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无名氏词研究文献综述

2019-01-29赵晓莹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名氏词作价值

赵晓莹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1)

宋代无名氏词指两宋时期出现的作者姓名失传的词作。刘尊明通过对《全宋词》中作品的文本解读及量化分析,统计得出宋朝的无名氏词约有1590首,占《全宋词》作品总数(21055首)的7.5%。

宋代无名氏词题材内容广泛,包括祝颂词、交游词、咏物词、人物词、亲情词、闺情词、羁旅词、游仙词、世相词、生活词、科举词等,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内容题材的广泛、创作群体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造成宋代无名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从题材构成、艺术价值等方面来看,宋代无名氏词是当今宋词研究以及词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然而历代词评家极少注意到宋代无名氏词,相关的评论或研究少之又少。

据刘尊明考察,“除了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掘的唐五代无名氏词成为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之外,其他历代无名氏词较少有人问津”[1]。宋代无名氏词更是乏人问津,根据对吴熊和所编《唐宋词汇评》的分析,宋代无名氏词中只有50首曾被词评家评论过。在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宋代无名氏词也是一种近乎被忽略的存在。

在儒家的批评传统之中,孟子的观点是听其言、读其文,因以窥其心而知其人。因此孟子提出两个文学批评研究方法:一个是“以意逆志”,一个是“知人论世”。两种批评方法中,“作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知人论世”将读者、作品、作者、时代四个重要因素联系起来,从人学与史学的双重维度观照文学活动,对后世文艺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知人论世”这一批评方式的弊端在于过度强调作者的中心地位,从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在这种文学批评传统影响下,人们总是习惯性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要经过“知人论世”的批评,才能得到理解和欣赏。无名氏词的作者身份缺失,历代词评家们便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造成了两宋无名氏词乏人问津的现状。

目前学术界关于两宋无名氏词的研究寥寥无几,只有刘尊明于2017年发表在《词学》《深圳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徐州工程学院学报》上4篇关于无名氏词用调方面的学术论文,即《宋代无名氏词所用词调的数量与成就》《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之考辨》《宋代无名氏词中的孤调及其词史意义》《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及其创调成就》。另有谭新红于2015年发表在《河北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宋代无名氏词刍议》和谢永芳、曾昭海于2016年发表在《中国文化研究》的《论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

谢永芳与曾昭海的《论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2]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根据对《全宋词》的统计,在宋代无名氏词作中,与历代有名氏文人词作互见,尤其是与宋代有名氏文人词作互见的,有200余首。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的编选者对宋代无名氏词的肯定。作者提出应客观理性地探究宋代无名氏词的价值,不能因为作者身份上的不确定性,而随意执行不同的判断标准。在历代词体文学中,宋代无名氏词数目最多,至少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局面。谢永芳与曾昭海的这篇论文对提高宋代无名氏词的关注度具有积极意义。但单纯以词选本的互见现象来判断作品价值的做法多少含有主观臆断的色彩,论文未从无名氏词文本角度作更深入的考察与分析,这是该篇学术论文的不足之处。

同样从宏观视野把握宋代无名氏词的,还有谭新红于2015年发表在《河北大学学报》上的学术论文《宋代无名氏词刍议》[3]。作者从“作品的价值应该更重于作家”的角度说明作者佚名并不等同于作品不重要。谭新红在文章里探讨了佚名原因、流传过程及思想艺术价值。关于词作佚名的原因,文章中提出了受文体观念影响不署名、讽刺时政之作不署名、狭邪淫靡之作不署名、女性作家多不署名、隐逸词人甚少署名等观点。根据谭新红的统计与分析,宋代无名氏词主要来源于词选与类书,另外在史书与笔记小说中也有大量选录。从史书、类书与选本大量地收录宋代无名氏词的现象可以看出,这些作品在当时应该有着不小的名气,它们或许是因为审美艺术价值被选本选取,或者是因为实用价值被类书和选本采录,但是在这之后的接受过程中却乏人问津。关于宋代无名氏词的价值,谭新红的论文就部分词作的内容题材作了一定分析,但未进行系统化的细致探究。

