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品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2019-01-29季婷婷柳立新
刘 丽 王 陈 季婷婷 柳立新
(1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2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安徽 阜阳 23603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药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版GMP的实施,这就需要大批能够快速胜任药品生产一线岗位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1],如何在高等职业的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指导下,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构建出由基础实验室向顶岗实习逐渐过渡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制订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岗位需求的药品生产类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 制订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药品生产类人才今后的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的论证。确定了药品生产类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医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药品生产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药物研发科研辅助等一线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1 知识目标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科基本知识及基本的公共基础知识;(2)掌握化学、医学、中医药基础知识;(3)掌握常用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熟悉药品生产的安全知识;(4)掌握药品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5)熟悉国家对药品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基本政策。
1.2 能力目标 (1)具备常见剂型的生产能力,具有药品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日常保养、维护的技能,具有药物研发科研辅助的基本能力;(2)具有对药品质量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以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药品质量监测和控制能力;(3)具有常用药品检验仪器的使用及日常维护的能力;(4)具有熟练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能通过大学生计算机水平考试;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的能力,能够通过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能够通过本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与鉴定。
1.3 素质目标 (1)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具有持续学习不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制订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新形势下,在高等职业的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保证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与技能”[2]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3],并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职业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药品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选修课。
2.1 公共基础课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英语等公共基础课;针对目前比较严峻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问题,开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开设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以利于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4]。
2.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基本知识、强化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5]。主要开设:药用基础化学、药用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用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用技术等。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专业课 专业课的开设要注重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实用性、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职业岗位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6]。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与设备、制药卫生与洁净技术等。为了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药物制剂综合实训,该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实践性、技能性。该课程开设场地在我校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实训中心进行,该实训中心将校内实验教学与企业真实场景相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水平。
2.4 选修课 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选修课。为了使学生毕业以后具有一定的信息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开设了公共选修课文献检索,为帮助同学后期撰写毕业论文或专业综述,具有一定的文字总结和撰写能力,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实用写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展学生就业面,开设了专业拓展选修课医药商品学和中医药学概论。
3 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多形式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多实践,突出培养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7]。但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新版GMP对药品的生产条件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学生进入药厂参观见习难免会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所以学生进入药企参观见习会有很大难度。作为药品生产类人才的培养,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先建校内基础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基本实践需求、而后分阶段逐步建立GMP仿真软件、校内GMP实训车间、校外实习基地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利用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要有效利用实习基地,挖掘合作潜力。实训、实习条件的建设可以探索产学研共建的新模式。
(2)校企合作要注重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调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要以“我能为企业的发展做些什么”作为合作的起点,加强学校在为企业进行“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科技开发”“提供人力资源”等以及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3)聘请企业人员,改善实践师资结构。要从生产单位中聘请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多的管理经验,能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形象生动、效果良好,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4 构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前两年在校学习期间,考核分考试或考查2种方式,成绩采取百分制形式,考核内容的选取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不仅要包含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兼顾素质考核,重点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考试由全校统一安排时间。最后一年实习期间,由所在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岗位进行不定期考核,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鉴定,并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不予以毕业。学生实习结束需结合自身实际岗位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或专业综述,并进行答辩,成绩合格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