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艺术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Take Away Pizza ?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