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角度谈MRC技术辅助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2019-01-28梅迎春姜云峰
梅迎春,姜云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系,江苏 南通226010)
0 引 言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与深化,沿线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也正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步推进。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在当下高职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然而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我国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满足不了新时期社会对于高职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现有教学条件并不能满足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新理念的需求。虚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或实现成本过于昂贵的任何事物或环境,并予以“真实”展示。将虚拟技术应用于教学,尤其是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则能够有效缓解现行课堂教学条件与教学理念需求之间的矛盾。
1 MRC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1.1 MRC技术的发展
MRC技术是指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这三者的统称。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兴起于上世纪 60、70 年代,90年代开始形成和发展,在仿真训练、工业设计、交互体验等多个行业应用领域解决了一些重大或普遍性需求。随着新的虚拟技术不断面世,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概念在广义上拓展成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三者为核心代表的数字现实技术。SO/IEC JTC 1/SC 24 WG9(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联合技术委员会第24分委会 第9工作组)2011年8月采用“增强现实连续统一体” (Augmented Reality Continuum,ARC) 这一名称指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这三者的统称,2013年8月变更为“混合和增强现实(MRC)”。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继虚拟现实技术之后,以增强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混合和增强现实技术也陆续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在国外学者已在该领域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总体来看,国外关于增强现实的教育应用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如:Shelton和Hedley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了九大行星的教学实验;Kaufmann教授采用一个名为Construct 3D的增强现实工具进行空间几何教学(2)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图书,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图书内容以动画形式呈现,比如: Billing Hurst,Poupyrev等研制开发的Magic Book。2003年,Linden实验室创建网络三维虚拟交流平台“第二人生”(Second Life,SL)。2007年,全球已有161所院校在Second Life中建立了相应的区域,其中哈佛、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等都在SL中创建了虚拟校园并开设远程教育课程[1]。
相比于国外,我国的MRC技术应用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研究MRC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比较少,但也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如:戴琨(2012)认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传统的浸入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突破时空的羁绊跨越式的转变为高端电脑科技支持下的全新浸入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滕梓宇和邹白茹(2016)根据虚拟现实的技术类型和区别,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任务模式,同时分析其大规模应用于国内中小学英语课堂所面临的问题;李丹等(2017)总结AR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并说明制约增强现实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因素,并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构建基于增强现实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王晓华(2018)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提高学习者外语学习成效、满足学习者情感需求和增强学习者语言学习动机这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关于MR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医疗、建筑、设计行业居多,仅有的几篇关于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并非是英语方面的。
总体而言,混合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证书处于上升阶段,但缺乏应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利用MRC技术其教学产品辅助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正成为相关研究的趋势。
2 应用MRC技术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2.1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认知心理学,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中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可以概括如下:(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3]。从建构主义教学原则的角度来讲,高职英语口语学习应当是学生在设计好的学习环境中,浸入课堂情境,通过自主学习或协助学习的方式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
英语口语课堂的改革在“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环境设计”两个方面卓有成效,并相应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新举措,诸如角色扮演、任务讲演、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等。而针对创设情境的浸入性、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有效性方面则成效不大,从而造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在于现有教学条件、技术运用无法完全满足英语口语新型教学理念中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
2.2 应用VR技术协助高职学生浸入英语口语情境
虚拟现实技术(VR)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一种特定虚拟环境,使用者可以将本身“投射”到此环境中并进行操控以实现特定的目的。虚拟现实技术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浸没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构想性(Imagination)的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成为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工具[4]。
狭义上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VR应用指的是在课堂内使用VR技术以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语言环境。一方面从语用能力的角度来讲,有意义的口语交流是建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上的,这种语言环境既包括语言上的、文化上的环境,也包括交流者所处的环境。虚拟情境的创设使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提高代入感和学习浸入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VR在英语口语课堂的使用能够有效缓解学习者的情景焦虑。焦虑感在外语学习者口头交际时最为强烈。由于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较低,因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由此而导致的紧张和焦虑,常对学生练习口语产生负面影响[5]。借助VR构建的交际环境能够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带来安全感,消除因紧张、焦虑和害羞等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推进课堂口语交际的进行。
广义上来讲,将VR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指的是构建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其代表有英国的“VirLan”(虚拟现实语言学习网络)和大型网络虚拟社区Second Life(简称SL)。VLE为外语学习者创建一个虚拟现实的外语环境,为他们提供实时协作、沟通。VLE的应用使得VR对于英语口语学习者在情境构建、交互协助方面的帮助不再受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学习者长期、远程、自主的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了更为贴近真实的平台。同时,它整合众多优势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6],有效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利用信息资源”的原则。
例如在《船舶进出港引航业务》课程中,利用VR技术,让学生进入虚拟港口空间,身临其境,零距离观察完整的船舶进出港口引航过程。学生在通过蓝牙手柄的操控,体验船舶安全进出港口的规范操作流程的同时,完成守听VHF频道引航员调动完成、告船舶信息联系泊位准备抵港、抛锚系缆准备靠泊、起锚解缆准备离泊以及等待引水员登船申请出港这五项专业英语对话。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践行了理实一体、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于仿真与实验活动,使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体验发现与探索问题的认知历程,激发学习者主动思考、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潜力,进而有效地促进记忆积累与知识迁移至实际语言应用环境中[7]。
2.3 应用AR和MR技术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协助学习完成意义建构
有效的口语交际和学习应当建立在学习者对于当前情境和情境中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也符合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1982)对有效语言输入的定义。克拉申的“i+1”理论认为有效的语言输入应当是介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和下一阶段水平之间的,并且需要具备若干基本条件,其中包括以下两点:(1)语言的输入首先应该是能够理解的;(2)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8]。但介于我国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两者就变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使得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同时实现上述两点条件变得极为困难。要么语言的输入能够被学生所理解,但远不能达到克拉申所提到打破“沉寂期”所需的量;要么语言输入的量满足所需条件,但学生对于到手的语言材料不能完全理解。
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两者都是继VR技术之后开发出来的新一代虚拟技术,它们不再是单纯地虚拟一个全新的环境,而是强调了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虚拟的手段对现实中的物体进行标注、解读等操作。借助AR和MR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将语言材料(例如单词、发音、中文意思和使用方式等)附加在特定的现实物体或虚拟物体之上,在保证语言输入数量充分的前提下,又能够让有需要的学生随时理解输入的语言意义,从而解决上述语言有效输入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模式也将会向“学生先与机器再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模式转变。从口语交流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口语交流单元应该包括“信息(语句)发送”和“回应接收”两个方面。成功的口语交流就是若干这样单元的有效叠加。在现实场景中虚拟出交流的场景或谈论的对象有助于信息(语句)的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信息(语句)所指;附加在现实或虚拟物体上的信息又可以有效协助信息(语句)发送者形成正确的表达,避免了交流过程中的误解。这样做也能够为语言输出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实现“i+1”的有效输出,完成意义建构,真正达到锻炼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某高职专业英语课中,学生收到“小组对话练习”任务,学生AR眼镜中的准星对准情境中物体道具时,就能够适时地显示出物体道具的英文名称,并可以选择播放发音,避免了因为某相关概念不会表达从而不会开口的尴尬局面。对于情境内不同物体道具的反复练习,既强化了相关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又通过重复这一学习方式巩固了所学的表达方式知识点,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 结 语
以MRC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虚拟科技必将成为将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一大助力,对于课堂英语口语情境构建、学生协助学习和意义构建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当然,新技术的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将为现有的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带来新的变革。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手段和应用效果如何也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