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遂平妖传》中双音名词的结构特点

2019-01-29赵红兴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音词根语素

赵红兴

(济宁市兖州区统计局,山东济宁272100)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摩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文本中有丰富的双音名词,展现了近代汉语中名词的一些特点,其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鉴于其构词的特殊性,本文不列入复音词的统计数据中。文中数据均不包括专有名词。

从构词上来看,《三遂平妖传》中的双音名词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一、单纯双音词

单纯双音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的复音词,组成复音词的两个汉字只表示读音,意义上并无联系,而且不能分开来解释。《三遂平妖传》中的单纯复音词包括叠音词和联绵词两类。

(一)叠音词

叠音词是指由同一个音节重叠而构成的单纯词。在《三遂平妖传》中只有两例。

烟烟焰焰卷昏天地,闪烁红霞接火云。

(二)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不可分割的单纯词,即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只表读音,不表词汇意义,而且表示联绵词的两个汉字不能分开解释。我们根据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之间的语音关系,把联绵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双声兼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四个类型。

1.双声名词

双声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1)戴一顶木瓜心攒顶头巾,穿一领银竺似白纱衫子;系一条蜘蛛班红绿压腰,看一对上黄色多耳皮鞋。

(2)看看穷得篮缕,去求相识,在家里只说不在;日常里认得的,只做不看见。

2.叠韵名词

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部相同。

(1)渐渐收那水入葫芦里去了。

(2)众人听得,慌忙回转头来看时,却是一个和尚,身披烈火袈裟,耳带金环。

(3)早间与贼兵见阵,不提防王则阵里起一阵恶风,雷声闪电,霹雳交加,飞砂走石,打得阵势散乱。

3.双声兼叠韵名词

双声兼叠韵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韵部相同或相近。在《三遂平妖传》中只有一例。

水手道:“告郎中,方才小人去井上看验,约有三五十丈深浅。若只恁地下去,多不济事。须用爪扎辘轳,有急事时,叫得应。”

4.非双声叠韵名词

(1)水晶壶内,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盏,供熊掌驼蹄。

(2)为餐虎肉双睛赤,因刺麒麟十指青!

(3)淳于梦入南柯去,庄周蝴蝶亦相知;世上万般皆是梦,得失荣枯在一时。

(4)小官斋僧布施五十余年,今日遇得这个圣僧罗汉!

二、合成双音词

合成双音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其中有词根语素按语序构成的复合式名词,有词根语素加词头或词尾构成的附加式名词,还有重叠词根构成的重叠式名词。

(一)复合式名词

我们根据各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把复合式名词可分为联合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补充式等五类。

1.联合式

联合式名词构成语素之间是并列关系,由两个相同、相近或是相关语素结合而成。构成方式有:

A.名+名=名

(1)唬得王则大惊,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2)夫妻二人吃了数杯,收拾了家火歇息了。

(3)小人有缘遇得姑姑,若救得卜吉牢狱之苦,出得井去无事时,回家每日焚香设位,礼拜姑姑。

(4)我这里人马不用粮草,亦不须屯扎。有急用便用,不用便收了。

B.形+形=名

(1)君起早时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东京多少富豪家,不识晓星宜到老。

(2)众人家中都有老小,适才见样了么!

(3)妖邪法术果通灵,赛过仙家智略深;且看永儿泥腊烛,黄昏直点到天明。

(4)高头马上,破法长老胜似活阎罗;刀剑林中,行刑刽子犹如追命鬼。

C.动+动=名

(1)永儿道:“告爹爹,奴奴自在里面,只不出来门前听做买卖便了。”

(2)便是穿衣吃饭,动辄要人,人若问他说话时,他便依人言语回答,因此取个小名叫做憨哥。

(3)三个叫了安置,就在外面宿歇,先生自进里面去了。

(4)温殿直道:“说得有理,你年纪大,终是有见识。”

D.代+名=

这种形式在《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例。

自从这日为始,缸里米也常常有,员外自身边也常有钱买酒食得吃,衣服逐件置办。

2.主谓式

主谓式名词构成语素之间具有陈述关系,如同语法结构中的主谓关系。

(1)小二道:“你又不眼瞎,眼里又无脚裂,你的床自在这边。”

(2)妖邪异术世间希,五雷正法少人知;世上若交邪作正,天地神明必有私。

(3)日前积恶在心怀,妄言天地降非灾;从前作过亏心事,至今兴没一齐来。

(4)夜来妖星出现,正照双鱼宫,下临魏地,主有妖人作乱。

3.动宾式

动宾式名词构成语素之间具有支配关系,如同句法结构中的动宾关系。

(1)人丛里见一二伯人中间围着一个人,头上裹顶头巾,带一朵罗帛做的牡丹花,脑后盆来大一对金环,曳着半衣,系条绣裹肚,着一双多耳麻鞋,露出一身锦片也似文字,后面插一条银枪,竖几面落旗几,放一对金漆竹笼。

(2)戴一顶木瓜心攒顶头巾,穿一领银竺似白纱衫子;系一条蜘蛛班红绿压腰,看一对上黄色多耳皮鞋。

(3)每个解库内用一个掌事,三个主管。

(4)但有挂搭僧到寺中,知客不曾敢留过夜,若是观察赶到寺中,必然认得此僧,何不便捉了,却来这里讨人?

