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2019-01-28古丽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行政岗位事业单位

古丽娟

前言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行和良好发展的必要手段,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真正认识到其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是对其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同时对其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单位为了实现预期管理目标,经过制度、措施以及执行程序等,来实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达到防范以及管控的目的。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进行,防止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对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内部控制还能够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和资金的低效率使用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内部控制对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具有保障作用,通过内部控制对单位财务信息实现有效的监督,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保障,从而促进财务信息能够客观反映出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另外,内部控制还可以起到防范舞弊以及预防腐败等作用,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情况等进行综合全面的掌握与分析,对其运营和发展起到了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了规范发展和廉政工作等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比较薄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单位领导人往往具备绝对的权力,他们对单位管理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表率作用,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仍存在内控意识的薄弱现象,由于在单位中没有同等级别人员进行监督,进而导致单位自上而下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导致内部控制不能有效的落实。另外,在一些分管领导工作中,他们对各自工作管理和实施比较负责,但是对其他同级人员工作并没有进行协调和监督,当其他人员出现管理不当或者徇私舞弊等行为时,并没有及时进行提醒和把关,由于没有规范和科学的内控意识,这也就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影响了单位的利益和社会形象。

2.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取决于内控制度和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同时内部控制体系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本保障。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未能对单位运营情况实现细致化管理,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也没有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要求,导致内部控制漏洞的出现,难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比如,在某办事处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中,就出现“某某建设局”的字样,这就是其对其他部门制度进行照搬和照抄。因此制度的实用性就存在问题。同时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尽管对一些活动内容进行了要求,但并没有规范严格的控制标准以及实施措施,比如,在风险控制制度中可能对业务条款的控制提出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对评估的方法、清查的期限以及程序的实施等进行规范性的制度要求,这就会导致风险控制的忽视或者实施效果不明显,进而导致风险隐患的出现。

3.岗位设置不合理

想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对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形成岗位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由于人员编制比较紧张,一些单位没有单独设置财务科室,这对财务人员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和进行会产生影响。因为岗位设置的不合理,还会导致其岗位职责不明确、财务程序出现不规范现象,如果记账、报表、资金调动以及资金管理等,未能实现统一、规范化管控,就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中出现盲目性和不规范性等行为,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4.内部控制缺乏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落实的必要途径,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仍不是十分完善,并没能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个层面,在内部监督中还存在一定的内审机构缺乏情况,或者内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导致监督实施的不全面。如在对会计工作监督过程中,并没有对会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和监督,导致出现财务核算不规范、资金统计不准确,甚至出现一人保管全部印鉴的现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个人权利过大,随意进行印鉴的使用,缺乏印鉴使用的监督,容易引发违法乱纪行为。少数单位在差旅费支出报销中,甚至原始凭证中附有出租车发票的现象,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落实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单位的负责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要重点强调,并积极投入到内部控制活动实施中,为单位内部干部职工传达内部控制理念。同时还需要对单位各级负责人进行有效的培训,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等进行传达,强化单位各级人员的内部控制思想,从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和全面的内控机制,实现对单位全方位的内控效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制作一些关于内控的宣传学习手册,向相关部门发放,加强相关部门人员的阅读和学习,从而实现对他们意识观念的逐渐影响。为了更好的强化单位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通过开展相应的内控主题竞赛或者文艺活动等,来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进而影响他们内控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内部控制中。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内部管理活动中的效果,制度体系至关重要,需要单位根据其实际情况,依据决策、监督和执行分离与制衡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对内控机构运行和管理规程制度进行科学性制定,并不断进行制度的完善,为内部控制的落实奠定好制度依据和基础。比如,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按照单位工作性质、范围、风险和效果等来进行工作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显著者和违反者分别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落实;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将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标准等都进行明确制定,相关人员就可以按照制度要求的程序进行实施,从而提升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合理进行岗位设置

在进行岗位设置时,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其职位内容、数量以及要求等,要保证岗位职责明确,并有效纳入到内部控制中,并在各个岗位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形成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混岗等问题,要对他们的岗位进行充分的优化设置,将岗位内容和职责进行分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岗位以及职能重复的岗位存在导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中,对财务工作的权责进行明确,在进行采购活动、费用支出和固定资产等相关业务的工作中,要按照预算的标准以及流程要求开展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单位财务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另外,为了保证单位良好的内部控制,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管理观念的培养和强化,根据其实际岗位明确他们的工作重点,促进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岗位管理中。

4.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单位内部审计是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的主要途径,审计也是单位内控监督和评估的必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有效的开展,能够保证单位业务活动按照组织的预定目标以及方式进行规范的运作和实施。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中,重点是对审计监督的考核范围以及要点进行关注,能够及时发现单位运营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等情况,并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便于对其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为审计管理以及环节控制提供保障。借助内部的审计监督和考核,还能够对单位的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借助风险的评估和解决机制,能够有效的对单位存在的经济风险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从而便于单位对风险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处理,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稳定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内涵和意义的阐述,说明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营和稳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进而对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问题解决措施,这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提升具有保障作用,同时对其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行政岗位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