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9-01-28王天尧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部门目标指标

王天尧

一、概述

所谓企业全面预算是指按照战略布局规划,通过对企业资产、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及监控、考核,督促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按照预算指标开展业务,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首先通过对外界市场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作为预测年度利润目标的依据。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既可以发挥预算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作用,又可以使企业树立节约成本的观念,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多数企业领导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份内职责,全部应由财务部门实施,未能强调各部门在配合、支持财务部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使个别部门在向财务部门提供预算编制依据时出现懈怠甚至是抵触心理,严重阻碍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预算目标无法体现整体战略规划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一味强调收入的完成及成本指标的控制与完成,未能将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地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导致企业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短视行为,不但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还造成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失去“灵魂”。

(三)传统预算管理管控作用低下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编制环节主要由基层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向财务部门申报下年收、支预算,由财务部门经过手工简单汇总后形成企业整体预算。由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业务部门的参与,加之,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与流程理论、实践的匮乏,造成编制的预算缺少可行性,横向、竖向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流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无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使用、编制、存取数据,各部门在做预算之前也彼此独立,难以融合集成应用。

(四)预算绩效考评只将财务指标作为重点

一些企业在预算绩效考评工作中,企业只是针对各个生产车间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定额消耗量或对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费定额等财务指标方面进行考评,只要当期实际收入完成目标,成本费用支出未超过预算目标,则认为预算管理目标实现。这种预算绩效考评体系未能考虑客户满意度、环境保护、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大影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长期以往,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只盯住眼前预算指标的完成,未能从长远角度分析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五)一些企业中预算无法真实体现企业价值

在一些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将各个业务部门进行物理分解,并针对不同部门制定各自的预算目标,而未能充分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这种条块式的分割直接造成各部门信息不对称,在具体预算执行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管理理念,企业预算管理也缺少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不考虑价值驱动因素以及发生费用的原因,更没有深层次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无法合理判断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有效性,致使无法与价值创造挂钩。

三、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途径

(一)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应体现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所谓企业战略是管理层根据当前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企业长远规划而制定的具体工作部署,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如果缺少企业战略作为工作重心,则将造成预算管理工作与管理层最终意图的脱节甚至是背离。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战略作为工作指南与基础,在对销售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成本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长远战略目标,促使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符合战略发展目标。全面预算首先是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结合企业的销售、成本、毛利率、费用、资金运作情况来确定企业目标利润,以此为基础详细编制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的销售预算,然而战略目标是居于最高的统驭地位,综合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长远战略规划,可以为各个基层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编制准绳,并督促各个部门在具体预算执行与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预算目标。

(二)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大数据平台支持

信息化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管理层对经济业务的统筹规划与实时监控,并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将企业人力资源、仓储、生产与销售等内容存储于不同的模块之下。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实现信息化预算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互联网平台查询各自的数据,具有权限的工作人员也可跨部门查询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为财务工作者、管理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于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与确保预算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以及监控,预算的效率的达到提升,及时、准确地为预算管理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针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修改,不合理的预算指标及时进行调整,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考核机制

建议企业应视各生产车间、行政部门预算指标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特别是对于预算管理给予可行性建议的职工应在精神、物质方面给予双层奖励,以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将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并以战略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衡量预算目标执行效果的标准,以此控制企业经济业务按照既定的经营战略目标开展,并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顺利完成。例如,企业财务人员可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预算管理考核的科学性、规范性,避免企业出现预算执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财务人员可先将某个部门一定期间的预算执行结果作为考核对象,将预算执行情况先与制定的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再通过网络查询同行业先进企业相同指标的数值,以此发现该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在分析漏洞产生的原因后报管理层审批,以此作为督促该部门进行预算整改的依据。

(四)将企业价值导向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企业在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析时,可详细对各个类型的产品毛利率进行分析,以此发现产品在每个生产流程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耗用情况,为企业寻找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的途径。同时,企业应将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计算相对比率形式进行反映,并将该指标与同类企业指标体系进行对比,针对对比差异结果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促使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最后,为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及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实现,企业应在预算管理全部过程中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漏洞,促使企业各部门积极进行整改。

(五)注重对基层预算相关信息的收集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只要管理层、财务人员参与即可,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需要得到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方可运行,由每名工作人员将分管的不同岗位所掌握、收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平台、ERP管理系统及大数据系统使企业各部门共享,全面预算管理可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汇总,计算出可供企业预算管理、投融资决策具有参考性的信息,切实解决了传统预算管理下信息资料来源单一、内容不足的问题。

猜你喜欢

部门目标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