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业态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研究
2019-01-28李海东
李海东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 511300)
关键字:新业态;区域物流;区域经济;互动机制
0 引 言
2019年,我国发改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易观发布的《平台经济下崛起的物流新业态(2018)》研究报告中指出,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出绿色化、联合化、即时化、智能化等新业态。物流产业呈现的新业态将是其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促进与制约关系。区域物流新业态指明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物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区域经济的活动效率、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以及增长极等方面产生影响[1]。区域经济也会反作用于区域物流,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与动力。
1 新业态的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产生的推动作用
1.1 新业态的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活动效率提高
区域间的贸易由小规模发展为大规模,对区域内经济活动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交易成本是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将交易成本降至极低,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新业态区域物流强调对区域内所有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形成行业内主体互惠互利、互助互促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区域间物流产业得到更高效的分工与协作。2017年,发改委四部联合发文,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各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节点布局,构建国家物流网络主骨架,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鼓励铁水联运、空陆联运、铁路驮背运输等模式发展,以此降低物流成本,形成物流行业内主体的深度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活动效率的提升。
1.2 新业态的区域物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小,水平低,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与难点。物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其发展水平必然会影响区域内经济结构升级目标的实现[3]。新业态视角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重视培育区域物流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物流整体规模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新业态下,“门到门”保姆式服务的出现与推广,“分钟零售+米级物流”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运用, 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内生产、流动、消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体系。在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下,商流、信息流与人流等要素的集结,带动了区域内的商贸业、信息业、金融业、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区域内产业结构逐渐平衡。
1.3 新业态的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
区域经济竞争力由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部分组成。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各个产业对其三部分组成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进入瓶颈期。新业态是区域物流发展的新方向,区域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必须从技术、模式、空间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方式和途径,突破物流产业发展瓶颈,使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出更大的升级转型空间。区域物流产业的高度化、规模化发展会产生产业关联效应和带动效应,将经济资源聚集到一起,产生市场效应,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增强[4]。
1.4 新业态的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
区域经济增长极由一个区域内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较好的产业组成。由于增长极具备乘数效应、支配效应、扩散效应,它可以极大的促进区域内的条件稍差地区、发展略差的产业向前推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物流产业是现代新型复合型产业。物流新业态更是以多式联运为新模式,突出物流交易的核心功能,能有效提升区域内的物流运动联动与协作物流新业态强调其对实体经济发挥的服务功能,服务于商贸业供应链的形成,服务于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服务于制造业供应链的形成。201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度突破251亿万元,同比增长7%。区域物流产业的专业化、高度化发展,成为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其增长极效应突显。
2 区域经济对新业态区域物流发展产生的影响
2.1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新业态的物流产业发展潜能
物流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引致需求。需求量的大小决定物流产业发展速度与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协作分工越细化、越专业,参与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就越紧密、越频繁,从而滋生出更多的物流市场需求。众所周之,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经济活动都无法脱离原材料、人员、产品的流动,这些经济要素高效、低成本流动都依赖于区域物流的发展。新业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降低物流成本为主要目标。只有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才能使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枢纽节点建设更健全,多式联运、干支衔接、口岸服务等枢纽项目陆续启动,才能使物流园区的疏港铁路和集散公建设被加强,才能使城乡物流配送网络结点建设实现“全覆盖”。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为新业态的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与支撑,决定着产业发展潜能能否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2.2 区域经济水平决定新业态的物流产业规模
区域物流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它具备服务行业的属性与特点,既它的发展必须要依附于生产制造业,依赖于商贸流通业。如果生产制造业低迷,商贸流通业处于淡季,区域物流业也必然会陷入发展的困境。事实表明,区域经济水平发展越高,物流发展需求越旺盛,越易形成较大的物流产业规模。新业态的物流产业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资源集约利用。只有区域经济对冷链物流、生物医药物流、保税物流以及快递物流产生需求,区域内冷链物流园、生物医药物流园、保税物流园以及快递物流园建设才能实现,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反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2.3 区域经济结构决定新业态的物流产业结构
物流产业发展会对区域经济结构产生积极的作用。区域经济结构会影响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服务类型、物流发展水平等,从而影响物流产业的新业态[5]。我国东部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为主,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以服务于上述产业的物流服务。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物流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大宗货物。如果区域内产业结构不进行优化,则物流结构也必然会受到制约。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地区都在寻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极力实现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在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物流产业的服务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 新业态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3.1 完善新业态区域物流发展的制度