4.偏正式

偏正式名词构成语素之间具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构成方式有:

A.名+名=名

(1)前面是板桥八角镇,过去便是郑州大路。

(2)洞房花烛,分明织女遇郡罗;帘幕摇红,宛是观音逢八戒。

(3)员外与先生将着手径进书院内,四顾无人。

B.形+名=名

(1)三人辞别了婆婆、永儿,当时瘸师引着路约行了半里,只见一座高山,瘸师与三人同上山来。

(2)感谢姑姑美意。休道是值钱的物事,便是不值钱的,把去井上做表正,也免我之罪。

(3)禅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C.数+名=名

(1)文招讨沉吟了半晌,方才想得起来。

(2)香焚宝鼎,花插金瓶,四壁张翠幕鲛绡,独早排金银器皿。

(3)永儿与众人道了万福,向着婆婆道:“告娘娘!奴奴教这大郎一件法术,请娘娘法旨。”

D.形+动=名

(1)公差道:“奉知府相公严命呼唤,请即那步。”

(2)小娘子!好交你得知,一个月前,这里捉了两个细作,官府行文书下来,客店生不许容单身的人。

E.数+量=名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F.数+动=名

江上群鸳翻覆,空中鸥鹭纷飞,长空六出满天垂。

G.副+动=名

(1)你趁如今出去,见一两个相识,怕赚得三四伯文钱归来,也过得几日。

(2)我有一件事,又是我的不是。我们大妻两个方得快活,我看女儿做作不好,一时间见不到,把他来坏了。

H.名+动=名

(1)没两年,一个家计甚是次第,依先做了胡员外。

(2)想昨夜那厮一路上把言语撩拨我,被我略用些小神通,虽不害他性命,却也惊得他好。

(3)银河耿耿,玉漏迢迢。穿营斜月映寒光,透帐凉风吹夜气。

I.动+名=名

(1)寂寂孤禽,嗟古木声催过客。

(2)唤养娘:“且扶我去卧房中将息。”

(3)王则道:“若足要知虚实,可交人士下战书,便知端的。”

J.代+名=名

(1)人言左道非真术,只恐其中未得传;若是得传心地正,何须方外学神仙。

(2)婆婆道:“你们可牢记取,他日异时可来贝州相助,不可不来。”

K.动+动=名

(1)如有容留来历不明僧人,及窝藏隐匿不首者,邻佑一体连坐。

(2)我们奉知州相公台旨交害你,却不干我们事。明年今月今日今时是你死忌!

5.补充式

补充式名词的两个构成成分一个是主要成分,另一个成分为补充说明。构成方式主要是名+量=名。

(1)睡到五更起来,洗漱罢,吃些饭食,长老交行者,寺中有马牵出来,和文招讨上了马,带三个行者,明点火把,离寺迤逦来到寨前。

(2)贫道有一幅小画,要当些银两,日后便来取赎。

(3)知州叫押过卜吉来,知州问道:“黄袱中是何物件?因何得来?”

(二)附加式名词

附加式名词是由词根和构词虚义语素构成,一般分为后加式即词根加词尾和前加式即词头加词根两类。

1.词根+词尾

(1)卖果子的李二在门外走来走去,我问他,他道有机密事要见观察。

(2)哥哥!我娘八十岁,如何吃得炊饼?换个馒头与我。

(3)且不说先生,却说员外将药与妈妈吃了,无移时生下一个女儿来,员外甚是欢喜。

2.词头+词根

(1)只见隔壁张阿嫂道:“胡妈妈!你直恁地不晓得,是那有钱的员外财主,见雪雨下了多日,情知院子里有万千没饭吃的,做这样好事。不交人知道,撤钱、撤米在人家里,这是阴骘;若明明的舍,怕人罗嗦。这个何足为道!”

(2)永儿自道:“却不可耐这厮,交我做他老婆来讨房儿,交他认得我!”

(三)重叠式名词

重叠式名词是同一词根语素的重叠,意义是在原有词根语素意义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附加义,它的形式类似于叠音词,但它的结构又类似于联合式中的同义联合结构。

(1)要去郑州投奔爹爹、妈妈去,脚疼了走不得,歇在这里。

(2)坏了你炊饼不打紧,也不甚利害,争些儿交我与婆婆偿命。

(3)告娘娘!奴奴教这大郎一件法术,请娘娘法旨。

徐时仪先生在其《古白话词汇论稿》中指出:“各个时期构词法的不同,明显影响到各个时期词汇的面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三遂平妖传》双音名词的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三遂平妖传》中的双音名词丰富多样,构成方式复杂。

第二,《三遂平妖传》中的单纯双音词以联绵词为主,它包括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四种类型。

第三,《三遂平妖传》中的双音名词以合成词为主要部分,其中,复合式是合成词的主要构词方式,而复合式中又以偏正式和联合式为主。

猜你喜欢

双音词根语素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