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点
2019-01-28
新零售的“30分钟”心理关(公众号:李檬;作者:李檬;2019.10.3)
过去几年,新零售有一个鲜明标志——“30分钟”心理关。用户心中已经默认,未来买水果、外卖、可乐甚至冰箱,都要30分钟送到,盒马鲜生已经开了这个头。当这一点成为常态时,已明显拉高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这种高效率反而是一个基本门槛,而不是什么消费体验。可以预期,未来“新零售”的各种新标准会层出不穷,将使零售业的门槛不断增高,卖东西也会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当初,盒马鲜生首店开业一年就基本实现盈利,且年度平效达到5万元/平,是传统超市的4至5倍。当盒马加快跑马圈地的时候,竞争对手(易果生鲜、美团买菜)很快进场了,业绩增长的天花板立刻触手可及。所以,瑞幸咖啡作为新零售的第二个经典案例,一开始就流血扩张,就是要使竞争者知难而退。“新零售”能否避免这样一种3公里内的战争?回归常识,买家更舒服、卖家更赚钱仍是一个必
要的检验角度。
传统零售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改造(公众号:联商网资讯;作者:联商专栏作者老刀;2019.10.5)
第一,供应链的数字化。数字零售供应链系统,可借助准确的实时洞察,深度分析库存情况以及每件产品与每个订单价值相比的总价值和成本,减少零售供应链中断并实时洞悉潜在供应中断对处理中订单的影响。第二,门店运营的数字化。通过发现每个门店的独特特征,帮助运营人员做出关于门店营业地点、商品组合及促销活动的智慧运营决策,吸引客户,优化运营成本结构。第三,顾客体验的数字化。利用客户体验分析,更加直观地呈现和分析客户购物的体验之旅,开放与客户的对话平台,从而洞悉客户的整个购物流程并深入分析客户行为背后的原因,力求为客户提供流畅而愉悦的购物体验,打造更为顺畅的客户体验之旅。所有上述的三点数字化零售模块的构建,其基础是对于“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处理,最后计算机通过设定的算法,给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如何化解零售业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的难题?(作者:刘国正;公众号:联商超市家;2019.10.1)
近日,商务部发布《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67.1%的企业表示经营成本上升,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融资成本高企是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改造、转型、升级带来的资金、时间、风险,都给零售业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然还有人力成本的上升,零售行业的特性,和现在年轻人的观念还是冲突偏多,契合偏少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很难,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转型、升级可以凭借强大、专业的团队,完善的制度流程,强大的研发等各种因素全面把控,尽可能的减少风险,提升效率,但租金、人力、获客等其他经营成本,所有行业都处于一个水涨船高的状态。持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提升经营效率,努力提升经营温度,更多的注重公共关系的维护,也可能是可行的改善方法。
“多”、“快”、“好”、“省”决胜生鲜零售下半场(公众号:野草新消费;作者:邓月红;2019.10.8)
使用体验决定了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而对于买菜的体验,“多快好省”足以概括。“多”即品类和产品够全够多。中国人的餐桌在全球来看也是非常丰盛的。“快”即是购买的便捷性和购买花费的时间。欧洲乃至北美的大部分地区,90%的买菜行为是在大卖场发生的,非常符合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居住环境。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便利性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好”是指生鲜产品的品质。包括新鲜度、产地、口味、营养价值等。“省”即是价格。作为高频刚需,群众对生鲜价格的高敏感性不可低估。不管是一线,还是四五线,人们对于生鲜的“多”、“快”、“好”、“省”各有要求,但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人们的重点需求又不一样,有的更重视“快”、有的更看重“省”,不同的核心需求背后又衍生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