发挥新业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第一,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为了保证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最大程度的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简化繁琐的业务批办手续,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间。对物流车辆,稳定推进跨省异地审验工作,节省审验时间。第二,建立完善的物流统计制度。针对物流行业的统计难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物流行业发展统计平台,新业态物流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与分析,保证物流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被严格的监测、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干预。以物流统计制度为基石,进一步落实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实现对物流企业的全面监督,对重点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运营效率、运营内容进行全面监测,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力。第三,健全物流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对于与时代发展脱节,制约新业态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内容进行修订。在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鼓励尝试物流标准化建设,充分依照国家已经发布的物流标准进行运营,探求物流标准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实力的企业,则应该以制定企业业务标准为基石,探求构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形成新业态物流产业规范标准体系。第四,构建物流行业信息体系。保证物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违背环境保护、节约高效的原则,应该对物流产业中的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办法。政府应制定明确的失信企业标准,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强化激励守信的效果,突出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
3.2 引导新业态区域物流供需结构平衡发展
新业态区域物流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就应引导区域物流产业供需结构平衡发展。第一,构建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地方政府应该加强交通运输物流公共平台完善建设工作,实现物流配送平台与交通运输平台有效衔接,实现物流公共数据平台的共享互通。新业态物流产业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石,创新服务内容,调整发展策略,拓展服务范围[6]。不断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促进物流供需实现平衡发展。第二,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鼓励区域内具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利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面实施的有利时机,兴建具备较强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基地,开展境外物流业务。利用进口博览会等平台,鼓励物流企业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展开合作,与中亚、欧洲等沿线的生产制造企业对接,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质量,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活力。
3.3 加强新业态物流管理促进区域经济整体效益提升
进一步降低物流产业运行成本,提升区域经济活动效率,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新业态物流的管理,让其产生内生动力,从而实现规范、健康地高质量发展。第一,促进物流企业运用标准化单元物流设备。严格控制货运车的数量,规范货运车的车型。鼓励使用标准箱式货运,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升级,建立以新能源配送车辆为主的配送车辆体系。第二,促进物流企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推进物联网建设,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时机,履行职责,通过物流网络枢纽建设,集聚物流资源,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应该为区域内的大型龙头企业量身定做各类服务,努力实施“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对于拥有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开启“点对点”服务。发挥物流产业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的构建,畅通农产品的“上行”通道,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第三,稳步实现多式联运发展。区域内应该主动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制定并实施物流设施标准,细化物流交接、合同运单以及责任划分的程序与环节,促进水、陆、空等物流运输资源的整合。第四,提升城市物流的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城市物流政策,实现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的精细化管理。对于部分交通拥堵的城市,在实行分车型、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时,考虑到物流配送的实际需求。完善城市物流配送、装卸、停靠作业设施。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兴建作业流水线,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地方政府也应该为冷链物流分拨、运输提供便利地服务。
3.4 加强新业态区域物流产业的协同合作
发挥新业态区域物流产业的增长极作用,促进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就必须加强物流产业的协同合作。鼓励社会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到新业态物流产业模式创新中来。吸引铁路企业开启班列化货物规模运输,推动铁路“门到门”运输全程可追踪。鼓励铁路企业参与到冷链运输,成为“端到端”物流模式的输送手段,大力发展云仓共享物流模式,使铁路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新业态物流产业中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开发智能物流平台与技术的研发。新业态区域物流以智能化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着力加强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提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物流园区的物联网构建提供帮助与支持,为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建设提供技术与建议。吸引企业参与以乡村智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参与到乡村应用智能快件箱系统建设中来。新业态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应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依托于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开发“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实现多式联运的“一单制”,实现铁水联运、空陆联运、甩挂运输。
4 结 语
新业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机制。互动机制之下,新业态区域物流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刺激并促进新业态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物流产业呈现的新业态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更是新动力。充分发挥新业态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促进作用,应该基于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产生的影响,发挥其支撑、引导、规范等作用,使区域物流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