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本科生的互联网+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9-01-29赵长伟徐婧瑶崔镇海周晓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赵长伟 徐婧瑶 崔镇海 周晓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医学属于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早期的中医发展与传统中医“师带徒的模式”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其与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1]提出的导师制教学模式相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高等院校教育有着培养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为此许多中医高等院校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学”转到“导学”,但由于教师数量限制而存在弊端[2]。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了“互联网+”发展进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也逐渐推行,然而“互联网+导师制”教育模式弥补了单纯导师制存在的不足,可使中医本科教育模式进入一个新时代。

本课题组所在学科拥有负责国家级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吉林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有着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且每年都承担大量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拟采取“互联网+导师制”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教学效果显著。

1 中医本科生的导师制教学

中医学是有着独特技艺的一门传统科学,在中医教育发展中,主要的教育形式为师承模式[3],传统中医的前辈通过言传身教,把中医基础理论、特色诊疗传承给学生,然而学生通过抄方、陪诊,学习老师的诊疗思维、治病手段与用药方式,既可增加学生学医信念,还可自行领悟新的理念而不断创新,形成独有的特色中医流派,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医的学术发展。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渐变迁,中医教育从“师承教育”到“院校教育”,不断更新,然而中医对于本科生学习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熟练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有经验性知识。首先,目前对于刚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建立独立思考问题模式存在不足,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等很难理性的做出解决问题决策。其次,在教育中对于中医理论学习的要求存在不足,学生只在意笔试考试的内容,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够,学生考完试后大多数知识被遗忘。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脱节,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学生不接触临床实践,进入临床实践技术学习时,缺乏中医基础理论的温习,不能够将二者紧密结合。若不完善教育模式与严格的教学要求,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与缺乏师生交流密切相关,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下课离开,缺乏与学生交流。建立适应中医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引导与教育学生,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这种形式下形成了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作为基础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入学后就有针对性辅导的导师,一名导师面对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指导学习,导师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给予帮助,学生在师生交流中逐渐成长。导师制教学可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既可继承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又可发挥现代院校教育优势,为医学流派延续与发展提供条件,缩短了学生的成长周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融合,突出中医专业特色,为中医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2 互联网+导师制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优势

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中,对学生的教学治疗与效果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过程,为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程,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质量要求也提升。从实际教育情况来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中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可延续师承教育模式的优点,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人生观。并且在面对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导师可为学生详细讲解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个体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向与方法,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增强学生科研与临床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教师因教学与临床工作较多,因很多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了师生交流时间短、指导频率少,而产生了一定的弊端,影响导师制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为加快教学改革步骤,促进教学事业发展,教育部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思路中就提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核心的目标就是实现具有基本条件的学校互联网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促进了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多元化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计算机网络,教师可通过制作教学PPT、视频、图片、语音或手机APP,线上线下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互联网+导师制”是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与社会的焦点。应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分注重学生本身的差异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老师与学生的碎片时间,来巩固学习内容、加快学习进程,且学习地点不受限制,以群体在线互动(如微信、QQ),并且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方式,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互联网+导师制”的教学结合模式通过优势互补,全方位提生升学生自身学习素养,增强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增加干预探索的信心,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3 互联网+CBL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3.1 教学素材与构思 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互联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人数在5~10人(5~10为1学习小组),根据导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课的针对性指导,且导师全程负责参与此专业课学生的学习生活。具体而言,导师肩负本科生理论和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导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了学生从学校教育到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过渡期,有利于个性化教育。研究过程:首先确定本研究的大致方向;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等研究工具获得相关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管理的角度切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经过调查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施以初评验证,根据反馈结果,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

3.3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与分析 2017、2018学年选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2个班级为教学实验对象,当课程结束后发放一份简要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题目有2种类型:(1)选择题。目的在于了解:导师与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态度;导师对学生指导的内容;学生对导师的认可程度;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学生希望从导师处获得哪方面的信息;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评价。(2)开放性问题。主要是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建议。调查问卷采取的是不计名的方式,因此所获得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随机筛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完成。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学生问卷总发放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采用评价方式(很好、一般、差)。本科学生数30人,回收有效问卷30份。从问卷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认知度与教学效果较好,该项超过85%学生认为很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认为很好的学生达到90%%以上;熟练技术操作方面80%学生掌握较好,对学生有较大程度的帮助。从问卷来看,增加了学生与老师沟通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心态,且自主学习意愿更加强烈。

4 讨论

在现代中医教学形式下,对本科生“互联网+导师制”教育模式的探索,能解决目前本科生中普遍存在的专业思想不稳固、专业基础差、临床能力不强等问题,学生与教师的理解、交流,能够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让老师知道应该“导”什么。在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步转变教学理念与思想,要掌握新时代学生思想的脉搏,“因时、因地、因人”施教,融现代信息技术于中医教育体制,逐步舍弃缺陷,保留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为推动中医高端人才培养发展提供教育模式新形态。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