除了未引起词评家的关注之外,在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无名氏词也是一种几乎被忽略的存在。刘大杰成书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第一部关注无名氏词的文学史。“无名氏的作品,散见于诸家笔记或词话书中者尤多。在曾慥的《乐府雅词》里,无名氏的作品,就有一百首之多,并且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编者眼光的选择而流传下来的,他们的艺术价值,并不比那些学士大夫之作要弱多少,同时,那被编者淘汰的作品,想必是更多。”[4]

以上2篇关于宋代无名氏词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考察与分析,整体把握无名氏词的概况,给予无名氏词思想艺术价值较高的肯定。但对文本自身的关注度不够高,将文本自身作为出发点来探讨无名氏词的价值意义,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

作品的关注与文本解读是我们发掘宋代无名氏词思想艺术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刘尊明于2017年先后发表了4篇关于无名氏词调方面的学术成果,4篇论文都是回归作品文本内部的研究,从词体的本质特征入手,着眼于词调角度探究发掘无名氏词的价值意义。

在《宋代无名氏词所用词调的数量与成就》一文中,刘尊明经过严格谨慎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宋代无名氏词沿用唐宋时期已有旧调,共计188调,“首见和仅见宋无名氏词的新调共计118调;在宋无名氏词所用118个新调中,首见无名氏词而有宋代词人沿用的常用调共41调,仅见无名氏词而无宋代词人采用的孤调共77调”[1]。另外,无名氏词在用调方面进行了创新,套曲与集句皆有,小令与中长调所用数量相持衡,为唐宋词调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尊明的另一篇学术论文《宋代无名氏词中的孤调及其词史意义》亦是从词调方面来探究宋无名氏词的创作成就,着眼于宋代无名氏词所用词调“孤调”。在历代词作所用词调中,“仅见于宋代无名氏词所用“孤调”达77调之多,占宋代无名氏所用词调总数的比例为25%,占宋代无名氏所用新调的比例高达65%”[5]。刘尊明将宋代无名氏词所用“孤调”分为三大类:采自民间的新声之调、赋咏本调的创始之调、歌舞相兼的歌舞剧曲。在该文末,刘尊明分析了两宋无名氏词孤调所形成的原因及词史意义,肯定宋代无名氏词所用孤调对宋代词调的发展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丰富了宋代词曲的艺术形式。

刘尊明在论文《宋代无名氏词中的首见词调及其创调成就》[6]与《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之考辨》[7]中,对宋代无名氏词中的首见词调及其创调作了细致严谨的考辨分析,不仅归纳了首见词调的创调特征,还考察了首见词调雅俗共赏的审美风貌。刘尊明认为两宋无名氏词在用调和创作上,民间词的俗艳谐谑和文人词的清雅委婉形成对照呼应,呈现出灵活多样的艺术特征。

以上6篇关于宋代无名氏词的研究成果中,谢永芳与曾昭海的《论宋词中的无名氏现象》与谭新红的《宋代无名氏词刍议》都是从宏观视野整体把握宋代的无名氏词,但是研究程度不够深入,且是从文学现象学和传播学的角度认识无名氏词,对于无名氏词文本自身的研究与考察做得还不够充分。刘尊明4篇关于宋代无名氏词用调的文章都是回归到文本内部研究,从词体的本质特征入手,探讨了宋代无名氏词用调的创作成就,肯定了无名氏词用调的贡献。

目前学术界有关宋代无名氏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或为“刍议”式的概论,或视之为“现象”加以初探,或从用调创调的角度进行专题考察,系统性和深入性都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在作品的文本分析和审美艺术研究方面还留有广阔的空间,有待于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词作本身出发进入这一领域,系统深入地探究宋代无名氏词的思想艺术内涵,挖掘出宋代无名氏词的思想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无名氏词作价值
“我没有名字,也无家可归”——关怀城市“无名氏”
我所认识的民国作家无名氏
致无名氏(外二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小黑羊的价值
签名
放大你的价值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